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作者:刘瑞杰;张加强;裴旭星

    目的 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U模型中小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NI组)、SNI+生理盐水组(SNI+ NS组)和SNI+氟代柠檬酸(SNI+ FC组).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50%缩足阈值(50%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50% MWT)的变化;SNI+ FC组和SNI+ NS组于术后8天开始分别给予FC或NS,隔天1次,共3次,术后13d取材,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脊髓G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术后50% MWT显著降低(P<0.05);与SNI+ NS组相比,SNI+FC组大鼠术后50% MWT显著增加(P<0.05);Western-blot显示,术后SNI+ FC组大鼠GR的表达增加,与SNI+ N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I大鼠模型可成功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与SNI+ NS组相比,Western-blot显示,SNI+ FC组大鼠术后GR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可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 氟代柠檬酸对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大鼠行为学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作者:刘晓东;王江栓;曹靖;李变锋

    目的:探讨氟代柠檬酸(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脊神经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神经鞘内注射FC;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1、12、24、48h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测定完毕后处死大鼠,取第4~5腰椎(L4~L5)脊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计算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注射FC后,实验组大鼠镜像侧机械痛阈和热痛阈12h后较术前1d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镜像侧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 BDNF/TrkB通路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作者:汪静;张昕;江伟;杜冬萍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 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 PWT);末次给药后1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 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 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 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米诺环素、氟代柠檬酸和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Fc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永明;张昕;浦少锋;吴军珍;杜冬萍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用.方法:取36只成功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为对照组,未行神经根结扎(SNL)术,未给药;Ⅱ组为SNL组;Ⅲ组为SNL+磷酸盐缓冲液组;Ⅳ组为SNL+米诺环素组,Ⅴ组为SNL+氟代柠檬酸组;Ⅵ组为SNL+TrkB/ Fc组.各组均于SNL术后7d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分别于SNL术前1h、首次给药前1h及末次给药前1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并于末次给药后3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手术同侧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水平.结果: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在SNL术后第7天的50%PWT均较术前1h显著降低(P值均<0.01).连续用药5d后,Ⅴ、Ⅵ组的50%PWT均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P值均<0.01),Ⅱ、Ⅲ、Ⅳ组维持期给药后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1),Ⅴ、Ⅵ组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能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过表达,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甚小.B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和/或米诺四环素对骨癌痛小鼠疼痛及肿瘤的影响

    作者:孙玉娥;申文;唐元章;苏小虎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米诺四环素(minocycline,MI)对C3H/He小鼠跟骨癌性疼痛及肿瘤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3H/He小鼠按配伍组设计随机法分为6组(n=20),包括:正常组、假手术组、癌痛+人工脑脊液组(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癌痛+FC组、癌痛+MI组、癌痛+FC+MI组.术后每天给药1次,持续21 d,并于术前当天、术后3、5、7、10、14、21 d采用机械性痛觉过敏行为学及冷痛敏测定小鼠行为学变化,天平秤称量小鼠体重变化及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骨的骨质破坏程度.结果 术前当天各组小鼠的疼痛刺激缩足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及基础值相比,术后3 d假手术组小鼠疼痛刺激缩足反应显著变化(P>0.05);而癌痛组小鼠疼痛刺激缩足反应显著增加(P<0.05).其中癌痛组内,与ACSF组相比,术后5 d MI组小鼠疼痛刺激缩足反应显著降低(P<0.05);MI+FC组小鼠刺激性缩足反应也显著降低(P<0.01);而FC组术后10 d小鼠刺激性缩足反应显著降低(P<0.05).术前当天各组组间基础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和癌痛组小鼠的体重在术后3 d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术后21 d癌痛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与ACSF组相比,MI组、FC组及MI+FC组体重降低较少(P<0.05).同时间点内,癌痛各组间组织切片HE染色发现肿瘤的大小及骨的破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同时注射氟代柠檬酸和/或米诺四环素明显降低癌痛小鼠的缩足反应,抑制其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的产生,改善骨癌痛小鼠体重的变化,但对肿瘤本身的生长及组织的破坏程度无影响.

  • 抑制病理性疼痛相关胶质细胞活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海娇;石翊飒;李珺

    背景 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持续机制十分复杂.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脊髓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胶质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目的 系统阐述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部分胶质细胞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内容 胶质细胞不仅具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还参与了病理性疼痛,已有许多实验证实了应用胶质细胞抑制剂可以减弱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削弱疼痛反应.趋向 期望能为进一步的药物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

  • 氟代柠檬酸对骨癌痛大鼠CB2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卉;李宾;张辉

    目的 研究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骨癌痛大鼠CB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SD大鼠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首先比较假手术组和骨癌痛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l latency,TWL).再将骨癌痛大鼠随机分为FC组和非FC组,每组20只.FC组术后14 d注射氟代柠檬酸0.01 mL(1 nmol),非FC组注射生理盐水0.01mL,记录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CB2表达结果,观察灰度值.结果 骨癌痛组大鼠TWL先缩短后恢复正常,假手术组基本保持不变,2者在第3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C组大鼠注射氟代柠檬酸后,PWMT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现象.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大鼠CB2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非FC组大鼠CB2逐渐降低,第7天和第14天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FC组大鼠与非FC组相比,CB2在7d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14 d和21d时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骨癌痛后,机体CB2表达会有一定程度增加,引起疼痛,而氟代柠檬酸可抑制CB2的表达,从而缓解疼痛.

  • 鞘内注射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对背根节压迫大鼠痛阈的影响

    作者:张先红;申文;曾因明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t.)氟代柠檬酸(FC)和米诺四环素(MC)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CCD模型,48只SD大鼠鞘内置管,随机分为6组(n=8),分别为:sham组、CCD组、PBS组(0.01 mmol/L PBS 20 μl,i.t.)、FC组(1μmol/L FC 20μl,i.t.)、MC组(5g/L MC 20 μl,i.t.)和MC+FC组(终浓度1 μmol/L FC、5g/L MC混合液20μl,i.t.).CCD术后每天给药1次,分别于术前(基础值)及术后1、3、5、7、9、11、13、14天采用Von-Frey filaments法和热辐射法评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 与基础痛阈值相比,除sham组第1天有明显下降后恢复外,其余各组大鼠术后的PWMT及PWTl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CCD术后第3天开始,FC、MC、MC+FC组与CCD、PBS组相比,大鼠PWMT及PWTL显著升高(P<0.05),FC组低于MC、MC+FC组而高于CCD、PBS组(P<0.05).结论 CCD大鼠鞘内注入本实验剂量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后,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比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更好地抑制了大鼠的慢性疼痛.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作者:申文;马正良;黄小冬;曾因明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对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C3H/HeJ 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 = 8) :假手术组( Sham组),骨癌组,骨癌+生理盐水组,骨癌+氟代柠檬酸0.25 nmol/5 μl、0.50 nmol/5 μl、0.75 nmol/5 μl组.骨癌组和Sham组测定术前及术后7、12、17、21天小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骨癌各剂量组在第17天鞘内给予不同剂量的氟代柠檬酸,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 min、30 min、1 h、2 h MWT和TWL值.结果 骨癌组从术后12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骨癌+生理盐水组小鼠在各个时间点上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无明显改变( P>0.05);骨癌+氟代柠檬酸各个剂量组小鼠在给药后MWT和TWL均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骨癌+氟代柠檬酸0.75 nmol/5 μl组在给药后30 min时作用明显,与给药前和盐水组相比 P<0.01.结论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能明显减轻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水平参与疼痛信息传递.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和/或米诺四环素对骨癌痛小鼠脊髓胶质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

    作者:申文;孙玉娥;苏小虎;唐元章;张井浪;殷勤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和/或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抑制剂米诺四环素(MI)对骨癌痛小鼠脊髓胶质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雄性C3H/He小鼠随机分为6组(n=10),包括:正常组、假手术组、癌痛+人工脑脊液组、癌痛+FC组、癌痛+MI组、癌痛+FC+MI组.术后每天给药1次,持续21d,并于手术当天、术后3、7、14、21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及活化情况,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骨癌痛小鼠脊髓腰膨大段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蛋白含量.[结果](1)免疫荧光法:与正常组相比,癌痛组术后3d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术后14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癌痛组内,与ACSF组相比,MI、MI+FC组小鼠脊髓背角术后3d小胶质细胞及MI、FC、MI+FC组术后14d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均明显被抑制;其中MI+FC组更为显著.(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术前对照组比较,骨癌痛组术后3d脊髓L4~L5节段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14d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下,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和/或米诺四环素,能明显抑制不同时期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及活化;同时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能很好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炎性痛敏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冯继英;杨建平;王丽娜;成浩;张艳兵;陈庆才;彭艳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致炎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右后爪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50 μl 致炎模型.测定给予CFA或 Fc前后大鼠机械性缩爪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TWL).免疫组化分析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的表达.结果 大鼠皮下注射CFA 24 h后出现明显的炎性痛敏,鞘内注射Fc后4,6,8,10,12 h,与CFA组大鼠比较,大鼠MWT明显提高(P<0.01),TWL明显延长(P<0.01).鞘内注射Fc 6 h后,降低脊髓背角GFAP和OX-42表达.结论 脊髓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炎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氟代柠檬酸可能通过抑制其生物活性而发挥镇痛作用.

  • 氟代柠檬酸对 SD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王全保;刘运涌;范新蕾;田茜;李伟

    目的:探讨氟代柠檬酸(F C )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分析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突触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的调控,以期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在SD大鼠侧脑室注射1nmol氟代柠檬酸,造成星形胶质细胞三羧酸循环可逆性抑制。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原代海马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记忆相关蛋白的水平,如AMPA受体GluR1/2、突触后密度蛋白93/95、A rc、磷酸化的cA M P反应元件相关结合蛋白以及老年痴呆症相关的多个磷酸化位点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果经FC处理可以降低SD大鼠海马神经元记忆相关蛋白水平;通过激活GSK3β或者灭火PP2A活性提高tau蛋白磷酸化的水平。结论 FC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变化有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突触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的调控。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作者:李轶聪;李悦;付宝军;刘芳;李恩有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影响.方法 所有的大鼠术前8 d鞘内置管,用MWT和TWL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前给药组:于坐骨神经结扎前1 d开始持续到术后1 d(每天2次)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于术前2 d,术后1、3、5、7、14 d测定;后给药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 d分别鞘内注射1次生理盐水10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分别于给药后0.5、1、2、4、8 h测定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结果 在前给药组中,与前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神经结扎后的1~5 d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后给药组中,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给药后的各个时间点与后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前自身相比,在给药后0.5、1、2、4 h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术前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延迟CCI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形成,并且术后7 d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CCI大鼠已建立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提示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引发神经病理痛形成和维持.

  • 星形胶质细胞内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

    作者:黄良增;马靖琳;汪玉良;徐旭;秦锐;汪静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炎性持续性痛、慢性痛和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后肢足底注射福尔马林(5%,0.05 ml)制备炎性持续性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100 nmol/ml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5×104 nmol/ml谷氨酸(L-glutamate,Glu)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1)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FC对大鼠自发伤害性行为(舔咬爪和缩腿反射)有抑制作用,而鞘内注射了Glu部分翻转了该抑制效应;(2)在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单次鞘内注射FC在3h~2d的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而对侧50%爪缩阈值仅在第1d时间点显示提高(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d,再次鞘内注射FC,与对照组相比,能在3h提高大鼠的同侧和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5),而在6h阈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多次鞘内注射FC后,能够在3~7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在2~7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10、11d连续3d鞘内注射FC,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的提高仅在鞘内注射日当天发生(P<0.01,P<0.05),次日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侧的50%爪缩阈值在鞘内注射日第11d及第12 d有所提高(P<0.05),第13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参与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但是在慢性痛的维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 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行治国;赵君杰;宋锦宁;马旭东;黄廷钦;郭丹

    目的 研究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探讨SAH 后星型胶质细胞介导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雄性 SD大鼠 36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 d 组和 SAH 3 d+FC组,每组 12 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 模型,SAH 3 d+FC组侧脑室注射FC,建模后 3 d,利用免疫组织学染色和电镜评估 FC对皮层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对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利用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其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FC对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 水平的影响,利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 3 d组皮层神经元肿胀、核变形,微血管结构紊乱,内皮形态异常,SAH 损伤标志物 NSE、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 GFAP、Iba-1 的表达升高,凋亡细胞数、细胞核内 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炎性因子 TNF-α、IL-1β、IL-6 的水平均增加(P<0.05 ).而 FC 可减轻SAH 3 d时的神经损伤,抑制 NSE、GFAP、Iba-1 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数、细胞核内 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并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 的水平(P<0.05).结论 星型胶质细胞在 SAH 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 NF-κB信号通路,释放TNF-α、IL-1β、IL-6 等炎性因子,并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炎性损伤.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对 SAH 后早期脑保护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