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变化的影响

    作者:罗丽;朱世鹏;杨佳敏;沈小雨;张玲;申松溪;许咏思;齐丹丹;任晓暄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三阴交(双)穴区温度的影响及其与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造模,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两侧三阴交穴区各时间点温度,并同步观测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扭体总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均减少、扭体总分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在5-6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P<0.01);针刺三阴交组大鼠在10-4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关元组大鼠在0-30min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针刺三阴交穴在针刺5min时、针刺结束后50-60作用显著,针刺关元穴仅在针刺结束后40-60min作用显著.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处于疼痛状态且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能缓解疼痛反应,调节其失衡状态.

  • 针刺关元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区温度及TXB2/6-keto-PGF1a比值的影响

    作者:罗丽;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目的:观察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区温度(双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TXB2/6-keto-PGF1a有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针刺关元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注射法造模,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右两侧三阴交穴区0、5、10、20、30、40、50、60 min 各时间点温度,同时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 TXB2和6-keto-PGF1a含量。结果盐水组在基础温度、0~60 min 各个时间点,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平衡(P >0.05);模型组在5~60 min 各个时间点,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0.05,P <0.01);针刺关元组在基础温度、0~30 min 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P <0.05),40~60 min 逐渐趋近平衡(P >0.05)。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 TXB2/6-keto-PGF1a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关元组 TXB2/6-keto-PGF1a比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三阴交穴区温度失衡;针刺关元穴能调节其失衡状态,且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在针刺结束后10~40 min 作用显著,其内在机制与针刺调节体内血管舒缩物质 TXB2/6-keto-PGF1a比值的失衡有关。

  •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温度及艾灸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伟;杨佳敏;齐丹丹;张梅;刘珍珍;章庆庆;解秸萍;任晓暄;郭孟玮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①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 <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 <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 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 ~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 ~60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 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病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程度及疼痛相关机制的影响

    作者:杨佳敏;沈小雨;张玲;罗丽;许咏思;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申松希;朱世鹏;齐丹丹;嵇波;李晓泓;朱江;张露芬

    目的:比较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程度及脊髓、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介入的效应差异及部分机制.方法:将6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针刺三阴交组、针刺关元组,每组16只.采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低温冷冻的方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模型,末次给药1h后,麻醉大鼠,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的收缩程度.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大鼠脊髓及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的含量.结果:1.子宫平滑肌收缩程度: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子宫收缩波的个数显著增加(P<0.01)、子宫收缩波峰峰值显著升高(P<0.05)、子宫活动度显著增强(P<0.01),三阴交组、关元组子宫活动度显著增强(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与关元组子宫收缩波的个数及子宫活动度均显著下降(P<0.05).2.脊髓及子宫组织中κ-受体、μ-受体水平:(1)脊髓中的κ-受体及μ-受体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子宫组织中的κ-受体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与盐水组比较,关元组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关元组子宫组织中μ-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关元穴均可降低子宫收缩波个数和子宫活动度,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反应.分析其效应的部分机制是通过调节子宫靶器官组织的阿片肽受体水平,进而达到针刺镇痛的作用.

  •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体表区域温度的影响

    作者:杨佳敏;沈小雨;罗丽;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张玲;申松希;齐丹丹;朱世鹏;许咏思;嵇波;张露芬;李晓泓;朱江

    目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文中旨在探讨针刺在调节不同经穴温度变化上的规律与差异,以及针刺是否引起经脉循行线上穴区温度的循经性升高或降低反应。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关元组,每组8只。除等渗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 d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将大鼠置于-25℃的低温冰柜中连续受冻5 d,每天4 h,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等渗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不冷冻。运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关元穴区的基础温度(针刺前),记录针刺即刻,针刺后5、10、20(取针)、30、40、50、60 min各时间点的温度。结果在即刻至针刺后5 min时,三阴交组及关元组左侧三阴交穴温度显著下降[(-0.56±0.22)℃ vs (-0.48±0.11)℃, P<0.01]、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显著下降[(-0.64±0.21)℃vs (-0.45±0.13)℃,P<0.05];在5~10 min时间段,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0.49±0.35)℃]、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0.18±0.20)℃]均显著性升高(P<0.01);在20~30 min时间段,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体表温度较模型组和关元组显著升高[(0.14±0.25)℃,P<0.01];在30~40 min时,三阴交组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0.03±0.11)℃,P<0.01]。各组左侧血海穴区、关元穴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关元均可调节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的体表温度变化。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出现同时间段的循经性升温效应。说明针刺后相同经脉上穴区温度具有循经动态变化的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