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方前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后下颌位置的变化

    作者:王娜娜;曹丛;刘东旭

    目的 评价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后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对照组于观察期间未进行治疗.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或观察前(T1)及治疗后或相应的观察期后(T2)拍摄X线头颅侧住片.在T1及T2时期所拍摄头颅侧位片上对反映上下颌骨水平及矢状向生长改变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利用侧位片重叠技术对下颌骨位置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6个月的前方前牵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侧貌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或观察期间,治疗组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平均旋转量为0.8°,对照组发生逆时针旋转,平均-0.6°,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颌骨水平生长量少.结论 治疗组经前方前牵引治疗后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对照组下颌骨有逆时针生长趋势.

  • 拔除下颌磨牙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红明;刘丹;章婷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进行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的疗效,第二磨牙向前移动代替第一磨牙的适应症,支抗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6例Ⅲ类错(牙合)关系并伴有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第一恒磨牙,使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所有16例病例均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无近中倾斜及舌倾现象.双侧磨牙Ⅰ类关系,面角减少,患者侧貌较直,取得较为满意的矫治疗效.结论:拔除下颌磨牙结合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 西安地区就诊Ⅲ类错(牙合)颅面类型垂直向构成分析

    作者:陈嵘;郭涛;冯雪;丁寅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就诊Ⅲ类错(牙合)颅面类型垂直向的构成.对临床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003~2008年就诊的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类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Ⅲ类错(牙合)垂直向的构成.结果:替牙期就诊Ⅲ类患者垂直向主要表现为高角或均角,低角较为少见.在恒牙早期患者及恒牙期患者中垂直向主要表现为均角型(V2),低角型(V3)和高角型(V1)较少见.结论:西安地区就诊Ⅲ类错(牙合)垂直向颅面类型在不同年龄段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均角(即垂直向发育正常)仍是各时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萍;刘玉梅;杨伟明;余爱凤;刘芳

    目的:观察MEAW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矫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矫治特点.方法:选择0.022″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使用MEAW技术对10例Ⅲ类错(牙合)和3例前牙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结果:1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在直丝弓矫治器中使用MEAW技术矫治错(牙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FR-Ⅲ型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卫;赵宏

    目的观察用FR3矫治器矫正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矫治10例替牙早期反(牙合)病例.对治疗前、矫治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前后间隙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R3矫治器可使前伸的下颌及髁突后退,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反牙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研究

    作者:陈红;丁寅;王燕;曹猛;何勇;郭莉

    目的:用几何形态测量和传统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对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进行研究,探讨颅底在Ⅲ类错(牙合)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Ⅲ类与Ⅰ类骨面型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4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数字化后,用Procrustes重叠法和薄板曲线法这两种几何形态测量法比较Ⅲ类与Ⅰ类骨面型儿童的颅底形态.用传统头影测量法对颅底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结果:Ⅲ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相比,颅底角无明显差别;后颅底发生显著变化,长度变小、水平向向前明显缩短、向下轻度延长;前颅底长度变小,S-SE段明显向上改变.结论:Ⅲ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有自身特点;颅底形态影响Ⅲ类错(牙合)的形成.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五十五)——骨钉矫治恒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作者:刘进;郭鑫

    目的:评价骨钉在矫治恒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男7例,女4例,年龄15~29岁,平均19.5岁.第一磨牙为近中或超近中关系,侧貌为Ⅲ类凹面型,下颌不能后退,ANB≤-1.5°.错(牙合)异常表现多样,三维不调较为明显.全部病例均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均设计减数下颌双侧第三磨牙,双侧下颌颊棚区植入骨钉,用以内收下牙弓,4例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钉,用于排齐上颌牙列.结果:矫治后全部病例的软组织侧貌均有明显改善,Ⅲ类凹面型特征有所减轻,前牙反(牙合)解除,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尖牙中性关系,部分病例矫治前存在的后牙宽度不调,高度不调,(牙合)平面偏斜及牙弓矢状向不对称等异常均得到有效矫治.矫治期短17个月,长35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应用骨钉可以实现下颌牙弓分段或全牙弓整体远中移动,不需通过以直立磨牙方式获得下颌牙弓远中移动的间隙,也避免了Ⅲ类牵引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同时还适用于Ⅲ类错(牙合)伴发的三维不调病例的矫治.

  • 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后气道的二维和三维变化

    作者:邓丽嘉;贺红;Peter Ngan

    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和CBCT三维重建评估上颌快速扩缩后气道变化.方法:选择上颌发育不足的Ⅲ类儿童43例(男20,女23).患者扩弓矫治器,并按要求扩缩6周.扩缩前后分别拍摄CBCT和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测量分析,所有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和Meta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上颌扩缩后,SNA、ANS-TVL、PNS-AD1、AD2-PNS、鼻咽腔直径和PNS-Ba长度改变较为明显(P<0.001),Ba AD1和Ptm-Ba扩弓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腭咽和舌咽体积均有明显增大(P<0.005).HP、SP和SCV平面的横截面积也明显增大(P<0.005),HP平面上气道横截面积和ANS-TVL长度有相关性(r2=0.78).结论:上颌交替式快速扩缩可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增加气道容积,明显改善上颌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通气状况.

  •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敏;孙秀梅;刘淑娟;孙铸坚;张丽雯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颌骨和牙齿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对1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替牙晚期患者使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治疗后SNA、ANB、NA/PA、MP/SN、U1/SN、V-A、Ptm'-A'及前下面高显著增加,而SNB、PP/SN、L1/MP显著减小,C0-G0-Gn、Ar-Pg、G0-Pg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上颌前牵引治疗后上颌基骨明显前移并向前生长,同时伴有腭平面的逆时针旋转;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其生长暂时受到抑制;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起到代偿性掩饰作用.

  • 2×4技术联合(牙合)垫矫治替牙期假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文功

    目的 探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在矫治替牙期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对30例处于替牙期的假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选择的30例患者全部矫治成功,前牙反(牙合)纠正,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2×4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矫治替牙期的假性Ⅲ类错(牙合),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各亚型软硬组织面型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晏艳;杜熹

    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硬组织面型聚类分析,研究各亚类软硬组织面型间的差异,加深对骨性Ⅲ类错★患者面型构成的认识。方法选择344例18~25岁女性骨性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反映软硬组织面型的22项指标,根据硬组织面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各亚类软组织面型特征,进行软硬组织面型的相关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将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10个亚类,有40%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矢状面型不一致,在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基本正常和上下颌均发育不足亚组中直面型构成比接近50%。软组织面型特征与矢状骨面型关系较大,垂直骨面型特征对软组织面型影响较小。结论面部硬组织是构成软组织面型的基础,但是各亚类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组织代偿能力不同,要针对患者各自的特点设计矫治方案。

  • 应用磁力矫治器对青春期恒河猴进行Ⅲ类功能牵引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作者:赵宁;徐芸;陈扬熙;沈刚;许艳华

    目的 应用Ⅲ类磁力矫治器建立青春期恒河猴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颅面部形态学及颅面骨缝的组织学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用生长发育期雄性恒河猴6只,实验组45、90d各2只,对照组45、90d各1只.实验组配戴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用矫治器.采用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其颅颌面的形态学变化.选用颅面部6条骨缝作为观察对象,应用活体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颌位均出现明显近远中移位,90d组的变化较45 d组更为明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各骨缝均表现为明显的骨沉积,尤其是颧颌缝、腭横缝、翼腭缝、颧颞缝为明显.结论 Ⅲ类磁力矫治器可以引起上下颌骨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并可使颅面骨缝内纤维结缔组织排列方向发生变化,导致骨缝两侧新骨的大量沉积.

  • 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颌面分析

    作者: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陈柯;张栋杰;李新桂

    目的:探讨Frankel 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III类错(牙合)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III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经FRIII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牙合)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 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III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III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 上颌前方牵引加阻挡曲矫治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锡红

    目的:探讨在混合牙列期既能矫治轻,中度上颌后缩导致的Ⅲ类错(牙合),又可防止下前牙产生不必要的舌向移动的方法.方法:采用2 × 4矫治器,上颌加用Nance腭托,进行上颌前牵引,口内使用Ⅲ类牵引,在下前牙达到预定的位置后,更换下颌弓丝,弓丝上于双侧下第一恒磨牙带环颊面管前方弯阻挡曲,防止下前牙在挂Ⅲ类牵引时继续舌向移动.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前牙反牙合解除.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矫治后SNA角、S-Ptm距、A-Ptm距、ANB角明显增加,U6-Ptm距增大;治疗还引起前牙唇倾度的变化,但与第二次头颅侧位片相比较,治疗结束时L1-Mp角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矫治轻、中度上颌后缩的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时,上颌前牵引加Ⅲ类牵引是有效的方法;于下第一恒磨牙带环颊面管前方弯制阻挡曲,可防止下前牙过度舌向移动.

  • 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的X线头影测量及软硬组织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东辉;左艳萍;董福生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 名,确定22 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 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9项软组织测量值和1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LsNsLi、CmSnLs、NsLi-FH、Ls-E、Li-E 5 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敏感的、能体现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有5 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的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 正畸用颊侧多曲簧双侧矫治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潇遥;王培军;徐实谦;侯录;逯荫;徐舰

    目的 研究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开闭口过程中双侧应力值变化及规律.方法 应用双侧颊侧多曲簧空间三维测力仪模拟开闭口运动,测量并记录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双侧应力值.结果 本实验左右两侧颊侧多曲簧开闭口过程中产生的矫治力存在差异;右侧闭口位时的大压力均值(302.16±12.14)g,大开口时的大拉力均值(171.00±8.12)g;左侧闭口位时的大压力均值(370.00±10.10)g,大开口时的大拉力值(133.40±10.67)g.结论 临床应用中需在患者戴用矫治器前,对两侧颊侧多曲簧进行加力调整;应用过程中需限制患者开口度.

3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