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赵立连;卢明峰;许挺;邢基斯;何利雷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一2018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2例RockwoodⅢ型或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2~56岁[(37.7±1.6)岁].Rockwood分型:Ⅲ型22例,Ⅴ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均采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行喙锁韧带重建术.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制动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及肩关节简明测试(SST)评分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有无感染、松动、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8~48个月[(27.8±11.6)个月].手术时间为48 ~93 min[(65.0±24.6)min],住院时间为3.2~ 10 d[(6.5±2.6)d],术后制动时间为21 ~35.3 d[(28.2±7.1)d].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VAS由术前(5.7±2.5)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2±0.8)分(P<0.01),CMS由术前(29.3±3.4)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3.2±2.1)分(P<0.05),ASES评分由术前(28.9±10.1)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5.7±5.6)分(P<0.05),UCLA评分由术前(11.6±2.8)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34.2±1.5)分(P<0.05),SST评分由术前(3.5±1.2)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9.7±1.4)分(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32),其中2例术中喙突隧道向一侧豁出,术中改为“U”形环绕喙突法固定;1例术后发现复位不足,二次手术肩锁关节成形后复位;1例锁骨端钮扣钢板下陷导致复位丢失;1例过度复位.结论 对于RockwoodⅢ型或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钮扣钢板内固定重建喙锁韧带,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势.但该方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关节镜下治疗Wagstaffe骨折26例

    作者:冯仕明;徐柯烽;王爱国;张在轶;范家强;姬静

    下胫腓前韧带提供了踝关节稳定35%的稳定力,下胫腓前韧带的完整性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Wagstaffe骨折作为踝关节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是指下胫腓前韧带腓骨止点处的撕脱骨折.由于骨折位置特殊、骨折块小、固定困难等特点,其治疗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螺钉固定、带线锚钉、丝线捆扎、克氏针固定等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损伤较大,且无法处理微小及隐匿性损伤.笔者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Wagstaffe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为Wagstaffe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途径.

  • 钢板螺钉坚强固定与桥接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简单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樊军;彭静;隆晓涛;罗意;厉洋;任欢欢

    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坚强固定与桥接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简单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1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4~ 70岁[(46.3±13.1)岁].骨折AO/OTA分型:42A1型29例,42A2型9例,42A3型2例,43A1型1例.均采用钢板螺钉治疗.14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坚强固定(LCP坚强固定组),12例采用LCP桥接固定(LCP桥接固定组),15例采用LCP+双向螺纹动态锁定螺钉(DDTL)桥接固定(LCP+ DDTL桥接固定组).术后1,2,3,6个月及术后1年门诊随访,复查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骨痂指数.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 ~ 18个月[(14.5±2.0)个月].LCP坚强固定组、LCP桥接固定组、LCP+ DDTL桥接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4.3±15.6)rmin、(78.6±20.1) min、(82.5±24.6)min(P> 0.05),影像学愈合时间分别为(4.3±1.5)个月、(4.5±1.3)个月、(4.6±1.4)个月(P>0.05),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3.4±0.7)个月、(3.5±0.6)个月、(3.6±1.1)个月(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DDTL桥接固定组骨痂指数为1.19±0.13,明显高于LCP坚强固定组(1.08±0.06)和LCP桥接固定组(1.09±0.09) (P<0.05).结论 对于胫骨下段简单骨折,钢板螺钉坚强固定或桥接固定均能达到良好的愈合,而动态锁定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固定能促进骨痂形成,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后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轶恺;孙彤;张秋铭;李雪佩;周义成;关俊文

    创伤后脑积水(PT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之一,分流手术是临床上主要的外科治疗方式.分流术式有多种,采用何种术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作为可选择的一种重要术式,正逐步成为分流手术的主流方式之一.笔者从LP新的手术适应证、LP较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VP)的巨大优势、新的术前评估手术系统及华西LP术前评估积分、LP手术的技术要点、随访要点和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了解LP的技术路线及手术理念提高参考.

  • 《中华创伤杂志》2018年重点内容综述

    作者:刘国栋;向勇;林昊阳;胡鹭;李璇

    2018年《中华创伤杂志》共刊出论文204篇,全年重点专题主线是运动损伤.笔者从院士论坛、专家共识、创新与争鸣、军事医学、重点专题、创伤护理、基础研究等方面介绍主要研究进展,增进读者对中华创伤杂志刊文内容和学术导向的了解.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承;段继新;钟治军;韩令;于汉昌;刘渊;唐辉;何佳宏;许红淼

    目的 探讨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发生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PT℃I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6年10月-2016年6月长沙市中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558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0例,女218例;年龄15 ~71岁,平均47.8岁,其中年龄<30岁75例,30~50岁315例,> 50岁1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 ~4分127例,5~6分124例,7~8分307例.51例发生PTCI(PTCI组),507例未发生PTCI(非PTCI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颅底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疝、低血压、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是否行大骨瓣减压术等,并对各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TCI组和非PTCI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颅底骨折、去大骨瓣减压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I组GCS 3 ~4分29例,5~6分17例,7~8分5例;tSAH48例;脑疝37例;受伤至开颅时间<3 h30例,3~6h 12例,6~12 h 5例,>12h4例;低血压18例.非PTTCI组GCS 3 ~4分98例,5~6分107例,7~8分302例;tSAH 34例;脑疝117例;受伤至开颅时间<3 h 294例,3~6 h 130例,6~12 h 68例,>12 h 15例;低血压3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 3 ~6分、tSAH、脑疝、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3h、低血压均与sTBI术后发生PTCI显著相关(P<0.01).结论 GCS 3 ~6分、tSAH、脑疝、低血压及受伤至开颅手术时间>3h为开颅血肿清除治疗sTBI患者术后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对于伴有此类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开颅手术,保持围术期血压及颅压稳定并缓解血管痉挛.

  • 重视神经重症患者颅内感染的防治

    作者:杨小锋;王浩

    颅内感染是神经重症患者较常见也较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颅内感染的治疗,抗生素选择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包括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目标性抗生素治疗.除此之外,脑脊液引流、去除人工材料等外科手段也扮演重要角色.鉴于颅内感染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笔者对神经重症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进行系统总结,呼吁应采取有效手段积极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并在医疗区域内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 胸腰椎骨折诊治的热点问题

    作者:徐荣明;吕亮

    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已经获得长足进步,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TLICS)、新AO分型作为临床应用广的分型评分,对临床治疗和科研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评分系统中涉及对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诊断的分歧进一步缩小.随着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及对脊柱解剖、力学特点的深入认识,手术固定方式正逐步发展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为主,前路固定或前后路固定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由于对椎弓根螺钉力学研究的深入,伤椎固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上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深入研究,伤椎重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研究.笔者就胸腰椎骨折评分系统、手术人路、手术固定节段、伤椎植骨重建及微创治疗等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并指正.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 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作者:吴新宝;韩巍;王陶

    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致死因素,而严重创伤急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严重创伤急救体系与国际尚有较大差距.笔者借鉴国外严重创伤急救的理念,结合我国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一些经验,在北京尝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并对该体系建设中针对院前急救的统筹、多学科创伤团队、标准化急救流程、全流程统一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善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 可动人工腰椎置入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俭涛;贺西京;王宏博;高正超;牛斌斌;吕东波;高延征

    目的 对比可动人工腰椎置人与传统椎体切除融合术对邻近椎间隙应力的影响,为新型假体置入的生物力学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名健康成人的全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Mimics 16.0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Geomagic Studio 12.0对重建后的三维模型进行光滑处理.然后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Hypermesh 13.0及Solidworks 2013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参数设置及韧带重建,从而成功构建腰椎生理组有限元模型.在生理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将3个椎体与中间2个椎间隙进行融合固定,构建简化的融合组有限元模型;将划分好的假体模型置入已建立的生理组有限元模型,替换该模型上的L3椎体与邻近的2个椎间盘,获得新型假体置换后的非融合组有限元模型.将三种有限元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软件Abaqus/Explict中,对其进行前屈、背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共计六种运动模式下的加载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变化进行求解.结果 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上,三组有限元模型邻近椎间盘的大Mises应力均位于载荷作用部位且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在大加载载荷下,融合组邻近椎间盘在上述方向上的Mises应力(L1-2分别为0.79,0.96,1.34,1.57,1.26,1.92 MPa;L4-5分别为0.52,1.13,0.94,0.87,1.50,1.74 MPa)较生理组(L1-2分别为0.42,0.53,0.64,0.72,0.57,0.66 MPa;L4-5分别为0.23,0.29,0.37,0.34,0.68,0.63 MPa)明显增大;而非融合组邻近椎间盘Mises应力(L1~2分别为0.38,0.57,0.87,0.90,0.75,1.02 MPa;L4-5分别为0.18,0.26,0.30,0.27,0.81,0.98 MPa)虽然与生理组存在部分差异,但两者十分相似.结论 可动人工腰椎假体置入可以较好地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增加,其长期置人人体后有望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

  • 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郭春芮;龙娟;段自坤;叶生丽;卢雪;方茜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一2017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0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12例;年龄47 ~ 88岁,平均67.5岁.75例给予电话回访、家庭随访等延续性护理(延续护理组),75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3,6和12个月服药依从率和椎体再骨折情况.结果 常规护理组术前VAS为6(6 ~7)分,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1(0~1)分、1(1~3)分、2(1~3)分、3(2~5)分;术前ODI为21(18~27),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2(1~4)、5(3~7)、7(5 ~10)、10(7~14).延续护理组术前VAS为7(6~7)分,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0~1)分、1(0~1)分、1(0~2)分、2(1~3)分,术前ODI为18(22~28),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0 ~1)、2(0~4)、4(1~5)、4(3 ~6)、6(4 ~9).两组VAS和ODI均低于术前(P<0.01),术后1d及术后1,3,6,12个月延续护理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延续护理组术后1,3,6和12个月服药依从率分别为93%、89%、91%、84%,常规护理组则分别为44%、40%、47%、40% (P <0.01).延续护理组术后1,3,6和12个月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1%、3%、3%,常规护理组则分别为3%、5%、5%、7%(P <0.05或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提高OVCF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服药的依从性,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骨填充网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曹臣;陈书连;高延征;张广泉;丁帅;张锴;邢帅;王耀斌

    目的 探讨骨填充网袋(BFC)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一2017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5例(65个椎体)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4例;年龄60 ~ 91岁,平均76.2岁.33例(33个椎体)采用BFC单侧穿刺PVP治疗(BFC组),32例(32个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PKP组).BFC组男10例,女23例;年龄60 ~91岁,平均75.8岁.椎体分布:T107例,T119例,T128例,L15例,L24例.PKP组男11例,女21例;年龄60~ 88岁,平均76.7岁.椎体分布:T105例,T117例,T1210例,L18例,L2 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骨折椎体Cobb角等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FC组获随访16 ~ 29个月[(21.2±4.5)个月],PKP组获随访15~32个月[(23.8±6.2)个月].BFC组和PK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8±3.6) min、(31.0±5.2)min(P <0.05).术后X线片及CT显示:BFC组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9%),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31%)(P<0.05).术后3 d BFC组和PKP组VAS分别为(2.3±1.0)分、(2.1±0.8)分,术后12个月VAS分别为(0.7±0.7)分、(0.8±0.7)分,均较术前[(6.3±1.9)分、(6.6±1.4)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C组和PKP组术后3d改良ODI分别为(31.5±4.7)、(30.4±5.7),术后12个月改良ODI分别为(16.7±4.9)%、(15.1±5.6)%,均较术前(76.5±6.8、25.2±6.5)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C组和PKP组术后3d骨折椎体Cobb角分别为(9.2±3.0)°、(10.0±2.9)°,术后12个月骨折椎体Cobb角分别为(9.6±2.8)°、(10.3±3.0)°,均较术前[(19.8±4.2)°、(20.0±3.4)°]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KP比较,BFC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且在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及矫正骨折椎体后凸方面可以取得与PKP相似的疗效.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

    作者:文豪;贺园;郑博隆;杨小彬;孔令擘;郝定均;贺宝荣

    目的 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一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91例(191椎)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39例;年龄65 ~ 91岁,平均75.1岁.48例在PVP术中直接注入骨水泥,不放置明胶海绵(A组);47例、49例、47例在PVP术中分别填塞1/4、1/3、1/2明胶海绵后注入骨水泥(B组、C组、D组).术后常规摄X线片与CT扫描,比较各组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神经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12个月,平均3.6个月.各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1个伤椎中52椎发生骨水泥渗漏(27.2%);A、B、C、D组渗漏率分别为42%(20/48)、40%(19/47)、14%(7/49)、13%(6/47),各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 3);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 3);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 3).各组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VA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例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1例出现椎管内渗漏.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并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腰椎OVCF患者,PVP术中使用1/3或1/2明胶海绵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1~A3型胸腰椎骨折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邢泽军;冀俊祥;郝帅;陈晨;冯皓宇;马迅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1~A3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1 ~65岁[(45.4±11.1)岁].损伤节段:T11 1例,T12 29例,L1 27例,L27例.骨折AO分型:A1型39例,A2型2例,A3型23例.37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微创手术组),27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开放手术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后凸角和矢状位节段性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 ~ 29个月,平均13.2个月.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6.4 _±37.3) min和(131.3±33.6)min(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2±34.9)ml和(409.3±267.5) ml(P <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1.7±7.2)d和(21.6±12.8)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7.4)d和(16.6±10.6)d(P <0.05).微创手术组术前VAS为(6.5±1.1)分,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2.3±0.7)分和(1.0±0.3)分;开放手术组分别为(6.9±1.0)分、(4.2±1.0)分和(0.9±0.4)分.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伤椎椎体后凸角术前为(19.3±3.8)°,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4±1.7)°和(4.6±1.9)°;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9.6±6.8)°、(1.6±0.8)°和(2.4±1.1)°.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矢状位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为(16.1±9.1)°,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0±1.8)°和(5.9±1.8)°;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5.2±12.0)°、(3.1±1.4)°和(5.6±2.1)°.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出现因椎弓根螺钉置钉导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开放手术组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微创手术组无伤口感染患者.结论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Al ~ A3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而前者仅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缓解疼痛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

  • 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渗漏并发症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瑞;文豪;杨利学;郑博隆;杨小彬;孔令擘;郝定均;贺宝荣

    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快速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中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骨水泥有渗漏的风险.熟悉其并发症便于临床工作中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延误;同时了解其危险因素可在术中行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渗漏,故详细了解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后果、渗漏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能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笔者就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骨水泥渗漏的了解,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提高手术安全性.

  • 脊柱脊髓损伤

    作者:王正国

    脊髓损伤不仅病死率高,致残率也高,给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我们要从预防着手,积极早期强化治疗,注重功能康复,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从脊髓损伤的发生特点、致伤原因、诊治进展及康复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全面了解脊髓损伤提供借鉴.

  • 肌释扼定律

    作者:侯志勇;王鑫贵;尹英超;张瑞鹏;王玲;冯琛;邢欣;郭家良;金霖;郭骏飞;高泽;张英泽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为骨科医师所熟知,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其临床后果较为严重,临床医师极为重视,经常急症行筋膜室减压手术.笔者回顾了过去多位学者提出的筋膜室减压阈值的文献,讨论了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急症减压手术指征的压力阈值标准不一.通过临床观察发生张力性水疱的小腿骨折患者,发现肢体筋膜压力随着水疱的出现锐减,其肿胀程度随着水疱的出现逐渐消退,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也逐渐缓解.基于筋膜室减压的各种阈值的不确切性和自我减压现象,首次提出“肌释扼定律”、“肌扼压综合征”等概念,笔者认为筋膜室内压力到一定程度,筋膜通过某些未知机制可实现自我减压,不存在筋膜间隔综合征.并强调肌扼压综合征应与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肢体血管损伤造成的肌肉软组织坏死等严格区分开来,提供更精准的治疗.笔者认为,肌扼压综合征在没有外来限制筋膜室容积措施的干预,如石膏、夹板、加压绷带等情况下,其会通过张力性水疱释放筋膜室内过高的压力,达到自我减压,不需要人为切开筋膜.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