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外泌蛋白的差异表达

    作者:白晓智;胡大海;石继红;韩军涛;董茂龙;汤朝武

    目的 初步探索热损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培养上清蛋白质的整体变化规律.方法 选用人源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建立KC热损伤模型,收集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12 h的KC培养上清,超滤、冻干,获得蛋白样品.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正常及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中的总蛋白质,凝胶银染显色后选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①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 898±113和1 877±97,经匹配每张胶上用于统计学分析的点为1118个.②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KC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6个,其中16个点在正常KC培养上清中高表达,10个点在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中高表达.③经质谱分析、数据库搜索,成功鉴定了16个差异蛋白质点,包括10种蛋白.热损伤后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有:alpha-enolase,actin cytoplasmic2,peroxiredoxin-4,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G proteinregulated inducer of neurite outgrowthl;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有: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superfamily member10,proteasome subunit alpha type-7,UDP-glucose 6-dehydrogenase.结论 通过建立正常及热损伤KC培养上清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为进一步从中优选调控组织损伤修复的主要作用分子,明晰创面修复过程中修复细胞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二维电泳分析胎儿酒精综合征斑马鱼模型蛋白表达谱

    作者:钱林溪;孙淑娜;蔡威;王跃祥;蒋缪;宋后燕

    目的 利用二维电泳分析乙醇诱导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400 mmol/L乙醇在斑马鱼胚胎圆顶期处理3 h,观察乙醇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析受精卵期、圆顶期、胚盾期和5-体节期的胚胎总蛋白,采用差减分析法减少母源性蛋白的干扰,比较5一体节期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处理组斑马鱼胚胎蛋白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原位杂交验证二维电泳的分析结果.结果 400 mmol/L乙醇处理导致62%的胚胎产生体轴发育障碍和60%的胚胎产生独眼畸形.二维电泳分析结果显示,400 mmol/L乙醇处理会导致受精后12 h(12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12 hpf)斑马鱼胚胎胶原蛋白2a1和TAR DNA结合蛋白表达分别下调81%和73%.随后原位杂交显示,胶原蛋白2a1在乙醇处理组胚胎体轴的表达明显下调;24 hpf乙醇处理胚胎胶原蛋白2a1在胚胎体轴的表达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但神经管结构受到严重影响.结论 乙醇处理后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可能是由于乙醇干扰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胶原蛋白2a1和TAR DNA结合蛋白的表达;其中乙醇对胶原蛋白2a1在轴中胚层早期表达的干扰,可能是导致发育后期体轴和神经管畸形的重要原因.

  • 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诊断肺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广平;侯伟健;周海涛;阎影;王红;贾兰玲

    肺腺癌是引起胸腔积液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1],肿瘤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影响的,必然涉及到多个蛋白质.经胸腔积液内肿瘤标志物的蛋白定量检测来筛查肺癌国内外已有报道[2,3],与之相比,双向凝胶电泳在寻找未知蛋白质、蛋白质组的全景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等方面有独特的功效.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筛查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以弥补单纯细胞学检测的局限性,旨在寻找一种敏感、准确、快捷、方便和无创伤的检测方法.

  • 夏枯草提取物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张明智;孙振昌;付晓瑞;陈长英;丁梦杰

    目的:分析夏枯草提取物作用于Raji细胞后蛋白质组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Raji细胞,用MTT观察不同浓度夏枯草提取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加入18μtg/mL夏枯草提取物作用于细胞48 h,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测定,凝胶银染显色,用ImageMaster 2D Platium 5.0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加以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切取差异点,胶内酶切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实现对蛋白点的鉴定.结果:夏枯草提取物可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经双向电泳和质谱后,成功鉴定了27个(已知蛋白22个,未知蛋白5个)蛋白质,包括macrophin 1 isoform 2,mitochondrial heat shock 60×103 protein 1 variant 1, similar to PIK4CA variant protein,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subunit 2 (beta),isoform CRA_a,methylcrotono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2 (beta),e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subunit 6A (zeta 1)和 isoform CRA_b等.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可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并引起Raji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可能与夏枯草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 双向凝胶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食管癌相关蛋白

    作者:黄志勇;赵亮;张军;熊刚;王武军

    目的: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人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上皮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并筛选食管癌相关蛋白质.方法:选取10例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上皮组织,提取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采用Blue silver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后,对差异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在所鉴定的6个差异蛋白质在中,磷酸丙糖异构酶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热休克蛋白27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鳞状细胞癌抗原1、细胞角蛋白4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结论:所鉴定的这些差异蛋白将为阐明食管癌发生机制提供线索,也为寻找食管癌潜在标志奠定理论基础.

  • 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孙萍;张良明;刘桂平;耿冬梅;李军霞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差异,寻找和确定乳腺癌特征性血清标志物.方法 获取研究对象血清标本,将血清标本进行双向电泳(2-DE),电泳后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和ImageMaster双向电泳软件分析进行数字化匹配与对比,确认差异蛋白质点.将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胶内胰蛋白酶酶解,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鉴定,获得的肽图和氨基酸序列经过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分析后,识别鉴定各个蛋白质.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各10例的血清经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共找到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21个差异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鉴定出13个差异蛋白质,结合数据库查询结果,考虑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α1-抗胰蛋白酶及低表达的凝溶胶蛋白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相比,在血清蛋白质组成分中存在差异.找到的这13种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完善乳腺癌血清学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α1-抗胰蛋白酶和凝溶胶蛋白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意义显著.

  • 抑郁大鼠海马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作者:牟君;谢鹏;杨泽松;杨德兰;吕发金;李勇;罗天友

    目的 建立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10只,选择旷场实验法行为评分相近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各5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轻度应激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测试评估模型.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海马组织蛋白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 Master 2D软件进行图像分析,MALDI-TOF-MS质谱仪鉴定蛋白质.结果 蔗糖水实验:模型组大鼠饮用蔗糖水量在应激第15,22天[(68.3±2.9)ml,(65.6±3.9)ml]与正常组[(76.3±4.2)ml,(76.5±1.4)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水平得分[(21.27±5.89)分]及垂直得分[(7.58±2.65)分]均低于正常组[(35.70±7.87)分,(11.56±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609±15)点.正常组平均蛋白点数为(1616±30)点,匹配率为72%;其中27个蛋白点在两组间有显著的量的改变,集中在pH 4.0~9.7和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70 000.质谱鉴定了4类共15个蛋白质,其中模型组4个与神经发生有关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 差异蛋白点的检测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Pick病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杨国锋;王鲁宁;何思志;纪建国;姚建华;彭立威

    目的为深入理解Pick病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选取3例经病理证实的Pick病患者与4例正常老年人尸检脑标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死亡24 h内新鲜取材的尸检额叶、颞叶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2-DE),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2D Elite分析电泳图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或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结果 15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在Pick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显著不同.8个在Pick病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热休克蛋白60、Mn超氧化物歧化酶、α-烯醇化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RNA结合蛋白调节亚基、P25α;7个在Pick病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被鉴定为peroxiredoxin 5、cofilin、铁蛋白H链、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丙酮酸激酶、碳酰还原酶[NADPH]1.结论氧自由基与抗氧化蛋白的平衡受损及重要代谢酶、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蛋白的变化同Pick病发病密切相关.

  • 五种与癫癎治疗靶点相关蛋白质在颞叶癫癎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进;肖波;刘照;丁美萍;张宝荣;李国良;谷苗

    目的寻找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寻找新的癫癎治疗靶点和研发新的治疗手段打下基础.方法运用二维电泳和MALDI-TOF-MS技术,对比分析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组织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对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组织中筛选到3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其中20个在癫癎组表达下调,12个在癫癎组表达上调,其中5个蛋白质已被终鉴定确认,分别为:突触结合蛋白Ⅰ(synaptotagminⅠ)、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s,NF)、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proteins 1,VDAC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ic dehydrogenase,ICD),其中突触结合蛋白Ⅰ可能为潜在的新治疗靶点.结论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蛋白质,部分可能为潜在的癫癎治疗靶点.

  • 亚低温影响受损神经元蛋白质组改变的研究

    作者:陈镭;刘晓智;李罡;王骏飞;苏治国;刘振林

    目的 利用神经元损伤模型和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亚低温脑保护机制.方法 细胞裂解液浸融法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分别置于33℃和37℃温控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TUNEL细胞凋亡法比较两种培养温度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差异蛋白质点,质谱分析法完成蛋白鉴定,Western blot方法进行蛋白质确认,统计学方法解析检测结果.结果 处于亚低温培养条件下的受损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水平和发生原位凋亡的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37℃培养组(p<0.05).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共筛选出1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2个得到有效认证,它们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再生、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亚低温通过干预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再生、氧化应激等多个分子事件发挥肯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颅脑创伤后亚低温脑保护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张夔鸣;冯军峰;高国一;傅西安;包映辉;梁玉敏;潘耀华;江基尧

    目的 本研究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亚低温和常温条件下,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侧方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模型,亚低温组(n=3)于伤后维持体温(33±0.5)℃持续3h,常温组(n=3)始终维持体温(37±0.5)℃.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获得二维的蛋白质分离图谱,然后通过胶内酶切、抽提酶解肽段、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差异的蛋白质点,鉴定出变化的蛋白质.结果 通过DeCyder5.0(GE Healthcare)软件分析报告发现差异1.5倍以上的蛋白点17个(P<0.05).通过对这些蛋白考染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14个蛋白质,2个为同一种蛋白,实际差异蛋白数为13个.分别是细胞骨架蛋白、介导能量代谢的酶类、参与核酸合成、氧化应激反应的蛋白质、神经突触功能蛋白、细胞内信号传递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 脑损伤后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存在表达差异,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能与亚低温保护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有关.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转移淋巴结组织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分析

    作者:边学

    目的 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与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LN)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与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蛋白并初步探讨其转移机制.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相凝胶电泳技术,分离PTC以及LN组织的总蛋白,建立PTC与LN组织的蛋白表达谱.用Image Master 2D Elite5.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两种组织间蛋白表达差异,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图像分析发现32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出膜突蛋白、锰-超氧化物岐化酶、半乳凝素-3等7种蛋白在LN中过表达.结论 PTC与LN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结构与代谢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不同的途径参与了PTC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发展.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和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差异蛋白分析

    作者:孟庆书;靳胜;张秋航;张曼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与鼻息肉、对照组鼻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具有特异性表达的蛋白.方法 分别采集3例NIP组织、3例鼻息肉组织以及3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各组织的总蛋白质,利用GS-800Calibrated Densitometer凝胶成像系统获取图像,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查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鉴定了6个NIP与鼻息肉组织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分别是半乳糖凝集素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半乳糖凝集素7、曲古抑菌素A、抑制素、转铁蛋白.这6个蛋白质点在NIP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对鼻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蛋白分析,鉴定出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NIP的发病相关.

  • 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肿瘤相关蛋白

    作者:周建荣;傅仲学;魏莲枝;李银平;李俊材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分离人喉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总蛋白质,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出可能与喉癌发生密切相关的13种蛋白质.其中有10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上调,分别是切丝蛋白1(cofilin-1),核体蛋白SP140(nuclear body protein SP140),内质网素,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 90),谷胱甘肽S转移酶P(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P1-1),锰-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Mn]),亲环素A(cyclophilin A),蛋白酶活性复合体2(proteasome activator complex subunit 2),载脂蛋白A-I前体(apolipoprotein A-I precursor),钙调素(CaM-like protein).3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下调,分别是银屑病相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pidermal,E-FABP),钙粒蛋白A(calgranulin A),钙粒蛋白B(calgranulin B).结论 本研究鉴定出了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13种蛋白质,提示多种蛋白分子可能同时成为应对这种疾病的有效策略的靶分子,为理解喉癌的癌变机制和改善临床诊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守志;侯豹可;唐维强;丁振强

    目的 为揭示缺氧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及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分别从对数生长期的正常及缺氧状态人RPE细胞中提取蛋白样本后行等电聚焦电泳(IEF),随后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第二次分离.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凝胶进行显色固定,Image Master 2D Elite软件行分析配比,筛选出正常和缺氧RPE细胞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随机选取差异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数据经蛋白质组数据库检索得出蒡异表达蛋白.结果 正常组分离蛋白斑点578个,组内匹配率92.90%;缺氧组559个,匹配率91.41%;两组间蛋白斑点匹配率为85.47%.发现volume值改变超过2倍的点共92个,其中32个点表达卜调,60个点表达下调.选择7个蛋白斑点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3个斑点为相同的蛋白):表达上调为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下调的为β肌动蛋白、β微管蛋白以及过氧化还原蛋白3.结论 缺氧状态下RPE细胞表达差异蛋白可引起细胞应激能力明显增强,而主要细胞骨架蛋白下调,细胞维持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能力下降;本研究首次发现人RPE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上调,此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能能够发现新的CNV致病途径;蛋白质组学方法为CNV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个很好的参考平台.

  • 兔晶状体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研究

    作者:刘奕志;张敏;柳夏林;黄强;刘欣华;夏朝霞;吴明星

    目的探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在晶状体蛋白质组特性研究中的价值,为白内障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对兔龄为3个月的新西兰兔透明晶状体蛋白质进行分离,使用ImageMaster 2D Elite 3.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像,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主要的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进行鉴定. 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在250 μg兔晶状体中蛋白质分布在等电点(PI)为pH值 5~9、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94 000的区域内;而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40 000.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检出180个蛋白质斑点的近似PI、相对分子质量及蛋白质相对含量,质谱鉴定得到其中16个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种类.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可有效分离和分析晶状体蛋白质组的特性,为分析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白内障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前景.

  • L-肌肽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

    作者:刘玉福;刘宏伟;彭淑玲

    目的 研究L-肌肽防治大鼠硒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用亚硒酸钠制作大鼠白内障模型,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用50 g/L、20 g/L的L-肌肽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3周,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情况.将大鼠白内障晶状体体外培养,分别加入1.00、0.10及0.01 g/L的L-肌肽无血清营养液,培养1周,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再将培养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进行双向电泳实验.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间的均数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用药1周,50g/L、20g/L的L-肌肽组和对照组的晶状体病变度数分别为2.22±0.65、2.39±0.98及2.83±0.38;50 g/L的L-肌肽组病变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用药2周和3周,3组间晶状体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自内障晶状体培养1周,1.00、0.10及0.01 g/L的L-肌肽组晶状体病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电泳结果显示:药物组蛋白总数为182,对照组为161,药物组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数量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数量增多.结论 50 g/L的L-肌肽可抑制大鼠白内障早期病变的发展;肌肽在体外可使大鼠白内障品状体蛋白发生变化,对白内障晶状体病变程度作用不明显.

  • 人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吴莉萍;韦曦;凌均棨;刘路

    目的 获得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通路中的调节蛋白,探讨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结果 获得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确认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斑点61个,质谱鉴定29个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膜结合蛋白、核蛋白、基质合成、代谢酶和信号传导等蛋白.其中一组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同时发生改变,与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早期细胞骨架重组、有丝分裂和细胞迁移等过程紧密相关.结论 建立了人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早期的差异蛋白质组图谱,为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的蛋白调控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不同状态下牙髓组织蛋白质表达的二维电泳分析

    作者:林晨;聂敏;张露;陈智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技术探讨牙髓对中龋和热刺激的反应.方法 用双向电泳得到牙髓在中龋和热刺激状态下的二维电泳图谱,对差异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经Image Master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显示,正常牙髓和中龋牙髓的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热损伤牙髓有2个蛋白点缺失,8个蛋白点下调.质谱分析鉴定了7种蛋白质.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中龋牙髓的蛋白质表达与正常牙髓无显著差异,热刺激可造成部分蛋白表达的下调.

  •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李琴;周冀英;陈力学;谭戈

    目的 分析偏头痛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筛选并鉴定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实验设两组,偏头痛组(n=25):包括有先兆偏头痛5例,无先兆偏头痛20例.对照组(n=20):眩晕或周围神经病患者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先用丙酮沉淀法提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之后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寻找在两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半定量,验证质谱结果.结果 偏头痛组脑脊液2D-PAGE图谱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成功筛选并鉴定出9种1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下调的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色素框同源物6(CBX6)、凝集素前体(AGRN)、序列相似家族3成员C前体(FAM3C)、神经元正五聚蛋白受体(NPR)、皮离蛋白2(DCD)、白蛋白(ALB);表达上调的为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和H2A组蛋白家族,成员J(H2AFJ).Western blotting证实,偏头痛组脑脊液NPR水平(0.3351±0.0275)与对照组(0.8854±0.0957)相比有所降低(P<0.01).结论 鉴定出的9种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诊断偏头痛的特异性标志物.

253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