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英夫利息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张自菊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9)和常规组(N=49),其中醋酸泼尼松+艾迪莎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定义为常规组,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7.5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2%),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川崎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姬辛娜

    目的:探讨对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不敏感性川崎病治疗的新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英夫利昔单抗治疗IVIG不敏感性川崎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英夫利昔单抗治疗IVIG不敏感性川崎病起效迅速,体温迅速恢复正常,有一过性低体温、白细胞降低,长期随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是IVIG不敏感性川崎病治疗的新选择。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作者:方小兰;蔡玲玲;李萍;王燕;方芸

    目的:总结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4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的第0、2、6、14周(之后每隔8周)给予静脉应用英夫利昔单抗(3mg/kg).疗效评价为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记录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所有不良反应、用药记录.针对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预防性的健康指导,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第30周时有12例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获得PASI 90%改善;ESR、CRP、血小板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发生结核感染、1例发生输液反应、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1例发生白细胞减少、1例发生消化道症状.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多,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 1例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魏新;娄迺彬

    总结了1例应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护理.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疼痛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剑勇;邱侠;谢静静;肖语雅;肖敏;张燕英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对其用药时间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此药治疗AS的现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45例AS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AS患者共45例,其中男42例,女3例。对所有患者用药疗程进行分析,36例已停药,半年停药患者数为22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61.11%;1年内停药患者11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30.56%,2年内停药患者2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5.56%;2年后停药的患者1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2.78%。未停药组9例中少使用次数为3次,长使用次数为25次。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患者在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BASDAI评分明显下降(P<0.01),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廓活动度在治疗6周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的36例患者中,具体停药原因如患者经济条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他因素中,以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AS起效快、疗效好,维持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半数患者在治疗半年后选择停药,阻碍其使用的是其高昂的价格。

  • 低剂量英夫利昔单抗不同给药次数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高净;江学良

    目的:观察低剂量(3.5 mg/kg)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不同给药次数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激素抵抗型UC患者依据IFX不同给药次数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B组21例,两组患者基线期临床特征基本相似.A组患者在第0、2周接受IFX(商品名:类克,100 mg/瓶)3.5 mg/kg静滴治疗2次,B组患者在第0、2、6周接受3次相同剂量的IFX治疗.在开始IFX治疗时患者继续原来糖皮质激素及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等取得临床缓解后将糖皮质激素逐步减量.观察第8周所有患者临床应答、临床缓解情况、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糖皮质激素减量情况、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有效性观察:A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0%,临床缓解率为50%,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5%,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6%,临床缓解率为52%,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7%,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B两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均无明显差别(P>0.05).A、B两组所有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3%,临床缓解率为51%,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6%.16例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14例患者减量.不良事件:随访至第8周,仅有1例患者在第3次静滴IFX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等轻微输注反应,给予停止治疗及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低剂量IFX(3.5 mg/kg)对激素抵抗型UC患者在8 wk内是有效、安全的.2次和3次IFX治疗后的患者获得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在第8周无明显差异.

  •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肠内营养在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中的临床优势

    作者:吴高珏;龚镭;胥明;朱颖炜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类克)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为主的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中重度传统治疗无效的CD患者,以类克5 mg/(kg·次)的剂量静脉输注6次,同时加用EN治疗2 mo,服用硫唑嘌呤作为维持治疗.结果:(1)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2)治疗后,患者的CD活动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较前明显下降(P<0.05);12例患者均治疗有效,且其中10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7例患者达到黏膜愈合;(3)随访2-30 mo,1例患者发生恶性淋巴瘤,1例患者自行停服硫唑嘌呤后复发,其余10例患者无复发,结论:对于中重度CD,采取类克、联合EN诱导缓解,后期予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可能更多地达到临床有效和/或黏膜愈合,改善CD患者的预后.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白塞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一娜;李瑭;古洁若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BD累及胃肠道伴有胃肠道出血、穿孔、溃疡等称为肠BD.有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抑制剂可以缓解难治性BD患者的病情,但英夫利昔单抗作为TNF-α抑制剂治疗肠BD少有报道.本文结合l例肠BD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BD的疗效及安全性.

  • 以间断发热伴发育迟缓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克罗恩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阳;李伟华;吕宜光

    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发育迟缓.与成人CD相比,儿童CD诊断滞后非常普遍.儿童CD治疗上,生物制剂和肠内营养在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仍是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情况下适合的治疗方式.肠内营养对于儿童CD可以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为特点伴有或不伴有肠道症状的儿童,CD需要被临床医师考虑.

  • 英夫利昔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贾捷婷;魏华;李慧;薛小萍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与AS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至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AS且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期为30周,剂量为3 ~5 mg·kg-1·次-1,共使用6次).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isomer,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计算AS病情活动度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根据发病年龄、病程、ESR水平、CRP水平、ASDAS-ESR和ASDAS-CRP分组.分析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0例AS患者,女6例,男24例,平均年龄为(35±12)岁.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ESR> 20 mm/1 h组与ESR≤20 mm/1 h组[(3.25±0.96) U/L vs.(2.05±0.70)U/L]、CRP> 10 mg/L组与CRP≤10 mg/L组[(3.21±0.97) U/Lvs.(2.34±0.95) U/L]、ASDAS-ESR>3.1组与ASDAS-ESR≤3.1组[(3.04±1.06)U/L vs.(2.24±0.80) U/L]、ASDAS-CRP> 3.3组与ASDAS-CRP≤3.3组[(3.14±1.02)U/Lvs.(2.13±0.76) U/L]比较,前者TRACP-5b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例AS患者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0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SR[(9.4±6.6)mm/1 hvs.(28.4±24.4) mm/1 h]、CRP[(4.89±3.26) mg/Lvs.(17.05±19.20) mg/L]、ASDAS-ESR [(1.38±0.41)vs.(3.52±0.84)]、ASDAS-CRP [(1.46±0.47)vs.(3.63±0.82)]和TRACP-5b[(2.08±0.77)U/Lvs.(2.77±1.04)U/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患者TRACP-5b水平与ESR、CRP、ASDAS呈正相关,提示骨吸收是AS病情活动的临床表现之一;治疗30周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血清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低,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抑制骨吸收,其治疗与破骨细胞抑制可能具有相关性.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关节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脏安全性观察

    作者:严青;林禾;高飞

    目的 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关节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脏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本院近2年收治的45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合并HBV感染.分析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HBV活动情况及抗病毒治疗情况.选取35例同期未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的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15例HBV感染患者中有2例(2/15,13%)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3/15,20%)出现HBV DNA升高,与治疗组中非HBV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患者给予护肝及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明显下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HBV DNA升高发生率为1/6例(17%),较未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低.结论 HBV感染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应注意肝脏安全性,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及HBV DNA,必要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贝赫切特综合征眼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妍;任立敏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又称白塞病)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病,是一种以血管炎症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贝赫切特综合征眼炎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头痛等,发生率约为50%,致盲率可达25%[2].眼炎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葡萄膜炎,约58.8%患有葡萄膜炎者会出现视力下降[1].现报道1例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 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结节性脂膜炎1例

    作者:武加标;任敏;赵东宝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NP)又称Weber-Christian病,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疾病.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随后Weber和Christian等于20世纪20年代进行描述并命名,因其皮疹为复发性皮下结节,部分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热,故又称复发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1].NP临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1例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成功治疗被误诊为痛风的NP病例.

  • 英夫利昔单抗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一例

    作者:刘泉波;何忠;郑锐

    1976年,首次报道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肺部浸润,考虑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或控制病情的药物而导致的副作用[1-4].英夫利昔单抗作为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抗TNF),已成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关键治疗药物,虽然有很多关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导致包括肺部感染的文献报道,但迄今为止,大多数英夫利昔单抗所致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研究集中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出现间质性肺炎,并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引起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作者:江学良;星华

    英夫利昔单抗是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人鼠嵌合体IgG1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ɑ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近十年,英夫利昔单抗已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200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英夫利昔单抗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英夫利昔单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对英夫利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研究还不多,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 英夫利昔单抗不同输注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王利敏

    目的:探究英夫利昔单抗不同输注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寻找安全给药途径。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风湿免疫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均应用英夫利昔单抗进行治疗,对照组常用方法输注,研究组根据个体差异输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输注不良反应患者9例17例次,比例4.23%(17/401),研究组输注不良反应患者4例6例次,比例1.41%(6/42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89,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输注中初始阶段生理盐水输入和个体化给药等举措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应用推广。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静;孙梅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今本院收治的7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炎症性肠病患儿中克罗恩病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7~13岁(中位年龄11.4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体重下降7例(100%),腹泻伴便血3例(42.8%),发热4例(57.1%),贫血5例(71.4%),恶心呕吐4例(57.1%),口腔溃疡4例(57.1%),肛瘘2例(28.6%);实验室检查WBC升高7例(100%),CRP、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例(71.4%);内镜结果表现为巨大溃疡3例(42.8%),红肿伴浅糜烂、肠腔狭窄4例(57.1%).病理均表现为黏膜慢性炎性7例.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初发病例5例(“降阶梯”),继往诊断2例(“升阶梯”),“降阶梯”5例患儿中1例复发,“升阶梯”2例患儿均有复发.无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是有效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降阶梯”方案优于“升阶梯”方案,随访至今(长使用时间22周,长随访时间3年4个月),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致药源性狼疮病例汇总分析

    作者:薛学财;陈月;罗兴献;钟雪;于锋;冯婉玉

    目的:从临床实例出发,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hibitor,TNFi)导致药源性狼疮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公开报道的TNFi致药源性狼疮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纳入TNFi致药源性狼疮文献44篇,共计52人发生54例不良反应,女性39例(75%),男性13例(25%).致狼疮药物共5种,分别为英夫利昔单抗(23例,42.59%)、阿达木单抗(13例,24.07%)、依那西普(13例,24.07%)、戈利木单抗(3例,5.56%)、赛妥珠单抗(1例,1.85%)以及同时使用英夫利昔单抗与阿达木单抗(1例,1.85%).37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年内;平均潜伏期12.07个月.54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抗核抗体阳性(47例,88.68%)、抗双链DNA抗体阳性(30例,55.56%)、关节炎(28例,51.85%)、皮肤损害(21例,38.89%)、血液系统异常(21例,38.89%)、肺脏受累(14例,25.93%)、心脏受累(9例,16.67%)、肾脏受累(8例,14.81%).49例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死亡,1例维持透析治疗,1例失访.9例患者换用另一种TNFi治疗原患疾病,其中7例患者未见复发.结论:TNFi致药源性狼疮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关节受累常见,其次为皮肤与血液系统,可累及重要脏器.在开始TNFi治疗前,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评估临床和免疫学检查,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免疫抗体水平,重视可能累及的脏器和系统,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

  • 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周林光;江滨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目前中国上市的有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2014-2016年这三种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内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这三种药物的新进展,主要包括:(1)依那西普维持剂量、副反应、长期疗效、联合治疗方面;(2)英夫利昔单抗联合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3)阿达木单抗有效性、抗药抗体;(4) TNF-α抑制剂综合研究等.随着TNF-α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明确其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范围是指导未来临床应用,药品配伍乃至药物研发的关键.本综述总结了TNF-α抑制剂在现阶段临床应用与研究的中的进展,对今后TNF-α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参考和借鉴.

  • 早期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优势探讨

    作者:黄频;余飞龙;李丽

    目的 探讨观察早期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8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英夫利昔单抗组(ATI组)与硫唑嘌呤组(AZA组),每组各24例,英夫利昔单抗组患者早期14周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期以硫唑嘌呤维持治疗,而硫唑嘌呤组单用硫唑嘌呤治疗,通过50周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有效时间,黏膜修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50周后,英夫利昔单抗组临床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硫唑嘌呤组66.67% (P <0.05);英夫利昔单抗组近期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硫唑嘌呤组(P<0.05);且英夫利昔单抗组黏膜愈合率25.00%,明显高于硫唑嘌呤组4.17%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并发症发生率英夫利昔单抗组16.66%,明显低于硫唑嘌呤组组的37.50% (P<0.05).结论 早期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以硫唑嘌呤维持治疗,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的达到临床有效且更多的黏膜愈合,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1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