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风病腑证与《伤寒论》阳明病腑证的差异

    作者:冯学功

    自《金匮要略》开始,中风病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但其内涵主要是对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描述,无更多临床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匮要略》中风病“邪入于腑”的影响及《伤寒论》阳明病腑证的启发,腑证成为中风病研究中描述中风主症伴有腹胀、便秘等临床表现的常用证候学术语[1-2]。阳明病腑证系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阳明病时所用术语。虽然仲景书中并无一处提及该证,但“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及其后“大便硬”“腹满痛”等具体描述,揭示了该证属里、属阳、属热、属实的病理属性。大凡系统学习中医者,均能或多或少研习仲景之说,对阳明病腑证有一定了解与掌握。中风病腑证虽与阳明病腑证均有腑证之称,但两者之间却不尽相同。如临证时按惯性思维,完全以治疗伤寒阳明病腑证的方法治疗中风病腑证,则难以达到药证相符、方证相应的境界。有鉴于此,为提高中风病腑证治疗效果,兹不揣浅陋将中风病腑证与伤寒阳明病腑证之间的差异辨析如下。

    关键词: 腑证 中风病 阳明病
  • 针刺治疗婴幼儿腹泻

    作者:冯莉

    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双),用1寸毫针快速进针,每穴小幅度提插捻转5s左右,迅速出针。为避免针感后遗症。出针后从足三里向下沿足阳明胃经稍加按摩。治疗36例,结果1次治愈9例,2次治愈18例,3次治愈6例,治愈率91.6%;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体会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是胃经、大肠经和小肠经的3个下合穴,分别主治本腑腑证。足三里是保健要穴,……

  • 腑病不取原穴

    作者:刘世敏;李蔚江

    "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腴,脖腴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灵枢·九针十二原>).这段话明确无误地指出所谓"十二原"指的是:太渊二、大陵二、太冲二、太白二、太溪二、鸠尾一、脖腴一.此十二原,以五藏为主,主治五藏病,其数十二.

    关键词: <灵枢经> 腑证 原穴
  • 130例中风病患者腑证分析

    作者:熊秀峰

    中风病虽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然何谓中腑论述不一,临证亦感不明.笔者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130例中风病急症的临床表现,认为中风病有腹胀便秘,苔厚脉弦是腑证的具体表现.凡兼有腑症者病情都较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现将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关键词: 中风 腑证 腹胀 便秘
  • 伤寒论评话第29章太阳发病分阴阳表证寒热有五种——太阳病综述

    作者:梁华龙

    ①太阳病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经证、腑证、兼证、类证和变证五大类,而太阳经证又分为寒证(伤寒、中风、风湿),热证(温病、中喝)两大类.②寒热在骨髓,在皮肤,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表现截然不同,其区别在于:寒热的概念不同;寒热的程度不同;寒热的范围不同;寒热的感觉不同.③发于阳、发于阴是指感受邪气的性质,也是患者初始症状的发生因素.结合太阳表证的病证分类,发于阳是感受风热暑气,发于阴是感受风寒湿邪,是通过对疾病初起表证阶段的症状表现,反过去推测受邪性质,并将发病归结为两大类,这种病因和发病归类的方法,能够执简驭繁,提示我们,从发热恶寒的有无即可简单地判断所感受邪气的性质.

  • 桃核承气汤临床应用

    作者:郭灿勋;姜宗瑞;孟国印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组成,方中桃仁味苦涌泄,活血化瘀,大黄苦寒荡实除热,芒硝咸寒清热消瘀软坚,桂枝温通血脉,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五药相合,则具攻下逐瘀泻热的作用.本方原为太阳腑证之蓄血证而设,笔者现用于多系统疾病,均获良效,举例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