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中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黄富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黄体酮,5~10mg,1次/d,注射4~6d;安宫黄体酮片,8~10mg/次,每6~8h服药1次,连续服用3~4次止血后逐渐减量,每3d减1次,每次按1/3递减至维持剂量4~6mg,维持10M2d;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止血效果在撤退出血停止后出现);丙酸睾酮,25~50mg/次,肌注,隔日1次,共3d,撤退出血时不应再用雌、孕激素.治疗组42例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党参、炙甘草各15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升麻各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头痛加川芎、藁本、蔓荆子、细辛以散风止痛;腹中痛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咳嗽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气滞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1剂/d,水煎100mL,早晚空腹时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个月经周期),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头痛1例,头晕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5%;治疗组5例,头痛2例,头晕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9%.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作者:李立梅;刘菊红

    人工流产手术虽安全、有效、简便、快速,但对妇女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故长期以来国内外均致力于药物抗早孕的研究.1971年前列腺素(PG)首先开始应用于抗早孕,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先后研究中草药配伍15-甲基PGF2α甲酯抗早孕,1977年首次应用甾体药物三烯高诺酮(R 2323)配伍PG抗早孕,继而有丙酸睾酮配伍PG抗早孕,均取得很好效果.80年代米非司酮的问世,使药物抗早孕有了新的进展.我国于1985年合成米非司酮,1993年引入米索前列腺醇,两者联合抗早孕为现今临床药物流产公认的有效措施.但由于药物副作用及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临床仍致力于研究各种药物配伍方案,以提高流产成功率和安全性.

  • 益母草总碱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作者:刘绍龑;白明;纪晓宁;张颖;苗明三

    目的:探讨益母草总碱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连续3周sc丙酸睾酮5 mg·kg-1·d-1,造前列腺增生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5组,分别ig 160,80,40 mg·kg-1的益母草总碱液,450 mg· kg-1癃闭舒胶囊混悬液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另设一组空白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1h后处死小鼠,观察益母草总碱对前列腺指数,对前列腺、睾丸、附睾、胸腺、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前列腺增生模型组比,益母草总碱160,80,40mg·kg-1可显著降低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前列腺指数,前列腺指数分别为(0.53 ±0.14),(0.51±0.11),(0.64±0.18)mg·g-1;可显著减改善前列腺增生伴发的睾丸、附睾病变;益母草总碱160,80,40 mg·kg-1可显著改善前列腺增生伴发的胸腺、脾脏萎缩,胸腺皮质厚度及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4.16 ±2.22),(26.28 ±3.20),(26.32±3.31)μm及(60.3±4.5),(68.2±5.2),(53.3±4.2)个,脾小结及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4.18 ±2.32),(16.14±3.04),(29.26±3.52)μm及(17.2±2.0),(15.3±3.1),(28.3±3.4)个.结论:益母草总碱对丙酸睾酮所致的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有好的治疗作用.

  • 乌鸡白凤丸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作者:刘绍龑;佐艇;白明;苗明三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去势,连续3周sc丙酸睾酮5mg·kg-1·d-1,造前列腺增生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5组,分别ig 9,4.5,2.25 g·kg-1的乌鸡白凤丸混悬液,450 mg·kg-1癃闭舒胶囊混悬液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另设一组空白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2h后处死小鼠,观察乌鸡白凤丸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前列腺增生模型组比,乌鸡白凤丸9,4.5,2.25 g·kg-1剂量可显著降低前列腺增生模型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血清睾酮水平及雌二醇水平分别为(2 713.2±1 282.8),(3 767.2±1044.9),(4350.2±1 632.9)nmol·L-1及(131.9±36.0),(78.4±34.9),(80.2±26.2)nmol· L-1.乌鸡白凤丸9,4.5,2.25 g·kg-1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前列腺指数,使前列腺增生显著减轻,前列腺腺体密度分别为(5.1±0.4),(4.2±0.3),(6.8±0.4);乌鸡白凤丸9,4.5,2.25 g.kg-1剂量可使胸腺显著增厚,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乌鸡白凤丸对丙酸睾酮所致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有好的治疗作用.

  • 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近年来,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现有前列腺增生模型多为病理性,且以西医指标为主.在基于前列腺增生模型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及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 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87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睿;刘晓明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米非司酮,另一组联合丙酸睾酮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其肿瘤大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均疗效显著,两组问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疗效确切,联用丙酸睾酮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十一丙酸睾酮对胃上皮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黄海力;吴本俨;徐世平

    目的:观察十一丙酸睾酮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及正常胃上皮细胞株HFI-145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十一丙酸睾酮作用细胞,MTT方法研究生长状况,FCM观察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比较不同浓度作用组间差异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0.0 004-0.4μmol/L十一丙酸睾酮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对HFI-145细胞作用不明显;4μmol/L浓度对两种细胞均产生抑制,有时间依赖性,作用3 d抑制率分别达到17%和27%,4 pmol/L用药组细胞的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FCM以及TUNEL未发现凋亡百分比的改变.结论:高浓度十一丙酸睾酮通过阻滞细胞于G0/G1期抑制胃上皮细胞生长,低浓度促进胃癌上皮细胞生长可能对胃癌的发展及预后产生影响.

  • 丙酸睾酮预处理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占魁;赵春燕;冯晋兴;沈凌;柯华

    目的 观察丙酸睾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T)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皮质及海马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及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新生3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24);②HIBD组(n=24),③T预处理组(n=24).T预处理组大鼠于3 d龄时给予T预处理.HIBD组和T预处理组大鼠于7 d龄时进行HIBD模型制作.于缺氧缺血(HI)后12 h,24 h,72 h,7 d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及应用Nissl染色法测定神经元数目,间接检测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并于HI后24 h,72 h,7 d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AR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HIBD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细胞数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T预处理组神经元坏死较HIBD组有所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缺血侧(左侧)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结构较完整,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均较HIBD组轻,细胞凋亡少见.HI后24 h,72 h和7 d,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仅见极少量AR阳性细胞表达,而T预处理组大鼠于HI后24 h和72 h AR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 T预处理可明显增加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AR的表达水平,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丙酸睾酮埋植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杨丹;邢青峰;王玲;马建忠

    目的观察丙酸睾酮埋植剂在家兔体内的释放过程,同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将自制的丙酸睾酮埋植剂植入家兔皮下,用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睾酮含量,并用3P87软件估算了药动学参数.结果丙酸睾酮埋植剂在家兔体内释放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为4.65 ng*mL-1,tmax为4.12 h.取出埋植剂后,血药浓度下降迅速,t1/2为0.24 h,清除率123.88 mL*h-1.结论认为用硅胶囊控制丙酸睾酮在动物体内的释放是可行的.

  • 4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HIFU治疗的 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张小梅

    目的 研究分析丙酸睾酮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丙酸睾酮,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SH、LH、E2、H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团状强回声患者人数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多,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丙酸睾酮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应推广采纳.

  • 丙酸睾酮在药物流产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查向荣;高红琼

    自20世纪90年代米非司酮问世,药物终止早孕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简称药物流产)已被证实有效率达90%以上.但在临床中发现其突出的缺点是绒毛与蜕膜组织不能一次排清,以致阴道长期流血并潜在不全流产引起大出血的危险.为进一步探讨药物流产安全性,降低手术清官率,减少阴道出血,我们在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对120例早孕健康妇女给予单纯药物流产和药物流产联合应用丙酸睾酮,观察比较流产效果和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 酒精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芦春斌;仇平乐;孔绮君;朱倍倍;李春梦;刘标

    目的:探讨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BPH)的作用及其生殖毒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系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c大豆油25 mg/(kg·d),ig蒸馏水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酒精7 d和21 d组(AL7和AL21,ig 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7 d和21 d组(TP7和TP21,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连续处理7 d、21 d),丙酸睾酮+酒精7 d组(TP+AL7,sc丙酸睾酮注射液25 mg/(kg·d),ig50°白酒7.5 ml/(kg·d),连续处理7 d),每组10只.末次处理24 h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前列腺和睾丸系数,检测精子参数,测定睾丸和前列腺组织中自由基水平、抗氧化能力,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TP7 d组、AL7和AL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显著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显著降低、前列腺和睾丸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Px酶活力显著下降(P均<0.05);与TP21 d组相比,TP+AL7 d组的前列腺系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酸睾酮和酒精共同处理7 d就可以达到典型的前列腺增生(BPH)状态,并引起睾丸及精子的损伤,导致生殖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说明酒精对丙酸睾酮引起的小鼠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田河林;许忠新;张莽;悦随士;赵如同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连续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 mg/kg)4周后处死动物,分离前列腺,测量前列腺体积和湿质量,计算前列腺指数.结果 与丙酸睾酮组相比,雌二醇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湿质量和前列腺指数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 雌二醇不能抑制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

  • 外阴硬化性苔藓的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孟祥娜;齐向芳

    目的 观察外阴硬化性苔藓疾病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以来我科门诊就诊的3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1例理想,8例良好,1例效果较差.结论 对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治疗要根据年龄、病情综合分析,科学选择药物,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 38例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酮对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酮对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疗效显著。

  • 丙酸睾酮致BPH动物模型的评价及针刺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许军峰;杨兆钢

    探讨丙酸辛酮所致BPH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及针刺对BPH动物模型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丙酸睾酮肌注法造模,针刺秩边穴进行干预,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E2水平。结果,丙酸睾酮可引起大鼠的前列腺发生增生改变,针刺可以改善其病理变化,降低血清T,促进E2的生成。说明丙酸辜酮可以使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发生紊乱。引起前列腺增生;针刺可以调节大鼠的性激素紊乱过程,抑制其病理变化,从而起到防治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 双参克癃方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

    作者:黄维洁;戚虎昶;徐锦龙;张如松

    目的:研究双参克癃方抗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给去势大鼠每日皮下注射丙酸睾酮的方法制造前列腺增生模型,通过测定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含量变化,并通过对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增生程度评分、计算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皱褶指数来评价药效.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克癃方水提醇沉液可显著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以及血清酸性磷酸酶含量(P<0.01),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的增殖,并降低大鼠腺体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皱褶指数(P<0.01).结论:双参克癃方水提醇沉样液对前列腺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

  • 泪腺上皮细胞凋亡与丙酸睾酮的抑制效应

    作者:谯雁彬;赵敏;陈向晖;谢敏

    目的:分析丙酸睾酮抑制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为干眼症的性激素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二三月龄新西兰健康白色家兔30只,无眼疾,雌性,体质量1.5~2.5 kg.丙酸睾酮(产品批号:020902,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用DMSO配成储存液,-70℃保存.分析纯过氧化氢购自北方同正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②实验方法: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家兔,按常规无菌操作行泪腺摘除术,酶消化法分离兔泪腺上皮细胞.取二三代培养的泪腺上皮细胞,按约1×108 L-1密度接种于预置小玻片的24孔板内,培养4 d后,加入浓度为1×10-8,1×10-7,1×10-6,1×10-5mol/L丙酸睾酮,继续培养24 h,另以未加丙酸睾酮的培养液培养的同期传代的泪腺上皮细胞作空白对照.培养24 h后,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 H2O2于不同浓度丙酸睾酮组继续培养60 min,另以未加丙酸睾酮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的同期传代的泪腺上皮细胞作对照.③实验评估:应用TUNEL法检测泪腺上皮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泪腺上皮细胞Bax和Bcl-2表达.结果:①丙酸睾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单纯加入100 μmol/L H2O2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丙酸睾酮组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且丙酸睾酮的抗凋亡作用呈现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15.15±1.05)%,(13.94±0.73)%,(12.51±0.91)%,(10.63±0.78)%,(8.19±0.85)%,P<0.01].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单纯加100 μmol/L H2O2组相比较,同时加入1×10-8,1×10-7,1×10-6,1×10-5mol/L丙酸睾酮各组均可使泪腺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增强和Bax的表达明显减弱,且与丙酸睾酮的剂量呈正相关(Bcl-2:0.92±0.10,1.01±0.08,1.12±0.06,1.24±0.12,1.37±0.11;Bax:2.28±0.09,2.17±0.11,2.06±0.07,1.91±0.13,1.77±0.10,P<0.01).结论:丙酸睾酮抑制泪腺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凋亡调节相关基因Bcl-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有关.

  • 小鼠日龄对丙酸睾酮制备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作者:顾刚妹;陈慧;沈静琳;刘昌林;谢青华

    目的:考察不同日龄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的影响.方法:给不同日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灌服吐温-80和丙酸睾丸酮乳剂,给60~70日龄小鼠的不同实验组分别灌服和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以前列腺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并解剖观察前列腺外观.结果:对于45~55日龄的小鼠,丙酸睾丸酮灌胃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了显著差异,对于60~70日龄的小鼠,皮下注射睾酮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日龄的小鼠对丙酸睾丸酮的敏感程度不同,对60~70日龄的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宜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或加大灌胃的剂量.

  • 红外光理疗联合丙酸睾酮治疗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100例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秦月慧;王生贵;曾有乘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quamous cell hyperplasia)是外阴局部皮肤和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过去称之为"外阴白斑"或"增生性营养不良".1987年国际外阴病研究协会与国际妇科病理学家学会共同商讨决定更名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