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ymmy5517@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计划免疫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督导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曹玲生;袁平;郑景山;李璞;曹雷;张国民;殷大鹏;陆志坚;蔡碧;甘明;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 探索方便、可靠的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督导方法.方法 在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接种信息化督导工作的业务流程,采取直接抓取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软件安装目录下的安装配置信息,连接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数据库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可以直接导出Word格式报告.在督导工具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督导工具的运转效率,采用临时表方式,不需要数据库软件支持.结果 通过督导工具可以得到部分基本信息,如系统自动获取计算机基本信息和软件安装信息、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录入情况、儿童预防接种记录录入及时性与完整性、预防接种单位数据一致性情况等结果.结论 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督导工具可以代替人工进行督导,完成客户端基本情况,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评价,数据质量评价.使预防接种信息化督导工作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 季节性灭活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及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交叉免疫反应研究

    作者:姜法春;吕思禄;贾晓蓉;王旭;刘研;贾晓君;邵琦;张昕伟;陈江婷

    目的 评价季节性灭活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Split Virion),Inactivated;sInfV-Sp]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分析与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的交叉免疫反应.方法 于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展开放式临床试验,选择18~60岁健康成人及>60岁健康老人接种sInfV-Sp进行安全性观察,并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及免疫后21d的血清标本,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sInfV三个型别抗体及甲流病毒抗体.结果 128名观察对象完成疫苗接种并进行安全性观察,其中120人完成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24/128),以全身不良反应为主,发生率为12.5%(16/128),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1d,成人组sInfV-Sp三个型别抗体阳转率为64.5%~90.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Titer,GMT)增长5.1~26.8倍;老人组抗体阳转率为74.1%~84.5%,GMT增长5.7~28.4倍.两个年龄组免疫后甲流抗体阳转率为5.1%和8.2%,GMT增长1.4和1.7倍,明显低于sInfV-Sn(H1N1)水平.结论 sInfV-Sp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与甲流病毒有一定交叉免疫反应.

  • 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病毒基质蛋白2与基质蛋白1双基因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评价

    作者:郭建强;姚立红;陈爱珺;刘晓宇;付金奇;张智清

    目的 构建表达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2(M2)与1(M1)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疫苗与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疫苗,将其联合免疫小鼠,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中国分离的首株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甲型)/Anhui (安徽)/1/2005]作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全长M2和M1基因,构建共表达H5N1亚型AIV M2和M1基因的重组pStar-M2/M1.利用Ad-Easy载体系统,在293细胞中包装出表达M2基因的重组Ad-M2和表达M1基因的重组Ad-M1.按初次免疫-加强免疫程序,分别用重组pStar-M2/M1和重组Ad-M2+Ad-M1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14d.第1、3次用DNA疫苗,第2、4次用重组Ad疫苗,每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13d采集血清,用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末次免疫后14d,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A/Puerto Rico(PR,波多黎各)/8/34/株进行攻击.病毒攻击后14d内,逐日观察小鼠的存活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方法 检测到了重组pStar-M2/M1、Ad-M2、Ad-M1载体上相应插入基因的表达,将其联合免疫小鼠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到小鼠血清中的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M2、M1的IgG抗体.病毒攻击实验结果 表明,免疫后小鼠对流感病毒A/PR/8/34(H1N1)株的攻击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甲型H5N1流感病毒M2与M1基因的DNA疫苗与重组Ad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刺激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异源毒株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 全国2005~2009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作者:许涤沙;刘大卫;李克莉;武文娣;吴冰冰;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 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s,HepB)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 HepB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国截至2010年4月28日报告的2005~2009年HepB 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 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国2005~2009年共报告HepB AEFI 2836例,报告发生率为16.17/100万;男女性别比为1.27∶1,<1岁婴儿占78.81%.HepB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2.01/10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89/100万;主要临床损害为中度发热[腋温(下同)37.6~38.5℃,4.38/100万]、重度发热(≥38.6℃,2.83/100万)、过敏性皮疹(1.76/100万)、无菌性脓肿(0.43/100万).HepB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3剂次和接种后≤1d.部分批号HepB AEFI存在聚集性,以发热和过敏性皮疹为主.结论 HepB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和聚集性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需进一步加强HepB AEFI监测.

  • 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岳晨妍;夏伟;樊春祥;李燕;周玉清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为探讨有效宣传策略、开发培训和传播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个项目县的1872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监护人对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P)的政策、知识了解不够,乡村医生是儿童监护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结论 要加强对NIP疫苗相关政策和知识的宣传,重点开展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

  • 中国六个市2007~2009年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李克莉;刘大卫;武文娣;许涤沙;涂秋凤;郑敏;丁峥嵘;唐婷婷;韩悦;方兴;王华庆;罗会明;梁晓峰

    目的 分析中国六个市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江西省南昌、宜春、景德镇市,云南省昆明、曲靖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六个设区的市,收集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HSP住院病例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 对HSP等有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9年,三省六个市的县级及以上医院HSP住院病例共77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82/10万;<15岁儿童56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6/10万;其中有感染等明确前驱危险因素的1639例(占28.87%).江西、云南、辽宁三省的HSP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08/10万、15.27/10万、6.28/10万;<15岁儿童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48/10万、59.42/10万、24.59/10万.云南省两个市HSP呈现春季高发的特点,江西、辽宁省四个市HSP均呈现秋冬季高发的特点.三省六个市5~9岁儿童HSP发病率均高.结论 2007~2009年,三省六个市全人群及<15岁儿童HSP住院病例发病率较平稳,但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别较大,且呈现不同的季节性高发特点,提示选择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的时机应考虑HSP季节性因素;接种前应仔细询问受种者有无感染史、过敏史等危险因素,以减少偶合HSP的发生.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发病率
  • 全国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作者: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许涤沙;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 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全国截至2010年3月15日报告的2009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42855例个案,其中≤1岁占62.73%,男女性别比为1.27∶1,集中在3~6月份和11~12月份.AEFI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和第1剂接种为主;一般反应占80.77%,其中78.64%发生在接种后≤1d;异常反应占13.53%,以过敏反应和无菌性脓肿为主,59.17%发生在接种后≤1d.估算全国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02/100万~27.55/100万.41936例(97.86%)病例治愈或好转;88例(0.21%)死亡,其中异常反应11例(12.50%);40例(0.09%)有后遗症,其中异常反应19例(47.50%).全国1678个县(区、市、旗)有AEFI数据报告,48h内报告率为90.98%,48h 内调查率为98.57%.结论 全国AEFI监测的敏感性尚需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差异较大.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2d内,为监测重点;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 福建省麻疹野病毒分离及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杨秀惠;何爱华;许江阳;张红榕;陈雅红;张宏;陈前进;陈昌福;吴春敏;周勇

    目的 了解福建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及特征.方法 应用B95a细胞[Epstein-Barr(EB)Virus-Transformed,Marmoset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埃泼斯坦-巴尔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或Vero/SLAM细胞[Vero Cells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从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麻疹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分离株病毒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分析其基因型别及遗传特征.结果 2002年、2006~2009年,共从6个设区的市分离了24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未分离到其他型别的毒株.福建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8%~100.0%,在遗传树图中属于4个独立分支谱系(Lineage),Lineage 4分支病毒出现了3个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福建株中来自不同地区和年份的MV(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07-29FZ(Fuzhou,福州)、MV07-20ND(Ningde,宁德)、MV07-47ND和MV08-78QZ(Quanzhou,泉州)、MV06-32LY(Longyan,龙岩)、MV07-30FZ、MV07-39FZ和MV07-46ND的N基因3′端的450核苷酸同源性均为100.0%.福建株与H1基因型中国代表株、H2基因型及疫苗株S(Shanghai,上海)191相比,与S191疫苗株的A基因组差异大(核苷酸同源性90.1%~93.3%,氨基酸同源性86.8%~91.4%).结论 H1a为福建省本土麻疹野病毒优势基因亚型,未发现其他基因亚型.近3年的分离株出现了新的氨基酸位点突变.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内存在多传播链同时循环,也存在同一野病毒株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持续循环.

    关键词: 麻疹病毒 遗传分析
  • 全州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姜孟楠;莫兆军;檀晓娟;陈立;麦浩;张欣欣;祝双利;许文波

    目的 分析全州县2010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Mouth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HFMD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例HFMD死亡病例和4例HFMD重症病例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结构蛋白1(VP1)基因片段全长,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EV71毒株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结果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州县共报告HFMD4580例,其中死亡10例;报告发病率651.15/10万,病死率为0.22%.0~5岁儿童病例占90.94%,其中2~3岁发病率15250.16/10万.实验室确诊HFMD106例,其中EV71阳性77例;实验室确诊重症病例86例,EV71阳性62例.全州县5例HFMD的EV71 VP1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为C4a亚型.结论 全州县2010年发生HFMD流行,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4~6月,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2~3岁儿童发病率高.EV71 C4a亚型为引起全州县HFMD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 2000~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文献分析

    作者:吴冰冰;刘大卫;武文娣;张玉玺;左志平;李淑芳

    目的 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的特点,为AEFI监测、调查诊断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1994~2010年)和万方数据库(1993~2010年)报道的MV AEFI文献,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检索和筛选共获得文献73篇,包括案例88例.2007~2010年的年发表量均≥8篇.88例个案中,58%为男性.53%的案例发生在接种后≤1d,75%发生在接种后≤3d;38%的案例发生在接种第1剂后.临床损害中过敏性紫癜30例,过敏性皮疹10例,脑炎9例,麻疹8例.发生原因中,异常反应60例(其中51例为过敏反应),偶合症23例.病例77%治愈;47%的病例病程>2周.88例个案中,33例医院诊断,43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12例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结论 MV AEFI主要以异常反应报道多,异常反应中又以过敏反应多.应加强预防接种人员和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培训,规范AEFI的诊断和处置,尽量减少病人的病程和相关纠纷的产生.

  • 中国接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后过敏性紫癜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李克莉;刘大卫;武文娣;许涤沙;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 分析评价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9~2010年接种甲型Hi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中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发生风险.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年9月21日~2010年7月31日开展甲流疫苗接种活动后,截止2010年11月20日甲流疫苗HSP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 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接种甲流疫苗期间,中国共报告接种甲流疫苗后HSP112例,报告发生率为1.12/100万剂次,报告住院率64.29%.其中,报告异常反应中HSP 103例,报告发生率为1.03/100万剂次;≤9岁儿童报告发生率为3.36/100万剂次.结论 接种甲流疫苗后发生HSP异常反应极为罕见,远低于HSP的基础发生率;无证据表明接种甲流疫苗会增加HSP的发生风险.

  • 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非洲绿猴肾细胞)和减毒活疫苗序贯免疫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李永成;张之伦;张颖;张怡宾;高志刚;陈德荣;孙安悦;黄海涛;孙静;李晓静

    目的 观察接种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非洲绿猴肾细胞)[Japanese Encephhalitis Vaccine (Vero Cell),Inactivated,Freeze-dried;JEV-I]后的临床反应,以及和乙脑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序贯免疫程序的安全性.方法 以9月龄和2岁健康儿童为观察对象,分三种组合接种JEV,采取主动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观察接种后30d内的临床反应.结果 JEV-I和JEV-L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2%和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6).不良反应以Ⅰ级反应为主,占82.25%;需要治疗的发热反应占0.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三种免疫组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0%、8.11%、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67,P=0.118).结论 JRV-I和JEV-L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EV-I和JEV-L序贯免疫有良好的安全性.

  • 季节性灭活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在老年人中的免疫原性及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交叉免疫研究

    作者:肖奇友;李放军;黄铭华;王旭;刘研;刘清亮;唐云;员东芳;宋宇飞;钟翔;陈江婷

    目的 评价与分析季节性灭活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裂解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Split Virion),Inactivated;sInfV-Sp]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免疫原性,以及与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的交叉免疫.方法 2007年10~11月,在湖南省蓝山县进行开放式临床试验,受试者为140名61~75岁健康老人,接种疫苗后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应用微量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对受试者血清进行抗体分型检测,同时检测和分析部分受试人群免疫前、后对甲流病毒的交叉免疫水平.结果 sInfV-So免疫后第21d,三个型别的HI抗体阳转率为72.3%~95.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增长8.0~41.1倍,保护率为90.0%~100.0%.其中易感人群免疫后,三个型别HI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非易感人群.该受试人群在sInfV-Sp 免疫前、后针对甲流病毒的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6%和20.0%,免疫后抗体GMT增长倍数和阳转率分别为2.0倍和14.3%.此次试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2/140),以全身反应为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InfV-Sp 在老年人接种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对甲流病毒产生一定的交叉免疫.

  • 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

    作者:曲江文;高志刚;万丽霞;朱向军;丁亚兴;李永成;陈伟;张之伦

    目的 探讨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医院暴露与婴儿麻疹发病的关系.对<8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对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暴露是婴儿患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15.4).2004~2009年9~11月龄婴儿病例中,72.59%未及时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婴儿麻疹抗体随着月龄增长呈趋势性衰减;7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13.64%、4.55%和174.20mIU/ml(毫国际单位/毫升).婴儿麻疹发病率与全人群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938,P<0.01).结论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消失过早、MV接种不及时、医院感染、接触传染源的机会等因素有关,控制的关键在于通过降低全人群麻疹发病率来减少婴儿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

  • 接种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引起血管性水肿1例

    作者:万桂荣;初慧敏

    患儿,男,2009年4月20日出生.2010年2月16日,在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0.5ml(罗益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702-2,有效期至2010-07).

  • 天津市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海涛;高志刚;李薇;丁亚兴;刘红英;卢萍

    2010年,天津市监测到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发病,一家4口均被感染,出现两代续发病例,首次监测到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病例,为研究其传播机理,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平湖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作者:蒋雪峰;陶志华;陈其龙;姚凤燕

    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2008年7月~2009年6月,平湖市是浙江省三个AEFI监测点之一,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永嘉县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调查报告

    作者:胡得意

    为了解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8年7月开展了麻疹血清抗体检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调查方法选择辖区内<1、1~、3~、5~、7~、15~、≥20岁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共527人.其中男性261人,女性266人.统一制定调查问卷,由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经培训后,做现场一对一问卷调查.每人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20℃保存,由永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统一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1∶2为阳性.

    关键词: 麻疹 抗体 调查
  • 消除麻疹之监测进展

    作者:尹锡玲

    截至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Region of the Americas)已经消除了麻疹,其余4/5个WHO区域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或更早消除麻疹的目标.201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WHA)采纳3个阶段目标来衡量消灭麻疹(Measles Eradication)的进展.

    关键词:
  • 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数

    作者:冯丽莉

    关键词:
  • 全球2009年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的进展

    作者:张欣欣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计划始于1988年.据估计,当时脊灰每年发病35万例.1999年报告了后一例由Ⅱ型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引起的病例.到2005年,除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4个国家外,Ⅰ型和Ⅲ型WPV的本土传播已在全球被阻断.本报告更新补充以往的报道,并表述了2009年全球消灭脊灰的总体进展.

    关键词:
  • 印度2009年1月~2010年10月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作者:袁平

    目前,全球有4个国家的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birus,WPV)传播未被中断过,印度即其中之一(另外3个国家为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印度WPV的主要流行地区是比哈尔邦北方邦.

    关键词: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进展

    作者:吴冰冰;刘大卫;李克莉;武文娣;许涤沙;贾磊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是评价甲流疫苗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文章对各国甲流疫苗的监测概况和监测结果 进行了综述.

  • 环境监测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过程的作用

    作者:吴照;温宁;梁晓峰

    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进入后阶段,世界各地仍然面临脊灰病毒输入的风险,环境监测将为消灭脊灰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 轮状病毒VP6蛋白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潘小霞;张顺;陈元鼎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之一.作为主要结构蛋白和组抗原蛋白的VP6,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研究发现,VP6在免疫保护反应方面也发挥较重要的作用.现就VP6蛋白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新进展,以及其在研制RV重组疫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作一简要评述.

  • 基于互联网的动态疫苗监督管理模式

    作者:吴云红;朱亮;初炜;孔祥金

    目前我国疫苗监督管理领域问题诸多,顽疾难除,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疫苗信息的不真实、不对称.建立疫苗电子监督管理系统,即建立各种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库,对疫苗生产、流通和接种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使相关的信息公开、真实、透明,防止疫苗行业的不正当行为,保证公众的切身利益和接种安全.

中国疫苗和免疫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