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冰纯;刘沛珍;张瑞英;罗玉红

    目的 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 d,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 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志仕

    目的: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骨科2013年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予基础护理联合利伐沙班抗凝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每日2次,连续使用21~28 d。对比两组术后2 d及7 d凝血功能、下肢周径,并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 d观察组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 t1=3.250, t2=2.014,t3=2.041,P<0.05)。术后2 d及7 d观察组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t1=2.043,t2=2.024,t3=2.138, t4=2.242,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χ2=4.510,P=0.034)。结论血液循环泵能通过改善下肢血流与增加纤溶活性方面发挥抗凝作用,与利伐沙班联合使用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 下肢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作者:尹向辉;张庆恩;张雪松;张艳蕊;孙健;戴士峰

    目的:观察并探讨下肢血液循环泵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关节科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予基础护理+利伐沙班抗凝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每日2次,连续使用10~14 d,对比两组术后2,7 d 凝血功能、下肢周径,并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 d 凝血活酶时间(APTT)[(34.3±5.8)s 比(30.2±4.6)s],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PT)[(15.9±3.5)s 比(14.3±3.1)s]、APTT[(36.8±5.3)s 比(34.3±4.9)s]均长于对照组( t1=3.250,t2=2.014,t3=2.041,P <0.05);术后2 d 观察组与对照组大腿周径[(47.5±4.1)cm 比(49.6±4.5)cm],小腿周径[(37.2±2.9)cm 比(38.7±3.3)cm];术后7 d 两组大腿周径[(46.2±4.0)cm 比(48.2±3.8)cm]、小腿周径[(36.2±2.7)cm 比(37.6±2.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043,t2=2.024,t3=2.138,t4=2.242,P <0.05)。观察组术后下肢 DVT 发生率8.11%(3/37)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27.27%(9/33,χ2=4.510,P =0.034)。结论血液循环泵能通过改善下肢血流,增加纤溶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