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曾岩;马越;孙垂国;李危石;陈仲强;齐强;郭昭庆

    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实时盆底括约肌肌电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司徒杰;温星桥;张浩;胡成;高新

    目的 通过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实时用NIM-ResponseTM肌电监测仪监测盆底括约肌电活动,了解控尿神经的分布,以便术中保护控尿神经,提高术后控尿效果;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控尿情况,评价实时监测技术在保护控尿神经方面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2a~T3a纳入研究.将这些术前控尿正常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其中A组(神经监测组)利用NIM-ResponseTM肌电监测仪对以上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底括约肌电活动进行术中实时监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全麻,避免术中使用肌松药.接地电极接于上臂,探测电极置于肛门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术中在前列腺邻近结构处以神经刺激探针以高5 mA电流刺激和探测证实控尿神经在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周围行程及功能状态,通过避免电切电凝破坏控尿神经邻近结构达到保护其免受损伤的目的.B组(非神经监测组)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比术前、术后拔尿管后24 h、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控尿情况,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尿垫试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两组拔尿管后24 h完全控尿率有显著差异(65.0%vs 37.5%,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控尿率则无差异(80.0%vs 75.0%,P>0.05和92.5%vs 90.0%,P>0.05).术后30 d尿动力学检查证实80例患者前列腺部尿道控制带阻力消失,尿道闭合压正常存在,括约肌肌电正常存在.膀胱镜见40例患者尿道括约肌结构存在,镜下括约肌收缩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盆底括约肌电活动实时监测,对控尿神经的解剖及功能分布有较强的准确性,可加快术后控尿功能恢复.

  •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EABR监测的应用

    作者: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的方法 ,以了解耳蜗电刺激下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反应情况.方法 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3.6岁,语前聋患者14例,语后聋患者6例.全麻后安置体表记录电极,将PPS与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并选定听觉诱发电位仪的外触发模式.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先行常规NRT监测,然后将NRT刺激参数改为EABR模式,采用Basic双极刺激,脉宽50 μ s,强度由200 CL起以10 CL为步长递减至反应阈值.结果 20例患者均记录到EABR,阈上20 CL时Ⅲ波、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 ms、3.96±0.41 ms.相同刺激条件下的EABR反应平均阈值为148.46±11.63 CL,NRT反应平均阈值为160.72±13.56 CL.一例脑白质轻度发育异常患儿,术中NRT波形引出良好,EABR Ⅰ~Ⅳ波分化良好,Ⅴ波波形低钝,Ⅴ波/Ⅲ波振幅比<1/2,考虑可能存在耳蜗核上性神经发育不良,现正在语言康复训练随访中.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比NRT能提供更完整的、更接近听觉中枢的神经反应信息,能更进一步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以期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坚;朱乐乐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高危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68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神经监测技术显露喉返神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应运神经监测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行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术后喉返神经是否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5.6%),均为暂时性损害;对照组喉返神经损害4例(12.5%),其中3例为暂时性损害,1例为永久性损害.对照组喉返神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对于风险高的甲状腺手术,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显露喉返神经可降低喉返神经损害发生率.

  •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效乾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 术中神经监测在复杂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钟敏;蔡珺;何敏芝;罗颖;罗定存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al monitoring,IONM)对预防复杂性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12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美国NIM-Response 3.0神经监测仪于术中探测喉返神经走形区域以指导颈段喉返神经全程暴露,并于术中不同时段监测喉返神经功能.结果 在112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术中成功解剖喉返神经199条,术中成功实现喉返神经监测101例,成功率90.2%,术毕全组未发生明显的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IONM是复杂性甲状腺手术的有力助手,手术室护士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神经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相互配合,有利于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兴华;王传峰;朱晓东;马辉;白玉树;李明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 喉返神经实时监测技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华;付利军;李利文;郑守华;邱新光

    目的:探讨利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喉返神经技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中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进行喉返神经实时监测,并帮助寻找、鉴定喉返神经。结果100例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共成功探测并显露喉返神经190条,10例术前已证实有单侧声带麻痹患者术中未能探查到该侧喉返神经,190条喉返神经中成功寻找并鉴定179条,功能完整无损伤,11条因肿瘤侵犯予以剥离,术后11例患者新发声嘶,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结论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利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实时监测喉返神经有助于快速准确寻找、解剖和辨认喉返神经,并进一步客观评估喉返神经的功能,从而指导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 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作者:何红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叉神经监测、术中面听神经监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a面神经功能分级与术末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意义在于减少对患者颅神经及脑干损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远期影响

    作者:徐静;王晓辉;胡亚平

    目的 探究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护理对面神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2013-01—2015-06确诊为听神经瘤Ⅳ期18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彻底手术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生理监测护理;使用House-Brackman(HB)评分系统进行面神经的功能评价,其中HBⅠ/Ⅱ级患者归为面神经功能良好组,Ⅲ ~ Ⅳ级归为功能不佳组,随访时间为1 a.结果 术后1 a随访显示,面神经功能良好者8例,而功能预后不佳患者10例;预后较差与预后良好相比,延迟时间显著增加(P=0.041),并且近端的振幅显著降低(P=0.038),近端与远端的振幅比率偏低(P=0.039);振幅比评估预后较差的截止值为0.45、0.21,其灵敏度为72% 、45%,特异性为81% 、100%.结论 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较差的预测因子包括较低的近端振幅及近远端的振幅比,对于体积较大的Ⅳ期肿瘤特异性更强;术中高效、规范的护理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准确、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 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指南解读

    作者:吴耀华;白露敏;代文杰

    国际神经监测研究组织与欧洲内分泌外科学会联合,自1993年开始的近15年进行多学科研究,收集了近八千例的神经监测病例[1]。2010年发表喉返神经术中神经监测指南,2013年发表喉上神经外支监测指南,由来自内分泌科、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病理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的专家共同制订,旨在标准化使用方法,提高神经监测质量,减少监测技术缺陷,减少术中神经监测(IONM)的不确定性。重点研究相关术中电生理的数据及术后声带功能,阐明 IONM的局限性,确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指南通过多次更新,国内于2013年发布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指南,于2016年发布详尽的喉上神经监测指南。本文着重解读及对比国内外神经监测指南的相关要点。

  • 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帆;熊伟;李锋;牛朋彦

    目的 探讨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0月对16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进行术中肌电图监测,共18个节段,66枚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时应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用电刺激诱发肌电图监测.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螺钉位置.结果 所有患者在减压过程中无异常肌电反应,2例在置入椎间融合器后出现间断性自发肌电活动.23枚螺钉(34.8%)在置入开路锥的过程中,相应的监测肌肉引出至少1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3枚攻丝尾部检测<10mA,取出调整后重新置入.术后均无新的神经并发症.术后CT提示上述3个椎弓根皮质骨内侧破裂和1枚穿破外侧皮质骨.结论 术中EMG监测在微创TLIF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临床应用

    作者:程靖宁;曹克利;李原;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 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 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 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 神经监测技术在意识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洁纯

    近年来基础学科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出现了许多脑功能监测技术,如脑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检测技术,以及许多基于脑电的分析技术,部分技术也被运用到意识障碍领域的研究.本文概要介绍了各种神经监测技术,及其在意识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华;赵浩;魏群;李运军;李文德;高进宝;张鹏飞;于斌;徐如祥

    目的 总结微侵袭方法处理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护的显微外科技巧,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293例,其中287例患者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面、听神经并确定神经的完整性,31例患者采用术中神经导航定位静脉窦,引导内听道后壁的磨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289例(98.6%),次全切除4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278例(94.9%),解剖未能保留的9例,术中8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1例行副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显示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47例(84.3%),Ⅲ~Ⅳ级33例(15.7%),Ⅴ级7例;术前尚存有效听力的33例患者,术后9例保留有效的听力(27.3%);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切除的安全性、微创性和手术疗效,以及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

  • 应用IONM探测喉返神经信号减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晏龙强;何向辉;张艳丽;王义增;章帅;张柏

    目的: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探测喉返神经(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1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IONM识别RLN,记录V1、R1、R2、V2信号,分析R2/R1信号比值,分析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造成RLN肌电信号减弱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该组共探测RLN482支,其中左RLN248支,右RLN234支,RLN肌电信号减弱大于50%的有8支(1.66%),肌电信号减弱在1%~50%的RLN141支(29.25%)。肌电信号减弱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IONM探测RLN,导致肌电信号减弱的因素,除牵拉、钳夹等损伤因素外,还与气管插管深度、肌松剂使用剂量和淋巴结清扫有关。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

    作者:田荣广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及保护喉返神经对减少其损伤机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8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8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经过理疗及对症处理后均在术后3月恢复正常,余87例未出现发育障碍.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喉返神经监测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硕;薛帅;王培松;郑丽娟;韩祎;陈光

    RLN的保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中的重点和难点.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因瘢痕粘连,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损伤率相应增加[1].本文通过比较RLN监测和常规显露,讨论其在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文章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治的41例术中应用RLN监测的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同时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同时期41例常规显露神经的再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表1).

  • 非肉眼可见的喉返神经损伤的机制及其预防:术中神经监测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付言涛;周乐;张大奇;辛精卫;金田;孙辉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非肉眼可见喉返神经(RLN)损伤的机制。方法总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术中神经监测( IONM)系统发现的非肉眼可见RLN损伤的类型及其保护的经验。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非肉眼可见的RLN损伤机制主要包括:Berry韧带牵拉损伤、肿物牵拉损伤、热损伤、丝线切割伤、吸引器损伤等。发现损伤后给予营养神经、对症处理,患者无永久性声带麻痹发生。结论IONM可以发现非肉眼可见的RLN损伤。通过其机制的研究,可以不断的改进手术技术,降低RLN损伤的几率。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俊璧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和神经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206例,随机将其分为肉眼识别组143例与神经监测组63例,肉眼识别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肉眼识别的方法;神经监测组采用神经监测仪在手术过程中对喉返神经进行识别保护,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情况。结果神经监测组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明显短于肉眼识别组;且神经监测组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与永久性损伤率均显著低于肉眼识别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监测仪辅助手术更容易暴露喉返神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