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细胞介素-22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徐玉敏;谢青

    人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1999年由Dumoutier等[1]用IL-9刺激一株T淋巴瘤细胞时发现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与IL-10具有相似的受体复合物,且结构类似,故被列为IL-10家族成员,由1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该因子与IL-10有同源性,可由T淋巴细胞经抗CD3抗体刺激后产生,表明它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生有关.本文拟就IL-22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性质的研究

    作者:秦岚;赵艳津;高瀛岱;杨铭;苏晔;吕晶丽;邵梦麟;熊冬生;杨纯正

    目的:研究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的体内作用.方法:125I标记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采用氯胺T法,并采用昆明鼠和人K562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采用人K562耐药及敏感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昆明鼠体内的半衰期为2 h;尾静脉注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6 h后,其在肿瘤部位的分布高于其他组织,在12 h和24 h时,其在肿瘤与血液分布的比率分别为2.69和8.09;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介导人T细胞有效杀伤表达Pgp抗原的K562耐药细胞.结论: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在裸鼠皮下人白血病细胞移植瘤部位富集,并能有效地抑制耐药白血病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三种方式活化T细胞CD69分子表达观察

    作者:苑振新

    目的 观察CD3单克隆抗体(CD3mAb)、佛波醇酯+离子霉素(PMA+IM)、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活化CD3+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CD3mAb(A组)、PMA+ IM(B组)、Mtb-Ag(C组)刺激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细胞和γδT细胞0、6、12、24、48和72 h 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CD3+T细胞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CD3 mAb刺激组24 h达高峰,为56.2%;PMA +IM刺激组6h达高峰,为99.5%;Mtb-Ag刺激组24h达高峰,为16%.各组比较F=322.528,P<0.001;两两比较,均P<0.001.γδT细胞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CD3mAb刺激组24h达高峰,为55.1%;PMA+ IM刺激组6h达高峰,为99.3%;Mtb-Ag刺激组24h达高峰,为75.2%.各组比较F=21.170,P<0.001;两两比较:CD3mAb与PMA+ IM组比较,PMA+ IM组与Mtb-Ag组比较,均P<0.001;Mtb-Ag与CD3mAb比较P=0.646.结论 PMA+ IM的刺激,CD3+T细胞和γδT细胞活化达高峰的用时比CD3mAb、Mtb-Ag的刺激要短,CD69的表达率也比CD3mAb、Mtb-Ag的刺激要高,应作为三种方法中CD3+T细胞活化的首选方法.

  • 生物素化乙酰普鲁兰多糖耦联CD3纳米粒的制备及T细胞摄取效应

    作者:陈宏洋;张航;李星星;李泉鑫;何琦;胡丹慧;魏向娟;南文滨;陈红丽

    目的 细胞毒T淋巴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纳米粒表面经特异性抗体修饰可使其靶向并激活T细胞.文中探讨生物素化乙酰普鲁兰多糖纳米粒耦联CD3抗体(Bio-PA-CD3 NPs)对CD8+T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及摄取效应的影响.方法 超声透析法制备了3种生物素取代度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和Bio6.3-PA-CD3 NPs,CD3抗体耦联于纳米粒表面.比较3种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CCK-8法检测对CD8+T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试剂盒测定纳米粒对CD8+T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摄取Bio-PA-CD3 NPs.结果 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和Bio6.3-PA-CD3 NPs表面CD3抗体浓度分别为(36.1±4.4)、(21.4±4.3)和(10.3±4.7)μg/mg.耦联CD3抗体的纳米粒与CD8+T细胞共孵育48 h,NPs浓度为50、100、200μg/mL时,与同一生物素取代度Bio-PA NPs比较,Bio-PA-CD3 NPs明显促进细胞增殖(P<0.05);共孵育96 h,NPs浓度为1、10、50、100、200μg/mL时,与同一生物素取代度Bio-PA NPs比较,Bio-PA-CD3 NPs明显促进细胞增殖(P<0.05).当NPs浓度为10μg/mL时,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较对应未耦联抗体纳米粒促进IL-2的分泌;当NPs浓度为50μg/mL时,Bio1.6-PA-CD3 NPs较对应未耦联抗体纳米粒促进IFN-γ的分泌;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较对应未耦联抗体纳米粒促进TNF-β、IL-2的分泌;当NPs浓度为100、200μg/mL时,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较对应未耦联抗体纳米粒促进IFN-γ、TNF-β、IL-2的分泌(P<0.05).流式结果显示CD8+T细胞对Bio1.6-PA-CD3 NPs、Bio5.4-PA-CD3 NPs和Bio6.3-PA-CD3 NPs 3组纳米粒摄取率荧光强度峰值左移,即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结论 制备的耦联抗体的普鲁兰多糖纳米粒有望作为一种提高T细胞免疫效应的制剂.

  • 输血前后CD3/28双抗体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骆群;于洋

    目的研究单独CD3抗体或联合CD28抗体作用于输血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体外T细胞培养与活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IL-2、γ干扰素(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输血前患者PBMC单独应用CD3抗体与联用CD28抗体后,PBMC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但输血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D28抗体可明显增强输血后体外活化T细胞功能,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有关.

  • 短期应用单克隆抗体CD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

    作者:孙立江;李延江;毛欣;董震;阎靖中

    ①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单克隆抗体CD3(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②方法对照组35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常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泼尼松、骁悉和环孢霉素A;实验组33例在上述用药基础上,术后前5d连续应用OKT3 5mg静脉注射.③结果实验组除1例肾小管坏死的病人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自发性移植肾破裂而切除肾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例发生加速排斥反应,应用OKT3后1例加速排斥反应逆转,1例死亡;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OKT3后全部逆转.两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25,P<0.05).④结论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OKT3能有效地预防早期严重排斥反应,而未引起严重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