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骨髓瘤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静;张晓伟;陈文明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对DC辅助T细胞杀伤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从MM患者骨髓来源的MSC、正常供者外周血来源的DC及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测定DC的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2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瘤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MSC能抑制rhTNF-α诱导的不成熟和成熟DC的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表达(P<0.01),并显著减少成熟DC分泌IL-12(P<0.01).MSC可以下调成熟DC的CD83表达,使其趋于不成熟状态(P<0.01).与未加入MSC组相比,MSC混合培养组凋亡骨髓瘤细胞明显减少(P<0.01);比较MM患者与正常供者骨髓来源的MSC对DC辅助T细胞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前者U266细胞凋亡比例比后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 MM患者骨髓来源的MSC可以抑制DC的分化、成熟和分泌细胞因子;无论是MM患者或正常供者骨髓来源MSC均可以抑制DC辅助T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且MM患者来源的MSC的作用更强.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骨形态发生蛋白-7干预的研究

    作者:张瑞;戴春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DN)、干细胞移植组(MSC)。非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MSCs 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 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到 MSC 大鼠体内(6×106个/ml),于移植细胞后7 d、14 d、21 d测定大鼠血糖、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BMP-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SC组及DN组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P<0.05);与DN组比较,MSC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DN组肾组织BMP-7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DN组比较,MSC组肾组织BMP-7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NC组(P<0.05)。结论 MSCs可以显著升高BMP-7蛋白的表达,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肺水肿大鼠肺组织的影响

    作者:刘秋平;卢晓昭;费晋秀;王黎明;赵亚玲;王娟;胡平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急性肺水肿大鼠肺组织影响.方法 80 只大鼠随机分为肺水肿组、治疗组、预防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铵建立模型,预防组及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移植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标记的MSC,移植后不同时间点(30 min,2 h,1 d,7 d)计算肺重系数、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肺脏结构,检测MSC 定植及广谱细胞角蛋白(PCK)表达.结果 治疗组2 h 时肺重系数显著降低(P<0.05).肺水肿组及预防组TNF-α含量30 min 时高,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肺水肿组(P<0.01).2 h 时肺水肿组及预防组肺水肿病变明显,而治疗组肺水肿病变减轻.治疗组1 d 时肺组织有植入细胞,7 d 时支气管壁出现少量植入细胞同时表达PCK.结论 MSC 治疗性移植可减轻肺水肿,而预防性移植无法减轻肺水肿.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郑悦亮;蔡文伟;周晟昂;许利明;闫广照;许远展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作为供体提取MSC.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通过气管内注射细菌脂多糖建立大鼠ALI模型,并将其中18只大鼠通过静脉注射MSC予以治疗(MSC组),余18只为ALI组,同时以8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中ALI组及MSC组各取10只大鼠用于大鼠生存时间比较,另每组8只与对照组大鼠进行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Claudin-4含量监测,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laudin-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 结果 ALI组和MSC组中大鼠的48 h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ALI组和MSC组大鼠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及TNF-α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且ALI组大鼠增高更为明显(P均<0.05);而对照组及MSC组大鼠的TGF-β1及Claudin-4水平较明显高于ALI组,且MSC组更为显著(P均<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Claudin-4 mRNA水平高于ALI组,但是明显低于MSC组(P均<0.05),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MSC治疗通过上调肺组织中Claudin-4的表达可以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后ALI.

  • 细胞周期蛋白Ⅰ基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致瘤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韩崇旭;许文荣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诱导肿瘤的机制.方法 取18只SCID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MSCs,实验组注射F6细胞,于第4(F6-4)、6(F6-6)、7(F6-7)周取肿瘤组织(每组3只).4例肺癌患者的肺癌标本(Lc)和癌旁标本为分别取自不同部位的手术病理标本.并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FDD)寻找差异基因;用PCR扩增、蛋白质印迹(WB)加以验证;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技术检测诱导致瘤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后致瘤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MSCs致肿瘤细胞(F6细胞).结果 FDD结果显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Ⅰ基因高表达,与PCR、WB结果一致.FQ-RT-PCR表明,cyclin Ⅰ基因在MSCs、F6及3组F6致瘤组织细胞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9,P<0.01),F6组cyclin Ⅰ基因表达水平为4.49±0.40,MSCs基因表达水平为0.04±0.02,增高112倍(P<0.01).裸鼠皮下注射致瘤细胞后,第4,6,7周分离肿瘤组织内cyclin Ⅰ基因表达分别为1.82±0.80、3.30±0.43和3.68±1.67,且呈上升趋势(与MSCs对比,P分别为<0.05或<0.01).4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基因表达分别为0.15±0.02、0.58±0.23、4.82±1.12、1.21±0.60,癌旁组织基因表达分别为0.04±0.02、0.09±0.04、0.94±0.74、0.15±0.08,肺癌组织内cyclin Ⅰ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F=12.39,P<0.01).WB证明F6细胞cyclin Ⅰ蛋白表达为0.32±0.08,MSCs蛋白表达为0.09±0.06,增高3.6倍(t=3.86,P<0.05).结论 cyclin Ⅰ基因在MSCs诱导突变到肿瘤细胞形成过程中高表达,且在MSCs诱导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PKH 26荧光标记技术

    作者:王兴忠;许文荣;朱伟;杨欢;乔纯;钱晖;胡嘉波

    目的 建立一种PKH26体外荧光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按PKH26标记程序进行标记后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观察标记后人MSCs生长状态、荧光强度变化和传代培养效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标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标记后MSCs呈红色荧光,标记率达100%,体外连续传代培养7代后,荧光标记细胞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荧光标记细胞百分比逐渐减低.PKH26标记MSCs的生长形态、生长活力、nucleostemin、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表达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不发生改变.结论 PKH26荧光标记人MSCs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该方法对MSCs转归、可塑性及MSCs移植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 体外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

    作者:沈浩亮;王志伟;朱铭岩;范向军;陆玉华

    目的 观察成熟胰岛细胞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m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移植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mMSCs,并传代扩增.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分子.经胆总管注入Ⅳ型胶原酶消化胰腺,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胰岛细胞.运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取第3代m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变化,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mMSCs胰岛素的表达,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素分泌.以单独培养mMSCs作为对照组.结果 从小鼠骨髓中获得的细胞培养48 h后呈长梭形,体积较大,1周后呈集落式生长,可传代培养.细胞表面分子Sca-1、CD29、CD44、CD105呈阳性,且表达水平较高,而CD34、CD45阴性,证实为mMSCs.与小鼠胰岛细胞共培养7 d后,部分mMSCs细胞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胰岛素分泌量为(16.83±0.15)μIU/ml.结论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为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存在的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作者:赵航;许国铭;李兆申;高军;龚燕芳;吴洪玉

    ±8.73、17.62±5.65和8.89±3.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3±1.47(P<0.05);获取的MSCs细胞(CD29+CD44+CD45-)比例分别为(7.61±0.67)%、(6.43±0.54)%、(3.30±0.41)%,ANP 12、24 h获取MSCs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0.35)%(P<0.05).而36 h的MSCs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P不同时间段MSCs数量和增殖能力发生改变,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江学良;李兆申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在实验性ANP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方法 50只体重180~220 g SD雌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NP组由腹腔注射L-精氨酸诱导;自体mMSCs回输组在ANP诱导后1 d将核染料Hoechst 33258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异体mMSCs移植组在造模前3 d通过尾静脉移植雄性mMSCs;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组在造模前3 d将标记的自体mMSCs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并连续3 d注射G-CSF 40μg/kg体重.造模后3 d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肝脏、肠道大体及组织学改变,部分组织冷冻切片,选择有黄绿色荧光的切片.对胰腺、肝脏切片行CK19免疫荧光染色;对肠道切片行Pan Cytokemtin免疫荧光染色.记录造模后3 d内的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无死亡.ANP组和自体mMSCs回输组造模后3 d见大量血性腹水,胰周脂肪皂化,胰腺结构破坏、坏死、炎细胞浸润;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受累、坏死;死亡率均为40%.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在造模后3 d见腹水量明显减少,胰腺轻度水肿,腺泡小叶完整、间质无渗出、出血坏死减轻、炎细胞浸润较轻;肝脏及肠道等多脏器损伤减轻;死亡率均为10%.对照组和ANP组的胰腺、肝脏、肠道切片未见黄绿色荧光;自体mMSCs回输组偶见黄绿色荧光,但免疫荧光染色阴性;异体mMSCs移植组和G-CSF组黄绿色荧光多见,且胰腺、肝脏组织中可见CK19阳性细胞,肠道组织中可见PanCytokeratin阳性细胞.结论 mMSCs参与ANP并发MODS时的病理修复,异体mMSCs移植和自体mMSCs动员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治疗疗效的观察

    作者:庄培涛;谭雪莹;邱建涛;葛倩;邢雪;类成刚

    目的 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修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hAD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ADMSCs表面标志物CD90、CD29、CD34、CD45.将80只体重170~210 g 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8只,其余每组24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腹翻动肠壁后关腹;ANP组采用开腹后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制模;hADMSCs组在制模后12 h将DAPI标记的hAD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观察各组12、24、48 h大鼠的存活情况、胰腺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及TNF-α、IL-6、IL-10水平;观察hADMSCs在大鼠胰腺、肝脏、肺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ANP组大鼠术后24、48 h分别死亡5、11只.hADMSCs组术后48 h死亡12只,与AN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DMSCs组术后胰腺病理损伤程度较ANP组减轻.hADMSCs组术后12、24、48 h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999±110)、(1831±110)、(3991±130)U/L,TNF-α水平为(62.40±2.35)、(80.51±4.51)、(93.46±6.60)ng/L,IL-6水平为(60.46±7.34)、(80.61±8.40)、(100.58±9.49)ng/L,较ANP组的(2 402±146)、(3 292±137)、(5 632±112)U/L,(87.13±3.39)、(105.41±10.06)、(114.57±3.06)ng/L,(70.67±10.90)、(107.61±10.53)、(145.34±10.48)ng/L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10水平为(56.63±6.35)、(80.38±5.71)、(100.26±6.51)ng/L,较ANP组(45.26±8.04)、(68.25±8.42)、(81.32±5.96)ng/L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DMSCs可迁移到胰腺、肝脏、肺脏等受损组织内,以胰腺组织内数量多,肺组织次之,肝脏组织少.结论 hADMSCs参与胰腺组织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分泌,增加IL-10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球囊损伤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玉巧;刘志忠;李小波;苏晓叶;吴俊;陈绍良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球囊损伤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修复的影响.方法 球囊损伤24只SD大鼠颈总动脉,建立动脉内皮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治疗组12只SD大鼠,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即刻注射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溶液;(2)对照组12只SD大鼠,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即刻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14 d及28 d后,取颈总动脉标本作组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的厚度,14 d及28 d治疗组血管内膜增生均较对照组轻(14 d时0.57±0.06 cm比1.09±0.06 cm,P<0.05;28 d时0.43±0.09 cm比4.72±0.15 cm,P<0.05);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皮化程度,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程度高于对照组(14 d时70.8%±1.3%比20.4%±1.1%,P<0.05;28 d时90.2%±1.3%比10.7%±0.4%,P<0.05),治疗组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5-溴脱氧尿核苷双阳性细胞约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阳性细胞的50%.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浸润积分,14 d时治疗组平滑肌细胞浸润1.5分,对照组2分;28 d时两组分别为1分和3分.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新生内膜增生,加快损伤血管的内皮化进程,减少平滑肌细胞浸润,从而促进球囊损伤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完整性修复.

  • 心肌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袁岩;陈连凤;张抒扬;吴炜;陈浩;严晓伟

    目的通过与心肌细胞(CMs)共同培养和采用含有CMs裂解液的培养基两种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探讨心肌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自新生乳鼠的心脏分离CMs,自成年大鼠的骨髓分离MSCs,将MSCs与CMs按1∶4的比例共同培养1周,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共培养后MSCs表达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及CD31的情况;将分离的CMs反复冻融制成CMs裂解液,将MSCs在含有4倍CMs裂解液的培养基中培养1周,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MSCs表达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及CD31的情况;以仅用普通培养基所培养的MSCs作为对照.结果与CMs共培养的MSCs和CMs裂解液培养的MSCs逐渐伸展变长,形成肌细胞形态,培养1周后经抗cTnT和抗CD31免疫染色均呈阳性;对照组MSCs没有明显形态变化,抗cTnT和抗CD31免疫染色成阴性.结论与CMs共培养和采用含有CMs裂解液的培养基两种方法均可在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

  • 经冠状动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国胜;杨跃进;白东峰;杨伟宪;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输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成年犬21只,分为对照组(n=12)与移植组(n=9).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移植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入经标记的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仅注入培养基.6周后,对比病理、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两周可增殖达5.0×107个细胞,移植前经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染色后的标记阳性率近100%.移植6周后梗死区内可见DAPI标记阳性的细胞,其α肌动蛋白(α-actin)(+),并与周围的宿主细胞形成缝隙连接,Connexin43(+).每个高倍视野(0.2 mm2)的瘢痕区毛细血管的数量,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49±0.50)支比(2.03±0.46)支,P<0.01].6周时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压力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及心输出量均显著上升[其数值分别为(3 057±1 246)mmHg/s比(1 569±618)mmHg/s,P<0.05;(3 107±1 031)mmHg/s比(1 465±647)mmHg/s,P<0.01;(1.88±0.28)L/min比(1.41±0.29)L/min,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0.48±0.09比0.35±0.05,P<0.01).实验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冠状动脉输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促进梗死区新血管形成并改善心脏功能.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机制初探

    作者:李玉坤;王华;姜纯国;黄慧;刘佳;王艳勋;肖凤君;杨国儒;吴祖泽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儿UC-MSC.将88只6~8周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20只)气管内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3d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组(20只)气管内注入PBS,3d后尾静脉注射UC-MSC;博来霉素组(24只)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3d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博来霉素+干细胞组(24只)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3d后尾静脉注射UC-MSC,于实验第21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小鼠肺组织,行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1)肺组织病理:博来霉素+干细胞组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及胶原蛋白沉积较博来霉素组明显减轻(分别为1.55 ±0.51和2.16 ±0.77;1.45±0.60和2.32±0.82,均P<0.05),对照组和干细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35 ±0.49和0.37 ±0.50;0.45 ±0.69和0.32±0.58,均P>0.05).(2) MMP-2表达含量:博来霉素+干细胞组MMP-2的表达明显低于博来霉素组(分别为1.59 ±0.59和2.37 ±0.68,P<0.05),对照组和干细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80±0.69和0.84±0.77,P>0.05).(3) TIMP-1表达含量:博来霉素+干细胞组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博来霉素组(分别为1.95 ±0.58和0.79 ±0.71,P<0.05),对照组和干细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0.72和1.32±0.58,P>0.05).结论 UC-MSC植入可以减轻博来霉素导致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是通过影响MMP-2和TIMP-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UC-MSC对正常肺组织无影响.

  • 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对MRL/lpr狼疮鼠间质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顾志峰;金鸥阳;徐婷;马晓蕾;赵盛楠;曹晓蕾;孙凌云

    目的 探讨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s)对MRL/lpr狼疮鼠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UC-MSCs,将24只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3次治疗组和对照组,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于第18周给予1×106第3代UC-MSCs尾静脉注射,3次治疗组在第19、20周时再分别重复1次;对照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在第29周时处死小鼠,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肺病理变化.结果 UC-MSCs移植能显著减轻MRL/lpr狼疮鼠的间质性肺炎.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的肺气管损害指数分别为1.40±0.24和1.02±0.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51和0.937,均P<0.01);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的血管损害指数分别为1.20±0.18和1.08±0.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360和0.479,P<0.05和P<0.01);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的肺间质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别为1.30±0.21和1.05±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417和0.673,P<0.05和P<0.01).结论 UC-MSCs移植对MRL/lpr狼疮鼠的间质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

  •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齐红;郑瑞强;汪华玲;杨毅;邱海波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MSC缺氧培养24 h,收集MSC培养液,加入HGF抗体.将5 ×104个HPMECs种植到transwell小室上层,培养2~3d形成内皮细胞单层,与MSC培养液共培养24 h,再加入脂多糖.将HP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MSC组及抗HGF抗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SC培养液中HGF浓度,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HPMECs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连接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和闭锁蛋白,观察内皮细胞通透性,采用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法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结果 与脂多糖组(4.15 ±0.88)比较,MSC组HPMECs通透性降低(1.56±0.36,P<0.01);抗HGF抗体组HPMECs通透性较MSC组升高(3.11 ±0.74,P<0.05).MSC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0.71±0.05)及闭锁蛋白(0.96±0.05)的表达明显高于脂多糖组(0.38 ±0.19,0.51 ±0.02,均P<0.05),抗HGF抗体组中这种作用被明显抑制(P<0.05).与脂多糖组(17.09±1.89)比较,MSC组内皮细胞凋亡减少(6.82±1.80,P<0.05),抗HGF抗体组中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被抑制(12.07 ±0.98,P<0.01).与脂多糖组(0.47±0.09)比较,MSC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力增强(0.94 ±0.09,P<0.05);抗HGF抗体组中增殖作用受到抑制(0.69 ±0.29,P<0.05).结论 MSC旁分泌HGF可降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其可能机制为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玉晓;徐玲珑;吴迪炯;叶宝东;高雁婷;刘文宾;周郁鸿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rITP)患者B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提取健康胎儿hUC-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26例rITP患者和6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美洲商陆( Pokeweed, PWM)刺激外周血B细胞分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rITP患者和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hUC-MSCs共培养时IgG、 IgM的分泌量; 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B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1, Blimp-1)表达。结果(1)流式细胞技术测健康胎儿脐带提取的hUC-MSCs表面CD44表达为99.8%。(2) PWM浓度为30 mg/L,作用4 d时rITP患者组IgG、 IgM分泌量分别为(7.39±1.42)和(5.44±0.17)μg/L,明显高于健康供者组( P =0.014、0.039)。(3) hUC-MSCs和r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2∶10共培养时IgG、 IgM分泌量分别为(4.98±1.63)μg/L和(3.78±0.82)μg/L,明显低于无hUC-MSCs时IgG、 IgM分泌量(P=0.005、0.003),且和健康供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0.543);此比例下rITP患者组Blimp-1蛋白表达率为33.51%,较无hUC-MSCs时明显下降(P=0.026),与健康供者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 hUC-MSCs和r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2∶10比例共培养,可明显减少rITP患者IgM、 IgG的分泌量,抑制Blimp-1蛋白的表达,提示hUC-MSCs对rITP患者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临床hUC-MSCs治疗rITP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胰腺疾病和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姬坤祥;孙儒雅;孙鹏;徐玉清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但恢复胰腺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趋向性.它在治疗胰腺疾病和糖尿病方面的体内外研究成果显著,为干细胞治疗应用于胰腺疾病和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此本文综述了BMSCs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不同年龄人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变化

    作者:王宇玫;张浩;李君;朱沈军;张津津;殷亚昕

    目的 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组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组明显减少,老年组干细胞的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组.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在老年组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大鼠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研究

    作者:周晶晶;徐芳;俞明明;管叶明;汪青松

    目的 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因子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S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于缺血前、缺血后30 min、缺血再灌注2、3、6h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γ(IFNγ)、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于1、3、7、14d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检测外周血中Treg表达.结果 MSC组缺血后IL-6、IFNγ水平升高,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h、缺血后30 min达高峰,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缺血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IL-10、TGF-p水平降低,MSC组升高.MSC组缺血再灌注3、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人脐带血MSC移植可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诱导CD4 CD25 Treg细胞增殖,促炎性因子IL-6、IFNγ水平下降,抗炎性因子IL-10、TGF-β水平升高,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1160 条记录 6/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