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鳞状细胞癌的诊疗现状

    作者:许卫东;高军茂

    直肠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SCC )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疾病,1943年Catell等[1]首次报道原发性直肠鳞状细胞癌以来,其病因学、预后及佳的治疗策略仍不清楚[2-4]。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有了一些初步结论,综述如下。

  • 小干扰RNA抑制△Np63α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白翎;杜大海;张冠鑫;徐志云

    目的 通过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中△N p6 3α的表达,观察其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H1启动子驱动的表达针对△Np63α的siRNA重组腺相关病毒AAV-△Np63αshRNA并感染Eca109细胞.同时以感染空腺相关病毒AAV-Null的细胞及不加腺相关病毒的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siRNA干扰△Np63α表达在体外及体内对Eca109细胞生长、增殖、致瘤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Eca109细胞感染AAV-△N p63αshRNA后△Np63α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细胞生长速度减慢(P均<0.05),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降低(P均<0.01),裸鼠瘤体质量减轻(P均<0.05),细胞凋亡增加(P均<0.05).结论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siRNA干扰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Np63α的表达,减慢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良;蔡小攀;王国栋;徐正耘;何金;吴洋

    目的 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ganky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gankyrin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nkyrin蛋白表达远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00).高、中低分化鳞癌组间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鳞癌组gankyr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nkyrin蛋白高表达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 Wnt5a表达沉默抑制肺鳞癌细胞SK-MES-1迁移及侵袭

    作者:王卫星;毛燕君;杨继金

    目的:探讨抑制肺鳞癌细胞中Wnt5a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针对Wnt5a的siRNA的重组质粒pH1-siRNAWnt5a-,转染肺鳞癌细胞SK-MES-1后筛选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MTT、细胞周期以及Transwell检测.观察抑制Wnt5a表达对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测定表明肺鳞癌细胞SK-MES-1Wnt5a-低表达Wnt5a蛋白(13.6%).转基因细胞增殖指数略低于对照细胞株[(283±3.8)%V5(30.5±5.2)%].转基因细胞的相对迁移率和侵袭率分别为对照组的(47.3±9.2)%和(39.7±11.7)%.结论:Wnt5a低表达显著抑制肺鳞癌细胞SK-MES-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nt5a可能是肺鳞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标.

  • EphA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作者:赵杰;朱国臣

    目的 探讨EphA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 cell carcinomas,HNSCCs)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A2在50例HNSCCs组织和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HNSCCs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hA2与HNSCCs侵袭、转移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HNSCCs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26例,30例癌旁组织中仅2例EphA2呈微弱表达,不同组织中EphA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阳性表达与HNSCCs病理分级、侵袭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即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越差、侵袭程度越深,EphA2阳性表达率就越高;有颈淋巴结转移者Eph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EphA2阳性者的MVD值(48.68±8.05)显著高于EphA2阴性者(34.60±6.55) (P <0.05).结论 EphA2促进HNSCCs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可作为反映HNSCCs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 回盲部原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郝金燕;刘莉萍;潘慧;王晨;刘文悦;赵建民;王晓宇

    患者男性,9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大便半个月2~3次/天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中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5 cm ×4 cm,质硬,压痛,界不清,活动欠佳,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麦征及墨菲征均阴性,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超声提示右下腹肿物,腹部CT提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和C-Met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陈志;颜雨春;后军;胡超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C-Met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80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中AMFR、C-Met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舌组织相比,AMFR在舌癌中高表达(76.25%),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75%,与组织学分化,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AMFR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舌癌中的AMFR和C-Met蛋白高表达,对于估计舌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为舌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皮肤鳞癌1例

    作者:邓德权;施治中;胡文星;刘娟;倪杏艳;谢其美;桑红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右手背增生物7月余,于2007年10月1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7年3月起右手背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绿豆大增生物,逐渐增大,并出现破溃,伴渗出,自觉疼痛.自用药物外涂(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效果.患者于1996年7月底无明显诱因下全身皮肤出现紫癜,刷牙出血,食欲下降,于我院查血常规:WBC 17.9×109/L;B超:脾肿大,肝未见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以羟基脲口服至今,病情未出现明显反复.用药期间双手及上肢出现皮肤粗糙.皮肤科检查:右手背见一约鸽蛋大分叶状结节增生物,表面淡红色,中央破溃、凹陷,上覆较多脓性分泌物,质中,基底轻度浸润.触痛明显;双手背、双前臂见弥漫皮肤角化,点状色素沉着,杂有色素脱失(图1).右手背皮损处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可见多个鳞状细胞肿瘤团块向下侵入真皮内,癌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明显,癌细胞呈巢状分布,可见角珠(图2、3).

  • 鼠双微染色体2基因对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力豪

    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是1991年从一个含有双微体(murine double mimut,MDM)的自发转化的BALB/3T3DM细胞中克隆出来的一个高度扩增的基因,其产物MDM2蛋白是p53的重要负性调节因子,通过p53途径、非p53依赖途径等多种方式调节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关于多种人类肿瘤与MDM2的相关性研究中均显示MDM2存在突变、扩增、过表达等,该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MDM2的检测在临床上受到限制,但在临床工作中MDM2作为分子标志对多种肿瘤预后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 口腔鳞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辉;李龙江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口腔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 方法:对673 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以病变部位、肿瘤生长类型、临床T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术后病理分级以及下颌骨切除方式等指标来研究与口腔鳞癌预后相关的因素. 结果:口腔鳞癌术后的复发率与病变部位、肿瘤的生长类型、肿瘤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因素有关,与治疗方式及颌骨切除方式等因素无关. 结论: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综合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与术后复发率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要进行仔细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鳞癌的手术治愈率及生存率.

  • 口腔癌诱导化疗中P27Kip1表达与细胞周期、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汤炜;田卫东;唐尤超;杜新雅;李声伟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P27Kip1与细胞周期、凋亡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肿瘤细胞凋亡率、P27Kip1等作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40 例N0期口腔鳞癌术前经皮下埋植泵进行诱导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P27Kip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按照统一制定的病例选择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实验.结果 (1)诱导化疗治疗前后G0/G1期峰值、凋亡峰值AP、FIP27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P27Kip1蛋白与瘤体细胞发生凋亡的变化密切相关.(2)不同疗效P27Kip1蛋白和细胞凋亡有不同表达,治疗有效者P27Kip1蛋白和凋亡率明显升高. 结论:P27Kip1蛋白表达与瘤体细胞凋亡有直接作用关系,p27Kip1是一种影响化疗药物作用的重要基因.

  • 口腔癌时辰化疗

    作者:杨凯;陈睿;喻秀丽

    目的:分析比较卡铂(CBP)联合5-氟脲嘧啶(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2-03~2004-04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化疗的T3、T4口腔鳞癌患者73 例,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37 例和常规化疗组36 例,比较化疗2 个疗程后2 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时辰化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其有效率分别为75.68﹪、52.78﹪(P<0.05);时辰化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24.32﹪、58.33﹪(P<0.05).结论:卡铂联合5-Fu化疗方案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卓贤露;宋宇峰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探讨bFGF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 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 例)和10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测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05%(29/4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30%(3/10),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P< 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bFGF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bFGF表达阴性组(P< 0.05),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 0.01). 结论:bF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人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HLA-DR表达改变的研究

    作者:张少平;李龙江;黄欣;佟猛

    目的:观察HLA DR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26例正常口腔黏膜、8例口腔黏膜白斑、3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1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内HLA-DR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原发灶与正常口腔黏膜HLA-DR的表达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未见有此差异;鳞癌原发灶HLA-DR的表达除与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有显著性关系外与其余各临床病理资料间均无明显关系.结论:HLA-DR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存在有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但并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素.

  • 牙龈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作者:李冬梅;崔永兴;董福生

    目的:研究牙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和VEGF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牙龈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牙龈癌组织MVD与正常牙龈组织MV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牙龈癌MVD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牙龈癌MVD,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牙龈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71.43%,正常牙龈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25.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83.3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66.67%),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阳性牙龈癌MVD高于VEGF阴性牙龈癌MVD,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肿瘤的血管生成在牙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MVD与牙龈癌淋巴结转移及VEGF表达有密切联系.

  • 口腔白斑及鳞癌中Rb、P53蛋白的表达

    作者:卢怡;高文信;牛忠英;欧阳喈;施生根;姜萍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Rb蛋白产物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口腔白斑(OLK)、33例鳞癌(OSCC)组织中P53及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b蛋白在OLK、OSCC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增强,但无显著性差异;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在OLK即已出现,且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强,在OSCC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80%.结论: 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SCC的发生可能涉及Rb、p53细胞周期生长抑制反馈调节通路的异常.

  •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晓明;李金荣;李雅馨;李祖兵

    目的:探讨TGF-β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相关基因c-myc、c-erbB2和TGF-β1及EGFR蛋白表达,同时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蛋白表达的表达动态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相同浓度的TGF-β1对两细胞系作用不同;TGF-β1可促进GNM细胞中C-myc和C-erbB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对TGF-β1和EGFR蛋白表达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TGF-β1作用于TSCCa细胞后C-myc、CerbB2、TGF-β1和EGF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并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在不同转化的口腔鳞癌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 头颈部鳞癌抑癌基因nm23-H1的表达、DNA倍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施更生;甘梅富;陈葆国

    目的: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nm23-H1基因的表达、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者术后新鲜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瘤细胞nm23-H1基因表达、异倍体(aneuploid)和S期细胞比例(S-phase fraction,SPF),探索这3个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nm23-H1的阳性率为60%,异倍体检出率为66.7%.nm23-H1表达、DNA倍体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均为P<0.01).nm23-H1表达与DNA倍体无关(P>0.05),nm23-H1表达与SPF有关(P<0.05).结论:对nm23-H1表达、DNA倍体和SPF的检测可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是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江宏兵;田卫东;李声伟;刘磊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P<0.01).呈条带状分布;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