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

    作者:陈声祥;洪健;吕永平;雷娟利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个别粒子似与胞间连丝相连;细胞质内产生病毒基质,病毒粒子先增殖并分布其周边,后向病毒基质内扩展;当病毒粒子布满病毒基质后在细胞质中出现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病毒成串排列在该管状结构中;随后管状结构逐渐消失,终形成晶格状聚集排列.用灰飞虱无毒若虫在细胞内病毒基质出现和病毒增殖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分别有2.93%和7.83%个体传毒率;在细胞内病毒成串分布于管状结构和晶格状聚集排列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均不能传毒.

  •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

    作者:王朝辉;周益军;范永坚;程兆榜;张文荟

    从来自江苏连云港并在本实验室保存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接种的病株玉米中提取dsRNA,采用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技术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并测定了其全序列.结果表明S10全长1 801bp,含有一个ORF,组织结构与日本报道的RBSDV基本一致,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MRDV的相似性分别为87.5%和92.6%,与RBSDV的相似性分别为93.3%和96.4%.该研究也为病毒dsRNA克隆和序列分析奠定了基础.

  •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作者:张恒木;雷娟利;陈剑平;吕永平;陈声祥;薛庆中

    以浙江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河北省的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分离物为材料,对我国南北方两种病毒分离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粒子大小形态相似,且在血清学上密切相关;二者的介体、寄主相同,并引起相同的症状.提纯两种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凝胶电泳显示它们相应的基因组片段之间大小极其相似.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S7和S8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在两种病毒分离物中均可特异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同源性达97.0%~98.9%,与日本RBSDV的同源性(92.2%~95.5%)高于与意大利MRDV的同源性(76.6%~88.4%).从而认为我国南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北方和玉米粗缩病都是同一种病毒--RBSDV引起的,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玉米粗缩病病原实际上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而不是玉米粗缩病毒.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