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C注射液颜色、PH值及含量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杨丽敏;高梅英;申迎

    实验主要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颜色、PH值及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我们经多批实验发现,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其颜色、PH值及含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实验找到了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严格控制的条件,从而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

  • 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用于皮试消毒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君芳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 C 注射液消毒对提高皮试判断准确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在使用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前须行皮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皮肤两遍,干后行正规皮试操作,然后行维生素 C 注射液褪色;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干后行皮试操作。结果观察组8例皮试阳性,对照组16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患者均在对侧手再次行对照实验,假阳性数分别为0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C 注射液用于皮肤消毒与褪色,明显提高了皮试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亚甲蓝联合维生素C治疗儿童肠源性紫绀2例

    作者:李丹;刘学春

    2例肠源性紫绀患儿给予亚甲蓝注射液及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亚甲蓝注射液及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儿童肠源性紫绀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儿紫绀症状,有效地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时缓解患儿的痛苦.

  • 黄芪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文;丛军兹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休息、抗感染、营养心肌、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维生素C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效.

  • 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禁忌文献调查和护理意见

    作者:刘桂珍;于秀华;段大航

    维生素C注射液是无色透明液体.维生素C也是一种普通维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代谢,临床上可治疗坏血病,用于创伤、手术后及能使骨折促进愈合、有增强肝功能、增加机体抵杭力、降低胆同醉、治疗缺铁性贫血、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抗过敏作用.

  • 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实效分析

    作者:王志飞;霍剑;谢雁鸣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是否会提高治愈率.方法:基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HIS数据,应用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并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与未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愈率上的差别.结果: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用与未联用2组在治愈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并不能提高治愈率.

  • 贝美格注射液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比较

    作者:薛丽萍;贾丽丹

    目的:观察比较贝美格(美解眠)注射液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在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疗效.方法:在都用维生素C注射液5.0g qd iv的同时,贝美格注射液,应用贝美格注射液100mg qd iv.同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mg qd iv比较.结果:贝美格(美解眠)注射液由昏迷到清醒的平均时间为2.14小时.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平均时间为2.48小时.结论:贝美格(美解眠)注射液在解救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时,效果优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 维生素C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林晓琳

    目的 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3%)与对照组(9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C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及单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相当,但联合用药可缩短住院时间.

  • HPLC法测定维生素C制剂

    作者:李文玉;李虎将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注射液及维生素C丸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建立HPLC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5∶9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42nm.维生素C进样量在0.0618~0.556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100.0%,RSD为0.33%.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维生素C多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维生素C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检验

    目的:探讨维生素C与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检验的方法。方法分别测定维生素C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鉴别。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

    作者:刘国如;刘永锁;陈振玲;王伟;丰廷宗;周毓瑾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1∶1,磷酸调至pH 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结果:维生素C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9 560X-21 310(r=0.999 5),线性范围为5~3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30%(n=9,RSD为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 环丙沙星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压疮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梅贞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Ⅱ,Ⅲ,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临床60例Ⅱ,Ⅲ,Ⅳ期压疮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湿敷创面,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无菌清创换药处理,将两组病例在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对于Ⅱ,Ⅲ,Ⅳ期压疮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研究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压疮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探讨

    作者:柴振平;段江涛;郑淑艳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 浅谈维生素C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

    作者:温红;王结铭

    维生素C注射液是临床使用很广泛的药物,很多临床医师认为维生素C无毒无明显的付作业,所以就很少考虑维生素C注射液和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甚至可以说把维生素C当成了"万能药".从化学结构看,维生素C具有"连烯二醇内酯"结构,所以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比较强的酸性,PH大约是5.6-6.0.

  • HPLC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作者:王奇年

    目的::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优点。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色谱柱:Boston BosChrom Amino 5μm,柱长250mm,柱径4.6mm),流动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值至2.4)-乙腈(30∶70),柱温:35℃,流速:1.0mL·min-1,波长为246nm。结果:维生素C在9.97~39.88μg·m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8%。结论:由于维生素C在波长246nm处有大吸收峰,确定246nm为本实验的测定波长。维生素C具有水解性及强还原性,但其在酸性介质中由于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及生成单钠盐所以不致发生水解,故本文选取流动相A[0.5%亚硫酸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4)]稀释配备维生素C溶液,维持其稳定性。另外,由于维生素C对光不稳定,故在检验操作及储存中应注意避光处理。实验表明,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合作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 维生素C注射液与两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张念森;冯萍;胡小梅;朱学凯;廉倩倩;牛玉美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混合后,24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碘量法分别测定维生素K1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在室温下,24h维生素C和维生素K1的配伍液出现浑浊;而与肌苷注射液的配伍外观无变化,但pH值及含量有变化,就是溶液的稳定性发生变化。结论:在室温下24h内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禁忌,维生素C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不宜配伍。

  • 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药液外渗的效果分析

    作者:何卫红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药液外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药液外渗(静滴甘露醇)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应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热敷,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湿敷,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药液外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谌丽芳

    通过多批次的实验,考查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

  • 不同稳定剂对12.5%维生素C注射液降解变色的影响

    作者:周丽;费建军;李德辉

    12.5%维生素C注射液为临床常用制剂,其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标准.中国药典在颜色项下规定:“稀释成每1ml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按分光光度法在420nm的波长外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6.”但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当吸收度超过0.03时,即带有目视可见的颜色,已经不能销售和使用.为保证该品在贮存一定时间后仍能销售和使用,我们选用了4种稳定剂组成8个配方,制成的制剂经24个月的室温贮存后检查含量和颜色,经分析认为5号配方较好,现报道如下.

  • 活性炭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作者:郭丽霞

    目的:考察加入不同量活性炭、不同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在配制的维生素C注射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影响注射液含量的主要因素,寻找优生产工艺.结果: 随着活性炭投入量的增加,注射液中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虽然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会使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但不及活性炭的影响.结论: 配制维生素C注射液应结合生产实践及根据活性炭用量,适当增加维生素C投料量及调整因素与水平的组合,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三因素三水平的佳组合,即活性炭用量为0.05% g/mL、加热温度为30℃和加热时间为10 min是配制维生素C注射液的佳工艺条件.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