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作者:王麟;陈顺池;肖存利;孙雅丽;薛春燕;张晓颖

    目的 研究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者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126例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单纯奥氮平医治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医治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50%、8.70%,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者应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联合医治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对策

    作者:罗通

    目的 探讨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略谈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作者:荆改丽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良好行为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的变化与先天遗传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与后天的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有着关键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儿童出现多动冲动行为.

  • 双相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冲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萍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双相障碍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冲动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双相障碍患者共10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MOAS(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O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双相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冲动行为得到显著抑制和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刘娜;郭芳;刘燕

    目的:分析诱发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原因,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纠正冲动行为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激惹症状评分及冲动行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知力缺乏、生活环境限制、药源性副反应、精神症状支配等均与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冲动行为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 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作者:张芳

    目的:分析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冲动行为,对照组患者无冲动行为,采用观察量表预测患者的冲动行为,对比两组患者的激惹因子评分以及护理后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容易生气评分(3.21±0.76)分,不耐烦评分(3.35±0.62)分,心情烦躁评分(3.21±0.76)分,容易发怒评分(3.67±0.79)分,容易激动评分(3.54±0.85)分,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冲动行为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的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

  • 精神科护士应对患者冲动行为的相关分析

    作者:于辉;赵静;张保华

    精神疾病患者常由于精神症状支配,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无论对患者自身还是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均构成威胁.而精神科护士与患者接触为密切,他们在患者发生冲动行为时如何应对?在意外发生后会产生何种情感体验?不幸被患者所伤后的内心感受如何?笔者检索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精神科护士应对患者冲动行为的相关分析综述如下.

  • 家庭环境与儿童冲动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媛;王志忠;方建群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冲动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了一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74名学生.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对所有合格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儿童的家庭环境差异和冲动行为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冲动行为的预测作用.结果:男生的认知性冲动(47.01±12.37 vs43.19±14.43 p=0.001)和冲动总分(40.84±8.72 vs 38.90±10.03 p=0.021)均高于女生.不同性别儿童的家庭环境,男生的独立性因子(4.92±1.71 vs 4.48±1.64 p=0.003)和娱乐性因子(4.40±2.00 vs 3.97±1.95 p=0.017)得分高于女生.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性(β=0.20,t=3.11,P=0.002)组织性(β=0.15,t=1.98,P=0.049)和控制性(β=0.13,t=2.09,P=0.038)对男生的冲动行为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冲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发现有助于对儿童冲动行为的干预及早期预防.

  • 流浪住院精神病人引发冲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杨丽苹

    精神病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攻击行为,攻击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目的 探讨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冲动行为的病因进行了解,配合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护理方法,并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对冲动行为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更多损失,同时可减缓患者的病情恶化.

  • 探讨精神患者冲动行为的预判性护理效果

    作者:杨胜兰

    目的 探讨精神患者冲动行为的预判性护理效果.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100例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精神患者伴有冲动行为的作为观察组.患者不伴有冲动行为的作为对照组,分组后观察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49例.对患者可能出现冲动行为进行预测,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冲动行为进行统计以及根据激惹因子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激惹因子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冲动行为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临床研究可知:对精神患者治疗恢复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减少精神障碍,还可以有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110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