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중화흉심혈관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434/R
  • 国内刊号: 李昕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xxxg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双源螺旋CT造影诊断价值

    作者:熊青峰;马小静;陈艳;陈鑫;王黎;陈浩;彭志远

    目的 评价双源螺旋CT造影(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影像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儿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月龄~18岁,中位年龄1.83岁.复习DSCTA图像特征,并对照超声心动图结果.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结果 13例均经CTA明确诊断为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1例起自升主动脉近段,2例起自升主动脉远段.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A型)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TOF),5例合并主动脉右弓右降,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仅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起源异常8例,3例疑似右肺动脉走行异常,2例漏诊异常起源的右肺动脉.1例合并TOF,10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5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主动脉弓离断.7例手术,术中所见与DSCTA一致,行肺动脉起源异常矫治及三尖瓣成形术,其中3例术中同时行主动脉弓离断和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修复术;1例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DSCTA影像检查在评价肺动脉起源异常疾病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蕊;徐卓明;张明杰;朱丽敏;龚霄雷

    目的 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CPC)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18例TCPC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剔除8例死亡及2例行TCPC管道拆除术病例,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或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排在第75%位点以后的患儿定义为延迟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3.1~4.8岁,中位年龄3.8岁;延迟恢复(延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2~5.4岁,中位年龄4.0岁.比较正常组与延迟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血流动力学、手术方式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统计108例患儿手术后当天进入ICU至术后第3天凌晨7点所输注的血制品的容量总量,包括5%白蛋白、10%白蛋白、普通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悬液,计算容量体质量比,容量体质量比排在第75%位点后的27例患儿纳入高血容量复苏组,其余81例均纳入低血容量复苏组,比较高、低血容量复苏组患儿围手术期资料.结果1 18例患儿手术体外循环47~ 410 min,平均(111.9±46.4) min;104例(88.1%)阻断主动脉下手术,14例(11.9%)平行循环下手术.术后早期死亡8例(6.8%),均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延迟组术后中位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4 h、6天和16天)较正常组(8.5h、3天和7天)明显延长.延迟组和正常组围手术期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比较发现,导致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肺动脉平均压高(mPAP,P=0.022),术前存在房室瓣反流(P=0.000),体外循环时间长(TBT,P=0.044),术后中心静脉压高(CVP,P=0.000)、谷草转氨酶升高(AST,P=0.001)、谷丙转氨酶升高(ALT,P=0.010)、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NT-proBNP,P=0.000)、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SaO2,P=0.012)、正性肌力药物评分高(IS,P=0.001),术后并发心律失常(P =0.000)、低心排血量综合征(P=0.000)、需腹膜透析(P=0.000)以及术后3天内高血容量复苏需求(P=0.000).但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中心静脉压升高(OR1.446,95%CI1.113,1.879)及术后3天内高血容量复苏需求(OR 10.860,95%CI2.681,43.987)是TCPC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中心静脉压升高和术后3天内高血容量复苏需求是TCPC患儿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及治疗,有助于患儿的尽早恢复.

  • 淋巴结跳跃转移对食管胸中段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庆丰;柳硕岩;朱坤寿;王枫;王镇

    目的 探讨淋巴结跳跃转移与食管胸中段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695例,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McKeown术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与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不同组别之间的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模型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26例(32.5%)患者发生淋巴结跳跃转移,469例(67.5%)患者为淋巴结连续转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跳跃转移更多发生在相对早期的患者.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跳跃转移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连续转移患者(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不同N分期亚组中,淋巴结跳跃转移组预后与连续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期患者,跳跃转移预后与连续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T3-4期患者,跳跃转移预后与连续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据不同淋巴结转移部位,将淋巴结跳跃转移病例分为颈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组(45例,19.9%)、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20例,53.1%)和单纯腹腔淋巴结转移组(61例,27.0%),3组患者淋巴结转移个数(N分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N分期亚组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结跳跃转移相对于淋巴结连续转移,发生在肿瘤的更早期.三野淋巴结清扫可减少局部病变较明显的T3-4期食管鳞癌患者复发,提高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不是食管胸中段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OPCABG同期肺切除术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徐屹;尤斌;李平;陈长城;高峰;许李力;刘硕;李光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联合肺切除术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2001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对12例不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OPCABG同期肺切除术,患者术前均不可行心内科干预或干预失败.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64.9±12.4)岁.AJCC肺癌分期Ⅱ期,心绞痛CCS分级Ⅱ~Ⅲ级.随访观察患者病死率,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平均移植血管(2.2±1.1)支/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发生.术后并发心房纤维颤动3例,肺萎陷和残余气胸各2例.随访2~10年,期间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癌症复发,1例死于脑卒中,1例死因不明),复发心绞痛3例.结论 OPCABG同期肺切除术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安全、有效,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癌症复发.

  • 闭式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加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早、中期疗效

    作者:迟立群;张健群;周其文;孔晴宇;谢宜旭;肖巍;梁林;陈辛亮;马力

    目的 探讨闭式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术者完成CABG手术675例,其中58例行CE加旁路移植的冠状动脉重建手术,占8.6% (58/675).男38例,女20例;年龄36~ 77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为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多处钙化,其中闭塞性病变或次全闭塞性病变45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7例,右主干病变23例.行内膜剥脱血管共72支,其中右冠状动脉37支,前降支22支,钝缘支7支,对角支4支,中间支2支.2014年11月术后随访,冠状动脉重建手术组患者全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重建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出血量、房颤发生率、ICU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等各指标与常规CABG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57个月,冠状动脉重建手术组无死亡,冠状动脉CTA显示CE后CABG的1支右冠状动脉静脉旁路血管闭塞,其余旁路血管均通畅.结论 采用闭式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行冠状动脉重建手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早、中期手术效果良好.

  • 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对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剑;周福有;耿明飞;宋清荣;胡崇明;孟宏伟;曹建伟;付东宏;朱东山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85例,分别选择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43例)作为试验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案(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术前、术后1、3、5天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数值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数据采用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CRP:两组术前、术后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5天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2) IL-6:两组术前、术后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5天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3)COR:两组术前、术后1、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5天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试验组术后应激因子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术后应激因子能较早恢复到术前水平,进一步证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加速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

  • 食管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1例

    作者:解桢;李天月;张连国;张庆广

    患者男,58岁.进食阻挡感2年余.胸部CT(图1)、上消化道造影(图2)、胃镜(图3)、超声胃镜(图4)结果提示食管巨大平滑肌瘤.2014年6月行探查术.术中见胸腔内广泛致密粘连,食管颈段至食管下段增粗膨大,外膜未受侵.常规游离奇静脉,其近心端与远心端分别以血管夹夹闭后用超声刀断之.钝性游离食管,用尖刀切开食管全层,见肿物来源于食管黏膜层,呈实性、质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向上切开食管全层至食管胸廓入口处,探查肿物较大,其基底部位于食管上端与咽喉部相交接处,胸腔内无法够及肿物基底部,遂决定行经右胸、左颈部两切口食管腔内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 1例以多发薄壁囊腔为表现肺鳞癌患者动态影像分析

    作者:王玉涛;周银杰;汪建华;邓生德;赵晓东

    患者 女,49岁.2012年6月出现无明显诱因咳嗽,伴右侧持续性胸痛.于治疗前、治疗后行动态影像随访,间隔3~7个月行胸部CT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 iCT、德国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层厚、层间距5.0mm.7月首次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尖段、中叶外侧段及左肺下叶背段多发大小不一含气囊腔,轴位大径9.6~30.4 mm,囊壁尚光整,厚薄欠均匀,厚度0.5~2.2 mm,上叶囊腔见壁结节,直径2.5 mm,中叶囊腔内见分隔;右肺下叶内基底段大小35.7 mm×29.5 mm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呈分叶状改变,内侧与纵隔、脊柱相邻,外侧见絮状密度增高影(图1).

    关键词:
  • 中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于雷;兰心刚;孙丽梅;李玉

    患者 女,38岁.中纵隔占位4个月.胸部增强CT示:中纵隔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3.78cm×4.98cm(图1).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14年5月手术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质地较软,位于气管旁、腔静脉后,包膜包被,与气管相接部位包膜不完整,呈外侵式生长.肿物切面呈咖啡色,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见图2.免疫组化结果示:HMB-45阳性、MelanA阳性、S-100阳性,Vimentin弱阳性,约25%的肿瘤细胞Ki-67阳性.术后诊断:中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关键词:
  • 吻合口周围持续低负压吸引防治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

    作者:王献华;黄志梅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的并发症,消化液经瘘口进入纵隔,形成瘘口周围积液或脓肿,患者消耗严重.病死率高达18.1% ~ 53.6%[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胸内吻合565例,发生吻合口瘘17例,采用吻合口周围持续低负压引流,同时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胸内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邓小乐;丁伯应;杨小龙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淋巴结增生紊乱性疾病,又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临床上分为局限性(Localized CD,LCD)和多中心性(Mlticentric CD,MCD)两种类型.2005年至2013年,我们手术治疗5例胸内LCD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43岁,平均(26±10)岁.无症状、常规体检时发现3例,活动时有胸闷和胸闷、咳嗽各1例,分别位于隆凸下和肺门处,后者有吸烟史20年,平均20支/日.

    关键词:
  • 癫痫患者心内直视术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作者:龚启华;刘秀伦;向道康;李业涛;张文斌;范永峰

    癫痫是心脏外科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被视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标志之一[1-3].术前合并癫痫的患者,心内直视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较少.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我们对8例术前合并癫痫的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总结围手术期治疗体会如下.资料和方法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63.0岁,平均(33.8±24.0)岁;体质量14.0~ 75.0 kg,平均(48.5±21.5) kg.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全组术前均完善头部CT(或头部MRI)、脑电图检查,并经专科癫痫医师明确诊断、癫痫分类、协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和具体手术方法见表1.

    关键词:
  •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病灶的临床应用及改进

    作者:黄威;周逸鸣;姜格宁

    收集我们2009年11月至2014年6月术前行CT引导下置入带钩钢丝定位,再行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术的肺部小病灶(small pulmonary lesion,SPL) 115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影像学、Hookwire定位技术、VATS手术和病理相关数据,总结该技术处理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提出改进方法,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旭;刘锦纷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罕见,多为良性,但由于心脏本身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即使良性肿瘤也可导致死亡.不同类型肿瘤的病因、好发部位与自然史不同,因此临床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现就目前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治概况综述如下.肿瘤分类与发病率心脏肿瘤可分为由起源于心脏自身组织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与起源于身体其他组织后播散至心脏的继发性心脏肿瘤,后者发生率较前者高.超过90%的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为良性[1],包括横纹肌瘤、纤维瘤、黏液瘤、畸胎瘤、血管瘤、脂肪瘤、乳头状弹力组织纤维瘤、浦肯野细胞瘤等;恶性肿瘤极罕见,包括房室组织的间皮瘤、肉瘤、心脏淋巴瘤、嗜铬细胞瘤等.

    关键词:
  •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微创手术研究进展

    作者:谢柏胜;杨勇;董礼文;王军;傅晓青;申友奎

    肺癌是当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1].令人遗憾的是80%的肺癌患者因早期缺乏自觉症状,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非小细胞癌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15%[2],而其中Ⅰ期非小细胞癌(NSCLC)为主的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甚至更高.随着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肺癌早期检出率,并降低了肺癌死亡率[3].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5].现通过对早期肺癌影像学诊断及微创手术等方面研究综述,探索优化早期肺癌诊治方案.

    关键词:
  • 心脏镜在心脏外科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作者:李灿波;叶晓峰;赵强

    微创技术是外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内窥镜已在各个领域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随着腔镜辅助心脏手术及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发展,心脏外科的微创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然而由于血液不透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的心脏内镜手术仍是难题.自1913年心脏镜概念[1]首次提出以来,关于心脏镜在心脏外科的探索已有100年.随着腔镜手术、介入治疗和杂交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除单纯的心脏内检查外,心脏镜的应用已拓展到了辅助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瓣膜手术、心内异物的切除和心房颤动(房颤)等心律失常的治疗等.

    关键词:
  • 右胸入路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技术优化

    作者:程海峰;蒋大铭;董爱强;段群军;陶开宇;孔敏坚;沈中华;钱建芳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右胸前外侧切口路径在二尖瓣、三尖瓣等手术路径选择的报道[1-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越来越多既往曾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又出现三尖瓣严重障碍,需再次行三尖瓣手术,此类患者经该路径可避免再次锯胸骨、分解胸骨后粘连,明显降低心脏和大血管破裂的风险.在过去的10年内,我们相继采用该路径完成了24例此类患者的手术,并逐步优化操作、改良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989例胸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方微;陈东;商建峰;武迎;滕飞;付稳;崔亚艳;连国亮;梅少帅

    目的 回顾性探讨胸主动脉夹层(TAD)及胸主动脉瘤(TAA)手术病例,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为治疗及干预TAD/TAA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常规HE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Masson、弹力/VG及AB/PAS),分析2007年至2012年989例TAD(660例)及TAA(329例),观察比较其发病部位、临床分型、发病诱因、主动脉壁组织形态学特点,并对其中的128例标本的主动脉壁形态学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 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学半定量分析:基本形态学改变是主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TAD得分高于TAA(9.61±3.34对7.40±3.52,P =0.000);合并马方综合征(MF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AD较TAA在纤维化、斑块形成及中膜坏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合并MFS者,在囊性中膜坏死、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弹力纤维断裂3个指标上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粥样硬化(As)在纤维化(P =0.017)及中膜变性坏死(P =0.044)指标上与其他诱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HP)在中膜变性坏死(P=0.011)较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D对主动脉脉壁结构的破坏更严重,预后比TAA差.对主动脉壁评分有差异性改变的诱因是HP、As及MFS,三者是TAA/TAD的主要原因.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变性坏死、排列紊乱及重塑)是发生TAA/TAD及MFS的重要因素.单纯TAA/TAD的平滑肌变性坏死重于基质降解,而合并MFS的TAA/TAD则是平滑肌重塑、基质黏液样变性重于平滑肌坏死,因此,需进一步做平滑肌表型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以进一步探讨TAA/TAD及MFS发病的始动环节.

  •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潘俊;宣煜龙;陈小芳;王强;周庆;范阜东;王东进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61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8例;年龄(54±12)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术后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229±46) min,主动脉阻断(147±37) min,单侧选择性脑灌(35 ±9) 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5例(8.2%),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4.9%),因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3例(4.9%),脊髓损伤2例(3.3%),胸部切口愈合不良和右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各1例(1.6%).术后30天内死亡5例,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器官衰竭、肺部感染和腹主动脉夹层破裂各1例.余患者痊愈出院.患者均随访,术后随访(5.1±0.7)年,术后1年生存率91.8%,5年生存率83.6%.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效果确切,术后中、远期生存率高,二次手术率低.

  • 孕期主动脉疾病的治疗

    作者:刘愚勇;黄琦;姜文剑;王晓龙;朱俊明;刘永民;孙立忠;张宏家

    目的 回顾孕期主动脉疾病病例,探讨孕期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10例孕期主动脉疾病患者,年龄(30.4±4.4)岁,身高(170.7±8.8) cm,体质量(66.7±10.9)kg,身高体质量指数(22.8±3.2) kg/m2.术前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CTA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马方综合征、高血压和累及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各1例,孙立忠细化分型均为A2C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合并马方综合征1例,高血压病2例,累及全胸腹主动脉1例,孙立忠细化分型B1S型3例,B3C型1例;主动脉根部瘤2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细化分型为B1C型.根据具体分型及患者临床特点,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前、术中或术后行剖宫孕及引产术.结果 术后死亡2例,均为A2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加孙氏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康复出院.2例在本次入院前行剖宫产,1例在主动脉手术的同时行剖宫产,1例主动脉术后行剖宫产,胎儿均生存,1例术后继续妊娠.4例在主动脉手术前行剖宫取胎或人工流产手术,1例在主动脉手术的同时行剖宫取胎术,胎儿均死亡.结论 孕期主动脉疾病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修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适应证需要根据孕期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差.胎儿的处理需要根据孕周和主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详细解读

    作者:刘宏宇;孟维鑫;孙博;刘宗泓;吴丹

    主动脉夹层(AD)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常常可以危及生命.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为内膜撕裂或溃疡导致血液从主动脉管腔进入中膜或者主动脉滋养血管破裂引起的中膜出血,进而中膜内的血液产生的炎症反应可以导致主动脉扩张或破裂.一般分型为Stanford分型(Stanford A和Stanford B)和DeBakey分型(DeBakey Ⅰ,DeBakeyⅡ,DeBakeyⅢ).AD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小于14天;亚急性15~90天;慢性大于90天.

    关键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