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智能助行仪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作者:张帅

    目的 探讨智能助行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且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佩戴智能助行仪进行康复训练.探讨智能助行仪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步速与左、右步幅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步速均提高,左、右步幅差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智能助行仪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

  • 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作者:蔡旭

    目的:探讨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300例脑中风所致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甲组患者使用神经内科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在使用甲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丙组患者使用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乙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乙组患者和丙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4个月时其下肢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入组时其下肢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早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黄海军;王勇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棍棒操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72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棍棒操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观察患儿3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7.8%,观察组达到97.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71.93±8.24)分和(59.28±11.42)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5.22±9.42)分和(45.11±10.49)分(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评分与智力发育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棍棒操在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应用能缓解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患儿的痉挛状态,提高智力发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218例下肢运动功能影响

    作者:罗艳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cl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21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进行重点训练.结果:观察组116例中基本治愈29例(25.00%),显效59例(50.86%),有效23例(19.83%),无效5例(4.31%),总显效率75.86%.对照组102例中基本治愈18例(17.65%),显效42例(41.18%),有效39例(38.24%),无效3例(2.94%),总显效率58.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作者:田强元;齐鹏;刘洪恩;赵全成;巩本刚

    目的 观察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师辅助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Lokohelp康复机器人行功能训练,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质量,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行走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下肢平衡能力,应用美国步态分析系统测定步长、步频、步速.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BBS评分及步长、步频、步速增加,FAC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增加或增高,P均<0.05.结论 Lokohelp康复机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能够改善其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利于下肢功能恢复.

  • 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朝红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痉挛评分(CSS)、Fugl Meyer(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CSS 评分、FMA 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评估上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任锟;秦合伟;李彦杰;李鸿章;张志鑫;赵晶;卢永保

    目的 观察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对照组1采用以固定音乐为背景的MotoMed治疗,对照组2仅采用MotoMed治疗,8周为一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伸屈膝肌PT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伸屈膝肌PT值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MAS、Berg、FMA和FA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10 m大步速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中医五行音乐为背景采用MotoMed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采用固定音乐和不采用音乐.

  • 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古强;叶春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行走功能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12周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30.77%、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3%、76.92%(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伴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能够降低踝足畸形发生率,改善其行走能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腹针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苏彩霞;蒋宗庆;阮佳伟;张文通;苏盼盼;孙建强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本院处于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腹针治疗,观察患者步行的能力,治疗前后的步行速度、左右的步幅差距和步的频率,下肢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血清内同型的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步态的参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治疗后在步频、步速和左右的步幅差距上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MBI的指数和Berg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内Hcy、D-D和hs-CRP含量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Hcy、D-D含量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态和下肢运动能力.

  • 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 踝足矫形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升

    目的 分析早期采用踝足矫形器辅助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n=32)与并行踝足矫形器辅助实验组(n=32),对比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踝足矫形器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