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계산기성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41
  • 国内刊号: 31-170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沈天真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肝硬化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成建明;鲁刚

    目的:研究肝硬化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影响及相关改进措施.材料和方法:测定有肝硬化及无肝硬化组在对比剂量分别为1.3、1.6、2.0ml/kg时,肝实质、门静脉和主动脉的CT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强化峰值在对比剂剂量为1.3、1.6及2.0ml/kg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在剂量为1.3、1.6ml/kg时,肝实质增强效果差,当剂量增加至2.0ml/kg时,肝实质的增强效果令人满意.结论:肝硬化明显影响肝脏增强效果,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增加对比剂剂量至2.0ml/kg.

    关键词: 肝硬化 对比剂 螺旋 CT
  • 女性结核性盆腔炎CT诊断

    作者:朱珠华;杨世埙;庄奇新

    目的:探讨女性结核性盆腔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女性结核性盆腔炎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①9例盆腔包块,其中囊性包块4例,实性1例,囊实混合性4例;②9例盆腔脏器同腹膜广泛粘连;③8例盆腹腔积液,其中6例为包裹性;④3例病灶内钙化;⑤4例盆腹腔淋巴结增大;⑥4例双侧附件软组织增厚;⑦6例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增厚、强化;⑧1例直肠壁和乙结肠肠壁不规则增厚.结论:盆腔囊性、囊实性包块和包裹性积液及盆腔广泛粘连是结核性盆腔炎常见的CT表现,并非特异性征象.病灶内钙化和盆腔淋巴结囊性肿大是支持结核性盆腔炎的重要辅助征象.当CT检查女性盆腔肿块时,发现可疑炎性包块并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多脏器累及倾向,或发现盆腔积液呈包裹性时,应进一步结合有关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报告,结核性盆腔炎作为必要的鉴别诊断,不应忽视.

    关键词: 盆腔炎 结核 CT
  • 3T磁共振波谱在胶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齐志刚;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探讨在体3.0T二维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颅内胶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0例患者(胶母细胞瘤12例,单发转移瘤8例)行3.0T磁共振扫描.在常规平扫完成后行二维多体素波谱扫描,后进行常规造影剂增强检查.波谱扫描的感兴趣区包括肿瘤的实质、囊变坏死、瘤周水肿部分以及病灶的对侧,瘤周水肿区域是从病灶强化的边缘开始,利用多体素连续测量其代谢变化.t-test来统计所有的半定量数据.结果:①胶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瘤体实质波谱检查无明显差异;②比较紧邻瘤体强化实质的瘤周水肿区域和病灶对侧的波谱表现,两种肿瘤均有差异;③比较稍远离肿瘤强化实质的瘤周区域(和肿瘤强化边缘相距7.5mm)和病灶对侧之间的波谱表现,Cho/Cr在胶母细胞瘤仍有差异(1.512±0.162vs0.919±0.056),在单发转移瘤无明显差异(1.237±0.157vs0.86±0.139).结论:高度恶性的胶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多体素波谱表现在肿瘤实质之间无明显差异;瘤周水肿区域的波谱检查对于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 线索诱发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渴求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孙华平;冯晓源;何慧瑾;刘含秋;姚振威;汤伟军;邵春红;李克

    目的:识别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参与的特异脑功能区.材料和方法:选取海洛因依赖者和健康对照者,在观看自然风光和海洛因相关录像时进行全脑磁共振(MRI)扫描.比较不同受试组观看两组录像时激活脑区的差异,识别与线索诱发渴求有关的特异脑功能区.结果:①参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反应的特异脑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②患者的渴求程度与激活脑区总数目、激活总体积及某些脑区的激活体积成正相关.结论: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特异激活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边缘系统.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MRI研究

    作者:徐凯;黄海东;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成像(PWI)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病理学基础.材料和方法:35只SD大白鼠随机分4组,A组(5只)假手术对照组,B、C、D组(各10只)行线栓法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制作后,再灌注前、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行DWI、PWI、T1WI、T2WI扫描,将检查结果与TTC染色及病理检查比较.结果:B组再灌注后DWI异常信号相对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C组再灌注7d时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未见异常.D组再灌注后24hDWI异常信号面积较前增大(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D组感兴趣区ADC值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B、C组CBF、CBV图基本恢复正常,MTT图显示局部血流时间延长,D组较B、C组血流恢复更不均匀、不完全,局部存在灌注缺损.结论:DWI能反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变化,PWI能反映再灌注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 0.37秒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相对高心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章士正;胡秀华;张峭巍

    目的:探讨和评价0.37s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相对高心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以机架旋转时间为0.37s的1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然后行MIP、MPR及VRT重建,评价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其中有12例近期接受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作为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准确性,评价0.37s16层螺旋CT对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结果:0.37s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达到94%的满意度,即50例患者中有47例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7,他们的平均心率是69.3±10.7次/min,而所有样本的平均心率是69.5±10.9次/min,两者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心率<70次/min的28例患者,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数平均为10.7±2.14,而心率>70次/min的22例患者,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数平均为9.7±1.78,两者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其中1例患者心率达102±3.5次/min,显示效果良好.导致冠状动脉节段不可评估的主要原因有管腔狭小、心脏搏动伪影和呼吸运动伪影.结论:0.37s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较高心率的患者中可获得相当高的满意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对照显示了较高的一致性,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冠状动脉无创检查方法.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探

    作者:王小平;魏文萍;汪敬群;杨建和;沈明华

    目的:探索不同心率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重建技术及效果.材料和方法:4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机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层厚1mm,HP3.2~4.0,非离子型碘剂70~100ml,注射速率2.5~3.5ml/s,延迟22~25s,原始数据用Half和Segement两种方法重建,在VitrealII图形工作站上完成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血管分析等后处理.结果:心率50~70次/min组冠状动脉显示佳图像为Half重建的80%R-R间期,心率70次/min以上组冠状动脉显示佳图像为Segment重建的50%R-R间期.16层CT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较好,其中左前降支佳.结论:合适的重建方法和重建间期可以帮助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图像.

  •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诊断

    作者:贾宁阳;王晨光;肖湘生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织的pPNETCT显示不同程度的钙化,其中2例MRI显示相邻骨髓腔受侵,另1例髂窝肿块出现坏死;2例脊柱pPENT于MRI显示累及椎体附件并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信号无特征表现,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结论: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缺乏明确表现特征,结合发病年龄、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及相邻长骨的骨髓腔受累程度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测定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萍;秦茜淼;单洁玲;王怡;王文平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RI、PI、Vmax)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08个乳腺肿块进行血流检测,对其中超声检出血流的340个乳腺肿块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比较多普勒血流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差异并对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加以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块的RI、PI、Vmax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01),以RI≥0.72或PI≥1.3或Vmax≥13cm/s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85.5%和82.9%、80%和83.6%、70.1%和82.7%,其中以RI≥0.72的恶性似然比高为5.0.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灰阶超声征象相结合可使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7.6%和93.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测定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肿块的灰阶声像图征象相结合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R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张景峰;王仁法;李勇刚;张伶;王承缘;夏黎明

    目的:建立恶性软组织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R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21天行MR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曲线图和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rBF、rBV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而MTT值则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5).结论:MR灌注成像是一种较准确且安全、简便的半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 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作者:朱碧波;张峭巍;邹立秋

    目的:开发出一套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介绍螺旋CT三维重建的技术,演示三维重建的图像和动画.材料和方法:组建局域网络,将螺旋CT机和专业的图形工作站上的原始图像传输到普通微机上,再进行图像处理和软件编程,将美国GE公司HispeedCT/i螺旋CT的各项三维重建技术,在文字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图像、视频、三维动画和音乐等媒体,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结果:制作完成一套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经浙江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和浙江省卫生学校影像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效果满意.结论:在普通微机上生动地再现专业图形工作站上的三维图像及动画效果,能弥补常规教材在图像、动画、视频、音乐等方面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 有效控制与控制不佳的MRI阴性的GTCS病人发作间期SPECT对照研究

    作者:侯敏;王开颜;刘兴党;朱汇庆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半定量分析有效控制与控制不良的MRI阴性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GTCS)病人的局部脑血流差异,探讨脑血流灌注与其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29例有效控制的和12例控制不佳的MRI阴性的GTCS病人进行发作间期99mTc-ECD-SPECT脑血灌流显像,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用感兴趣区(ROI)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半定量分析.将SPECT分析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与EEG相比较.结果:①控制不佳组与有效控制组在丘脑和基底节区的%A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控制不佳组SPECT脑显像的异常率(83.3%,10/12)明显高于有效控制组的异常率(17.2%,5/29),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病人的EEG异常率分别为58.3%、44.8%(7/12、13/2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不佳的MRI阴性的GTCS病人往往存在发作间期的低血流灌注脑区,提示癫的难治性;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多无明显异常发现,可能预后较好.

  • 颈淋巴结影像新分区法的应用体会

    作者:顾雅佳;吴斌

    目的:讨论颈淋巴结影像新分区法的应用体会,并评价其对判断原发肿瘤来源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高、低年资两名医生按新分区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颈部单个淋巴结病变183例,并与原发灶部位对照,通过Kappa分析观察两名医生淋巴结分区的符合率,卡方检验检测各区淋巴结在各原发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183例分为甲状腺癌组64例,鼻咽癌组71例,喉(喉咽)癌组23例和其他癌组25例(舌癌6例,舌根癌3例,扁桃体癌7例,颊黏膜癌、口底癌、软腭癌、鼻腔癌各2例,以及上颌窦癌1例),后三组均为鳞癌来源.②高低年资医生判读达到极好一致性(Kappa值均>0.96).判读不相符5例,分别为IIA与IIB不符3例,III和IIA不符及III和IV不符各1例.③对颈部单个淋巴结,新分区对判断原发肿瘤来源作用如下:IIB区仅见于鼻咽癌来源(χ2=41.497,P<0.001),VI区仅在甲状腺癌中出现(χ2=39.421,P<0.001);III、IV区在喉(喉咽)癌和甲状腺癌中有很高的比例(χ2=17.965,χ2=35.033,P均<0.001);甲状腺癌转移至IB、IIA区淋巴结少见(P=0.015;χ2=40.362,P<0.001),喉(喉咽)癌IB区淋巴结未见;VA、VB和VII区淋巴结在鉴别这4组不同来源原发肿瘤上无明显的统计性差异(P>0.05).④0.5~0.8cm(含0.5cm)的淋巴结15个,占8.20%,其中甲状腺癌转移14个,占甲状腺癌组的21.88%(14/64).环形强化淋巴结34个,占18.58%,6个见壁结节,5个见于鳞癌转移(鼻咽癌、喉癌和其他癌).伴钙化改变淋巴结3个,全见于甲状腺癌组.弥漫性点状改变淋巴结5个为鳞癌转移.结论:颈淋巴结影像新分区法标记物明确,应用简单.对颈部的单个转移淋巴结,不同原发病灶来源有其特定的淋巴结转移部位,熟悉颈部肿瘤的转移区域,对寻找原发病灶有帮助.

    关键词: 淋巴结分区 CT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功能成像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初步联合应用

    作者:陈增爱;冯晓源;耿道颖;汤伟军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功能成像(Bold-fMRI)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观察肿瘤与功能区及邻近锥体束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GE3.0TMRI成像系统,对12例临近运动皮质及锥体束的肿瘤(Ⅲ-Ⅳ级胶质瘤5例,II级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2例)进行检查,均行Bold-fMRI及DTI序列,fMRI应用手的对掌运动或足背屈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质激活,DTI采用DTV1.5软件进行纤维束的成像.结果:12例肿瘤FA图显示良好,肿瘤区FA值较健侧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纤维束重建后7例可见锥体束的消蚀破坏,其中5例伴有变形及移位;3例可见锥体束的单纯变形及受压移位;2例锥体束未见破坏及移位;11例肿瘤患侧手或足运动均可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的激活(1例因肢体瘫痪而失败),其中7例并有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M1的激活.比较fMRI及纤维束重建图发现肿瘤、功能区及白质束三者之间关系可以清楚显示.3例肿瘤DTI及fMRI联合用于外科神经导航系统,成功的指导手术.结论:DTI及Bold-fMRI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观察瘤体、功能区及白质纤维三者关系,辅助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指导手术切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