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鄯科明;李天一;濮吉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活性.为发现此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考察了15种带有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的2,4-二氨基喹唑啉衍生物7a~70的抑菌活性.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底物与酶的结合能进行预测,并用标准2倍稀释法测定这15种化合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相比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7a、7g和7k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MIC均≤1 mg/mL.进一步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筛选模型对7a、7g和7k进行分子水平抑菌实验,分别测定其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50),发现化合物7k具有佳抑制活性(IC50为4.97×10-2 mg/mL).此外,对15种化合物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侧链对抑菌活性有贡献.这一研究有望为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 万古霉素低抑菌浓度与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万古霉素治疗失败关系分析

    作者:Lodise TP;Graves J;Evans A;陈钊

    尽管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在体外仍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但临床医师开始质疑是否应该继续应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引起的感染.很多研究表明万古霉素对 MRSA的MIC已高达CLSI 的敏感性范围的上限2 mg/L.

  • 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监测(1)

    作者:洪秀华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前者是真菌、放线菌、细菌等的代谢产物,在高度稀释下对其特定细菌或肿瘤细胞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后者指经化学改造的半合成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 羧甲基壳聚糖锌复合材料对常见致龋菌的抑菌作用

    作者:吴园园;宋佳;邓婧;潘克清;刘学玉;许海平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锌(carboxymethyl chitosan zinc,CMCSZ)及羧甲基壳聚糖锌-活性肽复合材料(carboxymethyl chitosan zinc-active peptide complex material, CMCSZP)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MCSZ和CMCSZP对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的小抑菌浓度,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活性肽、CMCSZ和CMCSZP的抑菌环直径,比较CMCSZ和CMCSZP抑菌活性的差别,并观察pH值、温度、光照对抑菌药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性肽、CMCSZ和CMCSZP对所选口腔常见致龋菌均具有抑菌活性,CMCSZ/CMCSZP对4种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250、1250、2500 mg/L,且同等浓度下,CMCSZP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CMCSZ(P<0.05).酸性条件有利于增强CMCSZ的抑菌活性,但对CMCSZP无显著作用(P<0.05).CMCSZ与CMCSZP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P<0.05),但抑菌活性随水浴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达到85℃时其抑菌活性消失(P<0.05).结论:CMCSZ和CMCSZP对4种致龋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但热稳定性较差.本研究为CMCSZ和CMCSZP在龋病预防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不同氢氧化钙制剂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杀菌效果

    作者:都婷婷;仇丽鸿;贾舸;杨谛;郭艳

    目的:比较Endocal、Calxyl、国产氢氧化钙糊剂、Vitapex 4种氢氧化钙制剂对牙髓根尖周主要致病菌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os endodontalis,P.e)活性的影响.方法:(1)通过动态比浊法比较在直接接触条件下不同氢氧化钙制剂不同作用时间对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抑制作用.(2)选取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85颗,经根管预备、高压消毒灭菌后,置入P.e菌悬液,建立牙髓卟啉单胞菌感染模型.将模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5组,即Endocal组、Calxyl组、国产氢氧化钙糊剂组、Vitapex组、无菌去离子水对照组.分别于封药前和封药7d后,用无菌纸捻在根管中取样,细菌培养计数菌落,并完成细菌24h回复实验.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ndocal、Calxyl、国产氢氧化钙糊剂、Vitapex均能有效减少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数量(P<0.05),细菌清除率均达95%以上.动态比浊法检测结果显示,Endocal、国产氢氧化钙糊剂抑菌作用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培养法结果显示,Endocal组细菌清除率显著大于Vitapex组(P<0.05).结论:Endocal 、Calxyl、国产氢氧化钙糊剂、Vitapex 4种药物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Endocal的抗菌作用优于Vitapex.

  • 壳聚糖基温敏水凝胶对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吉秋霞;邓婧;于新波;徐全臣;许晓燕

    目的:评价壳聚糖一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CS-HTCC/GP)温敏水凝胶对3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CS-HTCC/GP温敏水凝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环直径.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CS-HTCC/GP温敏水凝胶对牙周常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与抗菌剂联合后,无论是水凝胶基质还是抗菌剂,抑菌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CS-HTCC/GP温敏水凝胶不仅作为药物载体参与组成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同时作为活性因子参与抑菌过程.

  • 6-取代胺基嘌呤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陆鸿飞;陆明

    鸟嘌呤经酰化、氯化并水解得2-氨基-6-氯嘌呤,与苄硫醇反应所得2-氨基-6-苯甲硫基嘌呤,再与取代胺反应制得6-取代胺摹嘌呤衍生物1a~1d.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a~1d对稻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较好,1b、1c和1d对黑曲酶抗菌活性较好,1c和1d对热带假丝酵母抗菌活性较好.

  • 基于易错PCR的菌丝霉素的定向进化

    作者:张琪;胡又佳;陈习平;谢丽萍

    以菌丝霉素成熟肽经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的基因为基础,采用易错PCR技术,使用低保真的Taq酶,调整Mg2+浓度、添加Mn2+,改变PCR扩增程序,获得易错PCR产物.经克隆、转化后,挑取200株突变体进行测序鉴定,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筛得突变体M-1.基因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M-1中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使得31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变成精氨酸(Arg).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模拟显示,突变位点位于蛋白质的β折叠上,靠近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由疏水性变成极性,推测更有利于与lipid Ⅱ的特异性结合,增强抑菌活性.本研究还对突变体小肽M-1进行了分离纯化.抑菌活性试验表明,突变体小肽M-1的抑菌活性是菌丝霉素的2倍.

  • 菌丝霉素的高效表达、纯化及活性

    作者:梁文;胡又佳;朱宝泉;谢丽萍

    将来自腐生子囊菌中的菌丝霉素成熟肽基因经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pET32a(+)载体中,构建了含His-tag标签和TEV酶识别位点的菌丝霉素表达质粒pYG330,使含菌丝霉素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建立了菌丝霉素的纯化路线,将融合蛋白进行TEV酶切后脱盐再进行亲和色谱分离,收集目的蛋白冻干浓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获得纯度72%的目的多肽.纯化所得菌丝霉素对临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2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 禹州漏芦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

    作者:李喜凤;胡利欣;张伟晓;王优湑;安硕

    优化禹州漏芦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收率为指标,以药材粒度、加水倍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佳提取条件:药材粉碎粒径65目,加10倍量水,浸泡lh,提取时间5h,挥发油收率0.67%.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禹州漏芦挥发油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其对5种受试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MIC均低于5g/ml,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低,为0.106 g/ml.

  • 结核分枝杆菌多聚磷酸盐激酶2核酸适配体的抗结核效果评价

    作者: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刘静姝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多聚磷酸盐激酶2(polyphosphate kinase 2,PPK2)核酸适配体对体外MTB的抑菌效果.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TB PPK2与呼吸道部分常见病原菌的同源性,构建PPK2进化树.通过酶联寡核苷酸分析(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assay,ELONA)测定PPK2核酸适配体与MTB标准株H37Rv、卡介苗(BCG)、耻垢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结合亲和力.将PPK2核酸适配体加入血清中孵育24 h,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在血清中的生物稳定性.采用微量刃天青显色法测定PPK2核酸适配体对H37Rv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H37Rv与1μ.mol/L的PPK2核酸适配体在罗氏培养基上培养10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运用酶标仪测定与不同浓度的PPK2核酸适配体共培养10d后H37Rv菌液的D(600 nm)值,观察PPK2核酸适配体对H37Rv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的PPK2进化树显示,H37Rv的PPK2蛋白与呼吸道部分常见病原菌亲缘性较远,与铜绿假单胞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近.ELONA测定结果显示PPK2核酸适配体能与H37Rv选择性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PPK2核酸适配体在血清中至少稳定存在8h.PPK2核酸适配体对H37Rv的MIC为50 nmol/L.罗氏培养基菌落生长结果显示PPK2适配体对H37Rv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生长抑制试验表明随着PPK2核酸适配体浓度增加,H37Rv的D(600 nm)呈现下降趋势,说明PPK2核酸适配体对H37Rv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结论·PPK2核酸适配体对体外H37Rv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

  • 金钱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赵超;张前军;关永霞;朱海燕;杨付梅;杨小生

    目的:研究金钱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蒲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K-B纸片法探讨金钱蒲挥发油对多种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共鉴定了金钱蒲挥发油的39个成分,占金钱蒲挥发油成分的88.58%.且发现金钱蒲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金钱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重组人溶菌酶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沈悦;李国才

    人溶菌酶(hLYZ)又称胞壁质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粘多糖的β1~4糖苷键,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直接的溶解作用,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补体的参与下,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间接的溶解作用.用于临床治疗, hLYZ具有消炎、消肿、组织修复、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和分解脓液等药理作用.hLYZ还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作用,并能与DNA、RNA和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而使病毒失活[1].

  • 舒巴坦单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褚少朋;邵海枫;李珍大;王卫萍;曹红琴

    目的探讨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舒巴坦联合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中,舒巴坦发挥何种作用.方法将舒巴坦配制成10μg/片和30μg/片2种浓度的纸片,应用K-B法检测舒巴坦单剂纸片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增加了舒巴坦分别与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等6种药物组成的复合纸片.并选择菌株进行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试验,用革兰染色法和电镜观察鲍曼不动杆菌的菌体及细胞壁的改变.结果无论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还是另外6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与舒巴坦的组合制剂的抑菌圈直径与舒巴坦单剂的抑菌圈直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革兰染色光镜下可见菌体改变为长丝状,电镜下可见在亚抑菌浓度时细胞壁缺失.结论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试验显示,舒巴坦对该菌的细胞壁损伤在复合制剂中起主要作用,和舒巴坦与何种主药组合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无明显相关性.

  • 一株青藏高原来源的链霉菌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分析

    作者:黄青兰;袁文婧;庄原;罗清;彭程;叶波平

    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将一株分离自中国青藏高原土壤的菌株167-2-28鉴定为链霉菌属放线菌.菌株167-2-28为革兰氏阳性菌,在高氏合成琼脂培养基上,基内菌丝呈红褐色,气生菌丝为灰粉色,产生浅褐色可溶性色素,孢子链为螺旋形,孢子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7 ~0.8)μm×(1.0~1.4)μm.菌株167-2-28的DNA G+C含量为68.3 mol%,以MK-9 (H6)为主要呼吸醌,其细胞中主要的脂肪酸为iso-C16∶0(18.6%)、anteiso-C15∶0(16.6%)、anteiso-C17∶0(11.5%)和summed feature 3(C16:1 ω7c/iso-C15∶0-2OH)(14.2%).对16s rRNA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S.novaecaesareae NBRC 13368T(99.57%)、S.phaeoluteigriseus ISP 5182T(99.28%)和S.pseudovenezuelae NBRC 12904T (99.21%)等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与菌株S.novaecaesareae ATCC 27452T的主要区别在于:菌株167-2-28在ISP3、ISP4、ISP5和ISP7培养基上可产生气生菌丝,并能产生H2S和利用柠檬酸.初步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67-2-28在高氏合成培养基中培养时,获得的乙酸乙酯提取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黑曲霉有较弱的拮抗活性,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32,16,50,100 μg/mL和>500 μg/mL;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和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 马尾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张杰;李俊峰;张贝贝;范真真;叶志青;刘文洪

    分离马尾杉内生真菌,并筛选其具抑菌活性菌株.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实验分离获得马尾杉内生真菌28株,其中叶4株,叶鞘12株,茎9株,根3株.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28株菌中,17株菌的菌丝染色呈紫色(60.71%),11株菌染色呈红色(39.29%),各菌的菌丝形态和孢子形态各异.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所得28株马尾杉内生真菌,有11株至少能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39.29%,其中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马尾杉中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有些内生菌能产生抑菌活性代谢产物,可以进一步对这些代谢产物开展研究,为微生物药物资源的开发提供前期的物质基础.

  • 红海榄根际土壤中短小芽孢杆菌菌株DH-11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的分析

    作者:刘冰;彭海燕;赵瑞;李谦;叶波平

    根据菌体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一株分离自中国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红海榄根际土壤的细菌菌株DH-11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strain DH-11).菌株DH-11是一种革兰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0.6)μm×(0.7 ~ 1.5) μm,卵圆形芽孢侧端生.其细胞中的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和Anteiso-C 15:0,它们的含量占菌体总脂肪酸含量的47.49%和26.21%,其它脂肪酸还包括Iso-C17:1(7.27%)、Anteiso-C17∶ 0(6.92%)、C16∶1 N Alcohol(3.45%)以及C16∶ 0(2.33%)等.与已报道的短小芽孢杆菌菌株B.pumilus ATCC 7061的不同之处在于:菌株DH-11不能利用木糖和甘露醇产酸,且硝酸盐还原呈阳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菌株DH-11在改良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时,获得的培养液及其提取浸膏不能抑制革兰阴性细菌Escherichia coli和Pseudomonas aeruginosus的生长,但对革兰阳性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和Sarcina lutea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发酵液浸膏1和浸膏2对上述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0和250 μg/mL,浸膏2还可抑制真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其MIC为500 μg/mL.

  • 人β-防御素DEFB113的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

    作者:董靖;于合国;刁华;郭晨云;林东海

    DEFB113为人β-防御素家族新成员,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索一种可以较低成本和较高产量表达活性DEFB113多肽的方法,将编码DEFB113成熟肽的序列克隆到载体pTWIN1上,并转化至E.coliBL21 (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重组载体中融合标签的几丁质结合域(CBD)和内含肽(intein)分别使亲和层析纯化和融合标签自剪切一步完成.终得到DEFB113多肽的产率为6~7 mg/LLB.经活性鉴定,该重组DEFB113多肽对于S.aureus,E.coli K12D31和C.albicans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DEFB113无明显的溶血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多肽抗生素.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EFB113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它人β-防御素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低分子质量蚯蚓纤溶酶的获得及其活性研究

    作者:张汶婕;何晓冬;蒋企洲;何执中;尚广东;张玉彬;王旻

    分离纯化出两种M_r较小的蚯蚓纤溶酶组分,并进行了部分氨基酸序列测定及初步的药理活性研究.以新鲜赤子爱胜蚓为原料,通过超滤、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得到两电泳纯组分,M_r分别为20 k与9 k,纤维平板法测得其比活分别为96 IU/mg与10 IU/mg,部分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20 k组分与已知蚯蚓纤溶酶gi| 157931564有很强的同源性,9 k组分与水蛭的神经血蓝蛋白具同源性.药理实验表明,两组分均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t-PA.抑菌实验表明,两组分及蚯蚓水提液中M_r 4~10 k部分均具有广泛抗菌谱且抑菌效果4~10 k部分>F2>F1.

  • 海洋放线菌M324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初报

    作者:杨臻峥;邢莹莹;奚涛

    M324是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沿海海泥中分离出的一株放线菌,能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物质.文章报道了对该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其抑菌活性产物的粗提取和部分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发现海洋放线菌M324为灰菌素链霉菌的一个新菌株.归属球孢哑群;抗菌物质具有强极性,易溶于水和二甲基亚砜,微溶于甲醇和乙醇.能够被弱极性大孔树脂所吸附,并能用低浓度甲醇溶液解吸;活性物质中有糖环结构,为一种中性糖苷类抗生素.

457 条记录 10/23 页 « 12...78910111213...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