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

    作者:王文竹;李树立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1-01-01-12-31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年龄(59.2±5.1)岁的无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作为高血压组,根据24 h动态脉压(24hAPP)分为<60 mm Hg(46例),≥60 mm Hg(34例),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5(69例)和≥0.5(11例),另外选择年龄(60.8±5.6)岁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人[男性28人,女性12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IMT、24hAPP、脉压指数[(0.40±0.06)比(0.30±0.04)]、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24hAPP≥60 mm Hg亚组24 h收缩压(24hSBP),脉压指数[(0.44±0.05)比(0.36±0.04)]、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24hAPP<60 mm Hg亚组(P<0.05或P<0.01).脉压指数≥0.5亚组24hSBP、24hAPP、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亚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水平与24hAPP、脉压指数呈正相关(r=0.752,r=0.783,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大.

  • 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邢秀云;李海涛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2年7月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6例作为高血压组,并按照PPI分为3个亚组(A组:PPI≤0.40,n=39;B组:0.41≤PPI<0.50,n=41;C组:PPI≥0.50,n=36);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8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超声检测IMT,比较不同组颈动脉IMT及hs-CRP 水平.结果 ①高血压组PPI、颈动脉IMT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②随着PPI的增加,颈动脉IMT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97,P<0.001);③随着PPI的增加,hs-CRP也随之增加,二者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较健康人群高,且PPI与颈动脉IMT和hs-CRP具有相关性.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尧;姚金亚;高辉;何娣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入选患者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24 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脉压指数(PPI):PPI=24 h动态脉压差/24 h平均收缩压,取PPI≤0.40为A组,PPI在0.41~0.50为B组,PPI≥0.51为C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 C),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A组、B组、C组,三组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有升高的趋势,心率(HR)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三组间Cys C、 LVMI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ys C、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与PPI呈正相关r分为0.923,0.890(P<0.05),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指数与Cys C、 LVMI正相关,其中Cys C较LVMI与24 h动态脉压指数相关性更大。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皓;袁勇;郭立;熊国昌;李勇国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24 hPP)、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血清胱抑素C (Cys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心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获取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PP及 PPI.根据PPI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5例,PPI<0.437;B组135例,PPI≥0.437.测定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MDRD方程计算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所检测指标的差别,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血压均值、24 hPP、PPI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B组的CysC、Scr水平较A组升高,eGFR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PI、24 hSBP、24 hPP较A组升高,24 hDBP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24 hPP、PPI与CysC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583、0.515,P<0.05),与eGFR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64、-0.322、-0.249,P<0.05);24 hDBP与CysC、eGFR无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PP、PPI与CysC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12、0.577、0.514,P<0.05).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示,CysC每增加1 mg/L,24hSBP、24 hPP、PPI相应增加17 mm Hg、16 mm Hg和0.06.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SBP、24 hPP、PPI升高与CysC升高独立相关,24 hDBP与CysC水平无相关性.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

    作者:高凌俊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57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血压动态脉压(24hAPP)分为<60 mmHg组(88例),≥60 mmHg组(69例);根据动态脉压指数分为<0.5组(131例),≥0.5组(26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生化指标。结果24hAPP≥60mmHg组24h收缩压(24hSBP)、脉压指数、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24hAPP<60mmHg组(P<0.05)。脉压指数≥0.5组24hSBP、24hAPP、IMP、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 IMT水平与24 hAPP、动态脉压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 IMT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大。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任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 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冠脉狭窄程度≥50%纳入病例组(126例),而冠脉狭窄程度<50%纳入对照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测定脉压指数。结果病例组PP与P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PI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逐渐增加,不同PP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 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显著(r=0.432,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支数具有紧密的关系, PPI有助于更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动态脉压指数与hs-CRP、MMP-9的相关性

    作者:韩全乐;刘晓堃;张琦;刘晓明;张庆华;王金艳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和动态脉压指数(APP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的相关性,探讨EH患者AASI增高和APPI增高与对心血管疾病有预示作用的炎症因子 hs-CRP、MMP-9的关系。方法对136例EH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PPI≤0.35、0.36~0.50和>0.50对EH患者分3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内各亚组APPI、AASI、hs-CRP、MMP-9差异有显著性,随着AASI和APPI的增加hs-CRP、MMP-9也增加(P<0.01或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混杂因素后,AASI或APPI与hs-CRP、MMP-9呈正相关( P均<0.01)。③在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相关性方面, AASI与APPI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APPI相关性更好(r值更接近于1)。结论 AASI增大和 APPI增大与预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炎症因子hs-CRP、MMP-9存在相关性。

  • 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莫云秋;伍松姣;王强;张以昆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老年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5例老年EH拟诊冠心病(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随着PPI逐渐增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增加(P<0.01);老年EH患者CHD的发生与年龄、EH病程、血脂异常、糖尿病、PP及PPI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生与其PPI的相关性为显著.结论 老年EH患者PPI、PP和SBP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PPI是老年EH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

  • 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及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

    作者:于秀珍;张艳敏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APPI)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动态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龙文军;姜晓霞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对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350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测,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动态脉压指数对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PPI≥0.51的患者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患病率分别为4.8%、5.6%、5.6%,明显高于与PPI≤0.40和PPI>0.40~<0.51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0.51的患者发生总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PPI≤0.40者的1.5、1.6、1.9、2.1倍.结论 动态脉压指数可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代容;何泉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9~2011年该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采用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量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PPI、PP、SBP、DBP、平均血压(MB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发现有冠心病者220例(66.3%),而非冠心病者112例(33.7%).0.40<PPI≤0.50区间患者多,PPI≥0.6区间的患者少.PPI值越高,患者年龄越高,SBP、PP及冠状动脉病变越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与PPI、PP、SBP相关.结论 PPI较PP能更准确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尤以24 h动态PPI的预测价值更大.

  • 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贺涛;陈旸;李刚;陶剑虹;刘明江

    目的:分析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 Af )发生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8例,其中伴Af的患者81例(高血压病伴Af组),余无Af发作史的患者287例(高血压病不伴Af组),并将上述患者根据24 h动态脉压(24 h APP)分为<60 mmHg组和≥60 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5组和≥0.5组。分析比较各组Af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其与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伴Af组24 h APP、动态脉压指数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Af组( P<0.01)。24 h APP≥60 mmHg组,24 h收缩压、动态脉压指数、左房前后径明显高于24 h APP<60 mmHg组( P<0.05)。动态脉压指数≥0.5组24 h收缩压、24 h APP、左房前后径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组( 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Af发生率与24 h APP、动态脉压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83和0.796,均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Af发生率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增高。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

    作者:刘思珠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血清胱抑素C(Cys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动态脉压指数的分为A、B两组,A组动态脉压指数<0.435,B组≥0.435.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天24h的动态血压监测,检测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血脂、血糖和CysC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分析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动态脉压指数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结果 B组的动态脉压指数、24h平均收缩压和24 h动态脉压明显高于A组(P<0.05),24h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得出动态脉压指数、24h平均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与Cys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25、0.535,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8、-0.315、-0.289,P<0.05).24h平均舒张压与CysC、肾小球滤过率无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动态脉压指数、24h平均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与CysC独立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3、0.496、0.536,P<0.05),CysC水平每升高1 mg/L,24h平均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就随之升高16 mmHg、15 mmHg和0.053.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h动态脉压和动态脉压指数与CysC水平具有相关性,24 h平均舒张压与CysC无相关性.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显利;牟建军;廉秋芳;吴静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h平均脉压(24 hPP)、动态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中老年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据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24 hPP、PPI、AASI;进一步分析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①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的24 h收缩压(SBP)、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24 hPP、PPI、AASI及血清hsCRP、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评价中老年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指标,其中PPI和AASI的价值更大.血清hsCRP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血清hsCRP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过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