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肝豆汤含药血清对Wilson病模型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陈陈;董健健;程楠;韩咏竹;王训

    目的:观察肝豆汤调控TX小鼠肝细胞内铜转运通路的分子靶点,研究其调控机制.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由含肝豆汤兔血清孵育后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ATP7b蛋白在DL小鼠肝细胞内定位于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GN),位于高铜环境中则转运至顶端膜区,去除高铜环境则重新定位于TGN;ATP7b蛋白在TX小鼠肝细胞内不能定位于TGN及顶端膜区域,去除高铜环境也不能促使ATP7b蛋白重新定位于TGN.中药肝豆汤可促使ATP7b蛋白逐步重新定位于TGN.结论:肝豆汤可以通过诱-ATP7b蛋白重新定位于TGN,进而发挥细胞内排铜作用,改善Wilson病的临床症状.

  • ATP7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晶贞;孟艳燕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近几年,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将就ATPT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瑞娟;杨文明

    肝豆状核变性(WD)是较常见的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以脑、肝脏及其他组织细胞内渐进性铜蓄积为发病基础, 临床表现多样, 但以豆状核变性为主的锥体外系症状和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消化系统症状多见.不同地区及人群的发病率不一,估计为1/10万~1/30万[1-2].大量的研究证实,ATP7B基因突变是引起WD铜代谢障碍的关键所在.ATP7B的功能缺陷, 可使饮食吸收的铜不能经胆管正常排出,导致铜在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等大量沉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伤.

  • TX小鼠研究进展

    作者:张薇;唐彬;黎福荣

    TX小鼠(toxic milk mouse)是由DL近交系小鼠繁殖到第68代所产生的自然突变品系.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化、生长迟缓、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与Wilson病的共同点包括: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成年小鼠体内铜大量沉积使血清铜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等特点.文章从TX小鼠的病理生理学、致病机理、病理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综述了TX小鼠的研究现状.

  • 肝豆汤对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含量及ATP7B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林;艾文龙;程楠;吴君霞;胡文彬;韩咏竹

    目的 探讨中药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WD)动物模型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铜、锌、铁代谢及ATP7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tx小鼠随机分为肝豆汤治疗组(n=25)和模型组(n=35),24只正常野生型DL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肝豆汤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仅常规饲养.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月龄肝脏铜、锌、铁微量元素含量及肝组织ATP7B蛋白表达水平.微量元素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P7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结果 模型组和治疗组较同月龄对照组肝脏铜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但治疗组铜含量显著低于同月龄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和治疗组在5月龄内均表现出随月龄增加铜含量增加(P均< 0.01).模型组锌含量较同月龄对照组升高,但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较模型组锌含量升高与铜含量降低表现出方向一致性,但并不呈现线性相关.模型组铁含量较对照组偏高,治疗组较同月龄模型组铁含量下降(P<0.01,P<0.05).ATP7B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模型组ATP7B蛋白表达水平随月龄增加而上调,治疗组较同月龄模型组表达上调(P均<0.05).结论 肝豆汤可以降低tx小鼠肝脏细胞内铜含量,同时升高锌含量,降低铁含量;肝豆汤可上调ATP7B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过量铜离子从胆汁中排出,减少铜的蓄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