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再谈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作者:韩继明;靖永莲;王学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和/或椎间孔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神经根,造成同序数的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同时伴有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本病首先由Abdullah等于1974年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1.7%,多见于L4/5间隙,约30%的病例首次被误诊,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

  • 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共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霍强

    目的:对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同存型腰间盘突出症进行诊疗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06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3例极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共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椎板间开窗手术,16例行峡部外缘的联合椎板间开窗手术,观察并评定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6-20,患者均恢复良好,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可达87%.结论: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同存型腰间盘突出症状,需根据医学影像资料综合判断,其临床表现距离需极早行手术治疗,根据其分型选择适当的的手术方式.

  • CT薄层扫描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清和;尹祖昌;刘璞;裴世深;李士学;王铁铸

    目的 评价CT薄层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治疗且术后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92例,筛选出32例术前影像学与症状不符的患者进行分析.经CT薄层扫描与肌电图检查后初步定位神经根损伤,手术中探查该阶段椎间孔.结果 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证实为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术前VAS评分(6.88±0.98),术后(1.03±0.78),术后与术前下肢疼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薄层扫描与联合肌电图能准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 钉棒置入与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腰椎稳定性随访

    作者:史瑞明;李国胜;张义峰;黄震源;孙利;王存

    背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目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报道不一。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的1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及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评估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所有患者治疗后即有下肢及腰部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为(7.3±1.3)分,治疗后为(2.1±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所有椎间融合器均达到融合,未发生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提示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快,内固定牢固,可获得良好的腰椎稳定性。

  •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13例诊治分析

    作者:徐军;周枫;张云庆;方剑锋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13例均无外伤史,CT分型:椎间孔型10例.椎间孔外侧型3例.其中4例合并后外侧椎间盘突出,2例合并椎管狭窄,1例合并L5椎体Ⅱ度滑脱.所有病例均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3月无效而行手术治疗.10例采用行经峡部外缘入路,同时予椎板间开窗;3例采用扩大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5年,平均3.2年,根据Macnab标准评估:优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4.6%.3例行内固定病例均无断钉,断棒,椎间融合成功.结论:伴有高位神经节段受压征象的椎间盘突出症要警惕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高分辨率C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并可提供详细分型;手术以去除神经根压迫为终目的,并尽可能保持脊柱稳定性.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张锋;贺瑞;李旭;葛畅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85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4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统计学报告

    作者:张德文;刘卫东

    系统复习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约13篇,行分类统计学处理.流行病学: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4.0%;发病年龄22~78岁之间、平均45岁;男占64%,女占36%;病史长56月,短2月,平均12.87月.症状体征学:腰痛占76.25%,腿痛100%,臀部痛16.25%,股神经牵拉试验(+)63.3%,直腿抬高试验(+)69.4%,膝反射减弱或消失67.3%.CT影像学:椎间孔型58%,椎间孔偏内型16%,椎间孔偏外型19.8%,椎间孔内外型6.1%,突出节段L2,31.7%,L3,423.1%,L4,556.6%,L5S119.6%,同节段两根神经受累占71%.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毕海峰;曹家树;易志坚;陈福春;鞠盛涛;孟宁波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FLLDH)系指位于椎间孔及其外侧的椎间盘突出,突出病变位于椎管之外,文献中有称之为"超外侧"、"远外侧型".由于手术经验的积累和CT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加为许多学者所重视.我院1999-08~2003-11手术治疗11例.

  • 经横突间入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荀宝通;智润林

    目的 探讨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1996年5月至2005年10月25 例接受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术后终结果以12个月随访时为准,12 例腰背部疼痛得到缓解,有3 例患者肌力无明显提高,2 例患者感觉缺失区域未恢复,所有患者的膝腱反射恢复正常,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结论 经横突间手术入路治疗单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低限度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不需进行融合,效果良好.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吴霆;胡咏兵;姚咏玲;张晓磊;陈潇;金鑫;黄丽萍;邹霜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疼痛科4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ODI指数、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相对更低(p<0.05);本组患者优良率为93.62%.结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值得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