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变化的研究

    作者:杨风琴;李进贵;哈丽娜;廖国玲

    目的:探讨血浆vWF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137例糖尿病无并发症,69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浆vWF.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并发症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血浆vWF含量的增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

  • 活血解毒益气方对兔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哲;王春林;祝光礼;行俊柱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CA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按试剂盒说明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其对血清NO、NOS和血浆、vWF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增加NO、NOS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vWF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增加NO、NOS的含量,降低vwF的表达等机制,改善因PTCA术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

  • vWF 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钱进先;李磊;陆士奇;陈罡;赵益明

    目的 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GMP-140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04~2011-04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结果 ①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在第1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浆GMP-140水平在各组早期均显著升高,在第1天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血浆vWF、GMP-140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早期vWF水平与DCI发生相关.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活化蛋白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龙;彭媛;陆士奇;赵益明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TC分为ATC组20例和非ATC组20例,并引入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6h内、24h、48 h及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C、D-二聚体、vWF含量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多发伤患者血浆APC、vWF、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C组患者APC值持续偏高,非ATC组患者APC有逐渐下降趋势,在48、72 h明显下降(P<0.05);ATC组患者APC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ATC组患者D-二聚体、vWF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48 h后血浆vWF含量均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中APC、vWF及D-二聚体含量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燕娟;盛芳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38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以及脑梗死病灶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vWF、VE-cadherin水平以及脑梗死病灶大小均较治疗前下降或缩小(P<0.01),中西医组3项指标的下降或缩小幅度均大于西医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有效降低血清vWF和VE-cadherin水平,保护与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易损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从而缩小脑梗死病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