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击回避训练前后快回避反应大鼠海马CA3区神经振荡的变化

    作者:汪炜炜;王丹丹;王丹;管妍;唐盈盈;叶政;李晶;李敏;朱再满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动物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振荡电活动及其改变.运用Y型迷宫电击回避训练方法,筛选出与空间认知能力相关的快回避反应组和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无线遥测两组动物在电击回避实验前、后海马CA3区实时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分析与空间辨别和学习能力相关的神经振荡成分变化.结果显示,与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比较,电击回避训练前快回避反应组大鼠左侧海马CA3区LFP成分无显著差异,但电击回避训练后,右侧海马CA3区0~10 Hz和30~40 Hz电节律百分比显著增加(P< 0.01或P<0.05);快速傅里叶变换显示,0~10 Hz频段百分比增加主要发生在θ波(3~7 Hz)频段,而30~40 Hz频段改变相当于γ1频段.进一步将两组大鼠训练前后的右侧CA3区神经振荡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显示训练后快回避反应组大鼠仅出现β波、β2(20~30 Hz)和γ1节律百分比增加,θ波节律百分比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而普通回避反应组大鼠训练前后比较显示,训练后右侧CA3区θ波节律百分比和大幅波(强度:+2.5 ~-2.5 db)显著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快回避反应组大鼠电击回避训练后,右侧海马CA3区β2和γ1节律百分比增加,θ波节律百分比保持较高水平,这些改变可能与其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有关.

  • 认知功能研究中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力新;王发颀;王玲;杨佳佳;万柏坤

    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cross-frequency coupling,CFC)指不同神经元集群振荡节律之间的交叉调制作用,反映了大脑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局部场电位、脑电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机制,是认知神经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CFC基本现象与类型,并综述了在动物与人类认知功能研究的典型应用,归纳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研究动向,以期为促进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 海马神经振荡的产生机制和功能

    作者:卢凝;邢丹琴;盛涛;陆巍

    神经元集群(neuronal ensemble)的节律性活动往往能诱导产生清晰可见的神经振荡,反映着该群神经元规则化和同步化的活动.通常依据频率可将神经振荡分为delta振荡(0.5~3 Hz)、theta振荡(4~12 Hz)、beta振荡(12~30 Hz)、gamma振荡(30~100 Hz)和尖波涟漪(sharp-wave ripples,SWR)(>100 Hz的纹波叠加在0.01~3 Hz的尖波上).这些神经振荡在人和动物的许多脑区中出现,常伴随着感觉、运动、睡眠等行为产生,在认知、学习和记忆巩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海马脑区神经振荡的研究历程,对其中的重要的三种神经振荡——theta振荡、gamma振荡和SWR的产生机制、主要功能及各频率神经振荡的相互作用作出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神经振荡和信息流研究

    作者:张涛

    作为一种有节律的神经活动,神经振荡现象发生在所有的神经系统中,例如大脑皮层、海马、皮层下神经核团以及感觉器官.本综述首先给出了已有的研究结果,即基于theta和gamma频段的同步神经振荡揭示了认知过程的起源与本质,如学习与记忆.然后介绍了关于神经振荡分析的新技术和算法,如表征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神经信息流方向指数,并例举了神经振荡分析的一个新方法以及其应用实例.

  • 丘脑皮层神经群模型仿真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研究

    作者:梁振虎;周敬亮;李小俚

    利用计算机模拟大脑的神经振荡对于分析大脑的功能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丘脑皮层神经群模型(TNMM)是一种通过建立丘脑和皮层耦合关系来反映神经活动机制的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特定认知功能及各个节律脑电信号的神经振荡活动.随着神经群模型的复杂性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常规的计算机系统性能无法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模型仿真.本文提出了以FPGA为基础的硬件计算仿真方法,利用Altera公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DSP Builder,同时结合MATLAB/Simulink实现复杂神经群算法模型的搭建和硬件平台移植.此方法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实现大规模复杂神经群模型的快速仿真,为神经群模型的计算机实现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 动态面孔和语音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及神经生理机制

    作者:王苹;潘治辉;张立洁;陈煦海

    面孔、语音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技能,近年来逐渐引起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关注。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也很好地回答了“何时整合”与“在哪里整合”两个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问题,但对“面孔、语音情绪信息能否整合为一致情绪客体?双通道情绪信息在大脑中如何整合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项目拟系统操纵面孔、语音刺激的情绪凸显度和任务要求,引入动态面孔-语音刺激以增加外部效度,综合运用行为和电生理技术,从多角度挖掘数据,特别是引入神经振荡(时频、相干)分析,系统考察动态性面孔和语音情绪信息是否能整合成一致情绪客体,并在神经振荡层面探明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的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