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斌;蔡莺;石蕊;康勋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在治疗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恶性胶质瘤的耐受性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的疗效.方法 共19例恶性胶质瘤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合并严重神经功能损伤,临床评估无法耐受足量的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患者静注贝伐单抗,5 mg/kg,每2周给药1次.每次给药后1周行脑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在接受平均3次的贝伐单抗治疗后,所有患者(19/19)均获得了临床症状的改善,并能接受后续的足量放疗(60 Gy/30次)或同步放化疗.ECOG评分和KPS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 =0.01;P=0.02).仅有7例患者出现1~2级的毒性反应.结论 贝伐单抗治疗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恶性胶质瘤的初步结果显示出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使患者能耐受后续的放疗或放化疗.

  • 贝伐单抗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难治性鼻出血研究进展

    作者:徐丛;王洪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出血和血管畸形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自发性反复鼻出血是其常见、早出现的症状,鼻出血次数及出血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目前尚无针对HHT所致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来,应用贝伐单抗治疗HHT的文献逐渐增多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贝伐单抗治疗HHT所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化的应用研究

    作者:梁沛;杨瑾

    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主要取决于滤过通道的瘢痕化反应.目前常用的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和5-氟尿嘧啶(5-FU)仍存在较多的术后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创伤愈合、瘢痕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抗VEGF药物能与VEGF受体结合,使VEGF的生物活性失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减少血管通透性,从而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贝伐单抗(bevacizumab)针对抗青光眼滤过术瘢痕化形成的研究较多,本文就VEGF的特性及其对伤口愈合反应的影响,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前房注射、结膜下给药或滴眼等途径单独应用贝伐单抗或与MMC、5-FU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抗VEGF抗体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应用

    作者:左磊;许迅

    新生血管化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伤口愈合阶段,是对青光眼治疗的挑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近年来抗VEGF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Z)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剥脱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再次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给药方式包括局部给药、结膜下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给药等.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佟莉杨;李甦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PDR取得一定成效,其可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减轻黄斑水肿,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甚至使PDR患者避免玻璃体手术.

  • 贝伐单抗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许艳;陈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手段之一.近年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PDR取得一定成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既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又可弥补单独注射贝伐单抗治疗PDR的不足.两者联合用于治疗PDR短期内安全有效,但有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进展,玻璃体再积血,视网膜下出血或视网膜缺血加重,对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莉爽;邱波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应用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 抗VEGF药物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师留坤;杨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为眼内缺血性疾病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缺血产生高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房中导致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并持续存在,引起房水排出受阻.抗VEGF药物可与VEGF受体结合,使VEGF失活,从而延迟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经前房或玻璃体腔注射联合传统治疗手段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等可治疗NVG.

  • 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宏鲁;王海燕;王雨生;胡丹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地减少新生血管的活动性,降低新生血管的渗透性,促进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有效地控制眼压.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就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进展进行综述.

  • 贝伐单抗在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苏龙;赵少贞

    临床应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虹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而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眼科学者开始应用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或者点眼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在临床尝试性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角膜炎症、翼状胬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与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的新生血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在眼表疾病中应用贝伐单抗的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效以及相关问题加以综述.

  • 贝伐单抗在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与翼状胬肉中的应用

    作者:诸凤娇;姚晓明

    贝伐单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亚型,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抗纤维增生的作用,在治疗多种眼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贝伐单抗在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与翼状胬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宇婕;李平华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创伤愈合、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眼科学者将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作为抗瘢痕形成辅助用药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证实其对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控制眼压有较好的疗效,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文就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作者:李丹;麻南;罗玲;高付林;赵军;仇长宇;白凤华;胡莲娜

    目的 综合评价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或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设计荟萃分析.研究对象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主要指标中央黄斑厚度(CMT),佳矫正视力,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共24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33.22 μm(95%CI:-74.85 μm~8.42 μm)(P=0.1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01(95%CI:-0.13~0.14)(P=0.92).首选IVB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首选IVT(合并比值比为0.03,95%CI:0.01-0.10).结论 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二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 贝伐单抗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作者:李坤;王平;武坤;张敬学;刘谦;李纳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对角膜植片存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近交系F344大鼠15只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30只为受体.方法 受体大鼠右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贝伐单抗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每组10只.B、C组分别于术后0、3、6、9天结膜下注射40μl贝伐单抗注射液及20μ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A组不做处理.术后裂隙灯下观察14天,记录排斥指数(RI,为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长入评分合计)和新生血管侵袭面积(IA).术后14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CD8+免疫细胞的表达.主要指标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免疫排斥时间,免疫细胞的数量.结果 术后7天IA分别为:A组(22.50±3.67)mm2,B组(14.21±2.79)mm2,C组(15.38±0.84)mm2;A组明显多于B组及C组(P=0.00和0.01),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9).术后14天IA分别为:A组(27.96±0.50)mm2,B组(18.76±2.73)mm2,C组(23.74±2.14)mm2.A组及C组多于B组(P=0.000).免疫排斥时间A组8天,B组11天,C组13天.B组及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均长于A组(P均=0.000).免疫细胞:CD4+阳性细胞数:A组(13.2±2.94)个,B组(6.14±1.07)个,C组(3.5±1.78)个;CD8+阳性细胞数:A组(14.4±2.44)个,B组(4.5±1.51)个,C组(3.38±1.68)个.术后14天,B组、C组角膜植片中CD4+、CD8+细胞亦明显少于A组(P均=0.000).结论 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延缓移植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但贝伐单抗抗移植排斥反应疗效略逊于地塞米松.

  •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作者:麻南;李丹;高付林;胡莲娜

    目的 综合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曲安奈德(IVT)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设计 荟萃分析.研究对象 Medline( 1966~2011年)、EMbase( 1966~2010年)、Cochrane图书馆(2010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有关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DME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DME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主要指标 中央黄斑厚度,佳矫正视力,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IVB与IVT对比治疗DME的临床对照研究7项(共417眼).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中央黄斑厚度降低幅度的差异为-55.34 μm(95%CI:-104.51~-6.17 μm,P=0.03);提高佳矫正视力幅度的差异为-0.06(95%CI:-0.13~0.00,P=0.06).首选IVT组发生眼压升高的比例是首选IVB组的14.3倍(95%Cl:4~50倍,P=0.000).结论IVT治疗DME在降低中央黄斑厚度方面优于IVB,在提高视力方面二者相似,但安全性方面较IVB差.二者谁更适合作为DME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眼科,2012,21:60-64)

  • 翼状胬肉治疗中应用贝伐单抗的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周晓晴;魏锐利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设计Meta分析.研究对象 国内外于从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发表的以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采用贝伐单抗与对照组相比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遵循Cochrane Handbook 5.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0和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指标 贝伐单抗用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比值比(0R).结果 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98眼.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贝伐单抗组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95%CI(0.34~1.05),P=0.07,I2=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 (0.38~1.22),P=0.19,I2=0%].结论 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应用贝伐单抗不能降低复发率.

  •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改变

    作者:梅昌娲;陈长征;邢怡桥;冯超;刘增平;韩国鸽;许菲;易莲芳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后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增生性糖尿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力、闪光视网膜电图(EB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黄斑神经上皮层厚度(CRT)变化.设计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8例渗出性AMD患者(9眼)和3例PDR患者(3眼). 方法 患者于表面麻醉下给予1.25 mg(0.05ml)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查EDTR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和闪光ERG.主要指标PhNR振幅、视力和CRT.结果治疗前后CRT显著下降(n=12,P=0.008),但PhNR振幅和视力变化不显著(n=12,P=0.153).CRT与PHNR振幅(r=0.294,P=0.145)、CRT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r=-0.358,P=0.073).结论 玻璃体腔内单次注射贝伐单抗可减轻渗出性AMD和PDR患者的黄斑水肿,但对视功能的改善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作者:麻南;李丹;高付林;赵宏伟;白凤华;胡莲娜

    目的 综合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设计 荟萃分析(Meta分析).研究对象 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两种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主要指标 中央黄斑厚度(CMT),佳矫正视力(BC-VA),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8项(共37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12.76 μm(95%CI,-7.74 ~ 33.26 μm,P=0.2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11(95%CI,-0.00~0.23,P=0.06).首选IVT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是首选IVB组的20倍(95%CI,8.3 ~50倍,P=0.000).结论 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两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 从贝伐单抗应用的窘境议医疗管理政策的瓶颈

    作者:徐亮;李建军;游启生

    贝伐单抗(Avastin)和雷珠单抗(Lucentis)是同一公司研发的有效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前者被用于治疗肿瘤,后者被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但前者价格低于后者数十倍.近年的研究表明,两者在治疗AMD等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效果与安全性相似,眼科医师试图用其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但有"超适应证用药"的困惑及风险.本文介绍了国外眼科界对"超适应证用药"的观点、国内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及世界银行建议中国基本药物的仿制药战略.期望人们认识到,医师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立场、愿望及风险.

  • 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高峰;田英;郭晓东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ICNV)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37例(37眼)接受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ICNV进行为期5年的追踪观察,记录患者末次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3、4和5年的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结果 37例(37眼)中25例注射3次,12例注射2次.治疗前平均BCVA(logMAR)0.632±0.293,末次治疗后1个月为0.295±0.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84,P=0.000),治疗前患者CMT为(299.914±38.283) μm,末次治疗后为(187.228 ±35.134)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936,P=0.000).末次治疗后随访期间各时间点的BCVA和CMT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06,P=0.832;F=1.407,P=0.289).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能够迅速改善ICNV患者的病情,且远期(5年)疗效稳定.

641 条记录 4/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