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包海芹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危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所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本研究共选择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每组患儿均为43例,分别对两组患儿落实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本研究常规护理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23.26%(10/43),预见性护理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2.33%(1/43),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危重新生儿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维护新生儿的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价值评价

    作者:彭莲花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新生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皮肤受损的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比率更高,包括:药液渗漏所致损伤、尿布湿疹、划伤、压伤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明显,可明显地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值得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源性皮肤损伤

    作者:龚约放;何湘益;徐艳丽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寻找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91例不同原因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治疗,使用血竭酊、自制Ⅱ号油纱加抗生素行保守治疗.结果 91例中89例经换药或涂血竭酊愈合,2例手术植皮.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源性皮肤损伤效果良好.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何静;陈欢宇;区凤英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

    作者:张霞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无陪病房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对照法将200例新生儿分为2组,2015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7—10月的10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的为干预组.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36%,干预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 品管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

    作者:俞昔琴;徐敏娟;卢碧慧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引起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由鼻塞引起鼻部皮肤问题、由电极片引起、由胶带粘贴引起、由氧饱和探头引起、液体外渗导致皮肤损伤,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由品管圈实施前的64.4%降到实施后的23.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根本原因分析在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仙;朱小芳;汪剑芳

    目的 观察根本原因分析(RCA)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儿科发生的48例新生儿皮肤损伤不良事件,运用RCA方法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制定干预措施.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实施RCA改进措施后,比较干预前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RCA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RCA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

  •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作者:于培芝

    根据临床资料,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原因有:锐器伤、压伤、敷贴黏贴或撕脱伤、药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等。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皮肤护理评估;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及时给予处理;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指出潜在的隐患,告知护士,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物品、管道等规范管理,防止硌伤;使用绑、夹功能的护理用具时,应及时松绑、换位;因病情需要固定体位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可采取按摩、加纱布垫等措施。

  • PICC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与预防策略分析

    作者:苗自玲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患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总结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PICC患者7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27例未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作为对照组,136例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为观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皮肤潮湿多汗情况、维护方法、发病季节、是否有合并症,是否使用贴膜及胶布、是否使用皮肤消毒剂、导管正压接头压迫情况;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影响PICC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皮肤潮湿多汗、维护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发病季节均是PICC患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患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皮肤潮湿多汗、维护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发病季节,应针对以上因素做好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

  •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敏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689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将实施风险管理后的929例住院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分别为13例和38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小英

    新生儿抵抗力弱,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增加了感染机会.为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减少医疗纠纷,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provement,CQI)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降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分析

    作者:翟小月;李鑫

    目的:研究危重症新生儿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对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危重症新生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成两组:予以A组集束化护理,予以B组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此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8.0%,比B组的42.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集束化护理方案,并将之积极用于危重症新生儿中,有助于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建议采纳.

  • 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张敏

    目的:探讨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医源性皮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损伤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所有患者通过相应的有效护理均已痊愈.结论:护理干预在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英;荣德明;谢功群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482例住院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526例住院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李素芳;吕元红;段伟莉;刘艳青;潘晓兰

    目的 探讨降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方法.方法 将2005年1~12月危重症新生儿1 117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将2006年1~12月危重症新生儿1 20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见性护理程序及对操作环节进行三级质控.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及环节质控流程对危重症新生儿实施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 品管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效果

    作者:韦武燕;伍梦莹;谢寿燕;邓燕玲;唐健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在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流程,回顾性分析全院2015年1月~ 2016年7月各病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据,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共37例,引起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有:烫伤、皮肤撕脱伤.针对烫伤、皮肤撕脱伤发生的原因圈员们采用自行设计《住院患者皮肤评估单》、完善中医相关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揭除敷贴操作流程等护理措施,并对造成烫伤、皮肤撕脱伤不良项目进行改善,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2.190‰降低到1.204‰,降幅为45.02%.结论 通过运用品管工具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各个环节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可明显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并降低由此造成的感染风险及医疗纠纷.

  • 老年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作者:邓桂芳;黄小惠;张锋;邓少芳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3月≥65岁6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有:胶布粘贴或撕脱所致颜面部、四肢损伤30例,监护设备所致胸腹、腰背部、上臂、手指损伤15例,各种导管压迫摩擦导致颜面部、背部、大腿损伤12例,约束带所致四肢损伤5例.针对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根据患者皮肤和全身情况选择黏性适中、便于观察、透气性好的低敏医用胶布;难以撕除胶布者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先浸湿粘胶再移除,或用专用溶解粘胶的液体擦拭粘胶(剥离剂),再移除;加强监护设备的管理及电极膜粘贴部位皮肤的观察;牢固固定好各种导管;保持约束带松紧、长度合适.正确选择使用胶布、监护设备、各种导管和约束带,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防治(附68例报告)

    作者:梁茶;彭云;庄君灿

    目的 分析探讨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致伤原因、损伤特点和防治原则.方法 医源性皮肤损伤68例,其中浅Ⅱ度39例,深Ⅱ度17例,Ⅲ度12例;损伤的体表总面积0.2%~23%,平均(7±1.36)%,行非手术治疗42例,直接切痂缝合10例,削痂覆盖辐照猪皮4例,切(削)痂自体皮片移植9例,皮瓣移植3例.结果 68例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10~72 d,平均(17.46±2.23)d.结论 医源性皮肤损伤多系人为因素造成,可通过加强防范,降低发生率,对深度损伤尽可能早期手术修复,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 护理专案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研究

    作者:代金丽;何华云;杨丽莎;陈新红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4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和护理.选取2016年5-6月诊治的住院新生儿407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专案,通过分析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如加强培训、细化工作流程、给予个性化关爱、实时督促和反馈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划伤或割伤;观察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仍较频繁,但其发生性质和原因有所改变;护理专案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 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郑晓燕;王凤;金慧玉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入住我科NICU的2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设为观察组,进行预见性的皮肤护理;回顾总结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科NICU的1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设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医用粘胶损伤、皮肤压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医用粘胶损伤、皮肤压伤、皮肤摩擦伤及液体外渗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