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愤怒特质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永;詹向红;韩贺云;闫秀娟;侯俊林;李展

    目的: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查不同愤怒特质者在情绪词刺激下的注意偏向差异.方法:问卷调查法筛选高、低特质怒者,完成情绪词Stroop任务.采集被试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分析被试在不同刺激下行为学及脑电潜伏期、波幅的差异.结果:行为学结果中,两组被试者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脑电结果中,高特质怒者的N2成分平均波幅大于低特质怒者(P<0.05),但P3成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不同愤怒特质者而言,其对冲突监控的脑激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特质怒者面对情绪相关刺激时投入的认知监控资源更多,更容易受到愤怒相关情绪的干扰.

  • 大学生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璐;刘丽红;金童林;贾彦茹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及特质愤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2名大学生(男226人,女216人;年龄16 ~ 25岁),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PMS)、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及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测试,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PMS、AOABS、TA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0.37、0.48,均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27;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5,0.34].结论: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与特质愤怒之间关系密切,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激惹程度、特质愤怒对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影响

    作者:陈慧菁;陈瑞云;杨寅;钱铭怡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并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1],它作为反复回想的一种思维过程[2],是个体体验到愤怒情绪时的一种情绪调节策略.根据与实际情况的比较方向[3],反事实思维可以分为:①上行反事实思维,个体设想比实际结果更好的情况;②下行反事实思维,个体设想比实际结果更糟糕的情况.研究表明,反复回想与个体的特质愤怒存在正相关[4],而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事实思维[5-6],正性情绪下个体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而负性情绪下个体更容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本研究通过操控个体感受到的激惹水平,考察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在对激惹事件的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

  • 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

    作者:李晔;王利刚;周文娇;高文斌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的关系.方法:选取12~ 19岁中学生349人,采用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少年攻击性问卷和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进行测评.结果:女生愤怒气质因子分高于男生[(2.0±0.7)vs.(1.9±0.7),P<0.05].高中生特质愤怒得分高于初中生[(2.1±0.6)vs.(1.9±0.6),P<0.01];愤怒外部表达因子分高于初中生[(2.3±0.5)vs.(2.2±0.6),P<0.01].攻击行为与特质愤怒、愤怒表达各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14 ~0.57,P<0.05);现实攻击行为和网络工具性攻击行为与愤怒控制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r=-0.19~-0.11,P<0.05),网络反应性攻击行为与愤怒控制各因子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愤怒反应、愤怒表达因子得分与攻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β=0.13~0.37,P <0.05),控制外部表达因子与反应性攻击得分呈负相关(β=-0.01,P<0.05).对攻击行为的可解释变异率的范围为19.1% ~35.7%.结论: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可能与特质愤怒、愤怒表达相关.

  • 愤怒特质者冲突控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刘永;李展;詹向红;韩贺云;闫秀娟;侯俊林

    目的:考察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愤怒特质者对刺激的冲突控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问卷调查法筛选低、高特质怒被试(低特质怒组,n=14;高特质怒组,n=16),完成Stroop任务。采集被试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分析被试在一致刺激和不一致刺激下行为学及脑电潜伏期、波幅的差异。结果行为学结果中,两组被试一致及不一致刺激下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结果中,两组被试的N450峰潜伏期、波幅及差异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被试冲突性慢电位(SP)的峰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差异波(不一致减一致)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愤怒特质者而言,其对冲突刺激的加工解决的脑激活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不同愤怒特质者对反应监控能力存在不同,低特质怒者在不一致刺激中投入的认知监控资源多于高特质怒者,对反应的监控较强。

  • 亲子暴力调节暴力态度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罗亚莉;刘云波

    目的 考察大学生特质愤怒、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质愤怒量表、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性问卷对99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大学生在特质愤怒、暴力态度和攻击量表上的得分分别为(17.99±3.94)分、(3.52±2.20)分和(70.12±14.67)分.(2)大学生特质愤怒水平、暴力态度和攻击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r=0.172~0.835,均P<0.01);(3)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暴力态度产生间接影响,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53,以暴力态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13,总效应为0.66,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0%.(4)亲子暴力经历对暴力态度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未遭受亲子暴力群体中,暴力态度可以中介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β=0.28,P<0.01),而在经历亲子暴力群体中暴力态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β=-0.24,P=0.23,SIE=-0.166,P=0.28).结论 暴力态度在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亲子暴力经历的调节.

  • 无聊倾向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特质愤怒和冲动性的多重中介效应

    作者:赵宇;陈健芷;刘勇;姜梦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特质愤怒量表、Barrat冲动性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无聊倾向既通过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分别间接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还通过特质愤怒——冲动性中介链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结论: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愤怒的关系研究

    作者:罗琳;刘向萌;毕重增

    目的 探讨拒绝敏感性与愤怒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期待拒绝倾向性量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问卷对湖南省某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拒绝敏感性与状态愤怒、特质愤怒以及愤怒内部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而自尊与除愤怒外部表达、控制愤怒外部表达外的所有变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自尊在拒绝敏感性与状态愤怒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P<0.01),在拒绝敏感性与特质愤怒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在拒绝敏感性与愤怒内部表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自尊是影响其愤怒体验的重要因素,且自尊是拒绝敏感性与愤怒的中介变量.

  • 特质愤怒与反应性攻击的综合认知模型述评

    作者:杨丽珠;杜文轩;沈悦

    综合认知模型(Integrative Cognitive Model,ICM)整合多个相关理论,探讨在敌意情境下不同特质愤怒水平的个体反应性攻击行为出现差异的内部认知机制,构建了敌意解释、反思注意和努力控制三个核心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于操控等特点,对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具有启发意义,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仍缺乏囊括更多因素的综合实证研究支持,以及有关的神经生理研究和心理干预探索,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