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稀有鮈鲫鱼热休克蛋白HSP70多态性分析

    作者:陈小青;张银依;付燕;王姗姗;李冰;刘汉伟;马中春;虞维娜

    目的:建立稀有鮈鲫鱼热休克蛋白HSP70提取方法 ,进行双向电泳技术、western blot分析,为构建稀有鮈鲫鱼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提取稀有鮈鲫鱼的热休克蛋白HSP70,采用双向电泳技术、western blot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样本里面HSP 70有两种等电点,约5和7左右,且片段大小主要位于50-100之间.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稀有鮈鲫鱼的热休克蛋白HSP70多态性分析结果,为构建稀有鮈鲫鱼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 稀有鮈鲫的组织学切片制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作者:赵颖;赵德明;王剑伟;李爱华;杨利峰

    目的 目前鲜有专门针对稀有鮈鲫这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切片制作方法的研究,故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摸索以建立一完整的组织学切片制作流程供参考交流.方法 对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健康稀有鮈鲫采用Bouin's固定液固定,并用脱钙液软化骨骼后进行修块,组织块经梯度酒精脱水、松油醇透明之后,按照标准流程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封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 切片主要采取横断面和矢状面作为观察方位,并使用显微拍摄装备摄取了结构分明的各系统组织脏器的组织学照片.结论 本文所述的方法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制得的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清晰,质量稳定,可作为以稀有鮈鲫等小型硬骨鱼为实验动物的切片制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 稀有鮈鲫饲料营养及饲养技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本丽;罗思;熊小琴;李慧慧;王剑伟

    目的 探索稀有鮈鲫应用型配合饲料及相应的养殖技术,促进实验稀有鮈鲫的营养学标准化.方法 在营养学需求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并验证适合稀有鮈鲫日常养殖的应用型配合饲料.通过生长实验和繁殖实验,筛选得到适宜的饲料配方;研究了温度、投喂频率、饲养密度等饲养策略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 25% ~ 40%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均可满足幼鱼快速生长需求,其中30%蛋白、6%脂肪、总能为12.5 kJ/g的投喂效果生长好,同时,繁殖性能较高,可达到对照组的69.4%;亲鱼的产卵间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降低而延长;在18 ~24℃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温度超过28℃时,体质量反而有所下降;不同投喂频率下,大生长均出现在24 ℃时;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升高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养殖密度为0.8尾/L时饲料利用率高,1.6尾/缸组稍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30%蛋白、6%脂肪、总能为12.5 kJ/g的配合饲料可满足稀有鮈鲫幼鱼的快速生长,且能使亲鱼能保持规律性繁殖,满足实验稀有鮈鲫传代和生产需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生长不利,投喂频率的增加不一定能促进生长和饲料利用;稀有鮈鲫幼鱼适宜的养殖温度为24 ~ 26℃,每天投喂2次;养殖密度对生长和性腺发育均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养殖密度应不超过1,6尾/L.

  • 稀有鮈鲫被皮、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组织学观察

    作者:赵颖;赵德明;王剑伟;周向梅;李爱华;杨利峰

    目的 本文对成体的雌性和雄性稀有鮈鲫进行了系统性的组织学观察和描述,为以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动物背景材料和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的成体稀有鮈鲫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用Bouin's液对样品固定24 h至48 h后进行脱钙,流水轻柔冲洗表面去除样品表面残余的酸液,对样品的整体和局部采取矢状面与冠状面进行双向修块,梯度酒精脱水后浸入松油醇透明,包埋蜡块制作3μm厚度的切片,按Hematoxylin &Eosin染色标准流程完成染色制片后于镜下观察,并对其各个脏器按照各个系统的顺序依次进行了组织学照片的拍摄及描述.结果 稀有鮈鲫的皮肤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外侧被覆角质化的鳞片,不能同无鳞鱼类一般通过皮肤呼吸,故其呼吸作用主要在鳃部进行.作为携氧工具的稀有鮈鲫的红细胞,如禽类的红细胞一般具有未退化的细胞核,从切片上可以看到在其心脏(分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具高度弹性的动脉四个部分)和血管(动静脉、毛细血管)中均有大量充盈.结论 本文对稀有鮈鲫的皮肤以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器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组织学形态描述,可为以之为实验对象的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参考.

  • 稀有鮈鲫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赵颖;赵德明;周向梅;王剑伟;李爱华;杨利峰

    目的 本文针对成体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描述,配合系列的图文介绍,为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进化和其它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加完整的组织学背景.方法 健康的成体稀有鮈鲫经固定、脱钙,脱水,透明,包埋蜡块制成3 μm厚度的组织切片,H.E染色制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摄组织学照片,进而对其相应组织器官进行描述.结果 稀有鮈鲫的口咽部可由咽齿与后续肠道分界,稀有鮈鲫的肠道前端呈“Z”字型膨大,但其后续肠道基本呈直线形.稀有鮈鲫的肝脏虽有清晰的中央静脉等结构,但不成典型的分叶状.胆囊独立存在,位于胸腔前端,与心脏毗邻.胰腺或肝胰腺未能在稀有鮈鲫中被发现.作为稀有鮈鲫神经中枢的脑部,其各部分结构较为完全,可见清晰的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脑脊髓.并有脑神经从脑的背侧、腹侧发出.位于背侧脊椎的椎间孔中的脊髓可见分明的灰质与白质结构.结论 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符合鲤科鱼类无胃特点,但其肠道前后段有明显差异.该物种神经系统发育较为完全.

  • 磷酸三(2-氯乙基)酯阻燃剂对稀有鮈鲫的毒性的初步观察

    作者:塔娜;房彦军;郭小娟;林本成;张华山;田蕾;袭著革

    目的 探讨新型阻燃剂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的毒性效应,为TCEP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生物,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分别进行96 h急性毒性和28 d慢性毒性实验.对稀有鮈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TCEP对稀有鮈鲫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o为136.9(111.6~167.9) mg/L;经过TCEP暴露28 d后,稀有鮈鲫肝脏及脑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变化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SOD和GSH-Px的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TCEP的暴露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 TCEP暴露可以诱发稀有鮈鲫毒性作用,并对水生生物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效应.

  • 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体内二甲苯麝香的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王绿平;殷浩文;周忠良;贾丽娟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建立测定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erio)和稀有鮈鲫(Rare gudgeon,Gobiocypris rarus)体内二甲苯麝香的分析方法. [方法]鱼样通过快速溶剂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后,采用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4 μtg/L,线性范围为10~400 μg/L.该方法进行的20 μg/L和100μg/L的2个加标浓度的测试结果显示,斑马鱼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8.0%和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和9.3%;稀有鮈鲫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和112.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和10.0%;均符合回收率80%~ 120%和相对标准偏差<15%的要求. [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杂质干扰小.采用该法对我国特有水产品稀有鮈鲫体内二甲苯麝香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法适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