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相关眼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华宁;赵堪兴;高健民;亢雷

    目的:了解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视神经病变(DO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9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P-VEP检查.结果:P-VEP的改变主要为P1振幅(PA)的降低(P<0.05).结论:P-VEP比较敏感地反映TAO视神经功能的变化,可作为DO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作者:池新昌;阮素芬;刘哲;吴苗琴;徐慧群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学改变和视功能的恢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18 例(19 眼)患者,术前行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术后1周、1 个月、1年分别行双目间接检眼镜、P-VEP 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9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观察期内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 个月分别有9、6眼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术后1 年所有术眼黄斑区视网膜均解剖复位.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VEP 潜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P-VEP峰值均明显增大(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EP 峰值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随着黄斑区RNFL厚度的下降,P-VEP 潜时缩短,P-VEP峰值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的残留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视网膜下液的引流有助于减少脱离的发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

  • P-VEP和静态视野测定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视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华峰;郑鹏翮;杨立善;林型转;吴苇莎;陈新立

    目的 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静态视野测试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所致视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39例74眼作为观察组,同期检查的正常人34名68眼为对照组,采用AVS-2000EX型视觉电生理诊断系统检测P-VEP,用APS-5000全自动视野计查视野.结果 观察组P-VEP异常者14例22眼,P100振幅为(4.76±3.44)μV,与对照组(6.33±3.01)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观察组静态视野检测异常者16例23眼,视敏度为(22.91±2.26)dB、缺损值为(0.71±0.66)dB,与对照组的(24.11±1.02)dB、(0.64±0.43)d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3.13,均P<0.01);两项检查联合应用异常检出率增加至20例31眼,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1).结论 P-VEP、视野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TAO视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两项检查联合应用更具重要意义.

  • PVEP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青;王敏;王刚;李世迎;刘波;余涛

    目的:分析同年龄段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的P100波特征,为诊断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到我院门诊的弱视、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和正视眼,对三组PVEP的幅值和峰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PVEP检查发现:(1)弱视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12.82±6.03)μV、峰时为(101.81±5.24) 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10.31±3.51)μV、峰时为(113.13±5.99)ms。(2)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7.63±3.74)μV、峰时为(119.93±15.62)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6.19±4.18)μV、峰时为(125.00±11.75)ms。(3)正视眼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11.36±2.05)μV、峰时为(97.71±3.77)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14.17±3.09)μV、峰时为(104.43±3.50) ms。弱视在1°空间频率时,P100波幅值和峰时同正常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VEP的P100波有助于鉴别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的P100波幅值降低和峰时延迟主要表现在15′空间频率;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P100波在1°和15′时,均有幅值降低和峰时延迟,且较弱视更严重。

  •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心视网膜厚度与 PVEP 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尚才;李惠荣;王秀兰;范勇;孙建玲

    目的:观察中心视网膜厚度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的影响。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NPDR患者,排除中心视网膜有明显的出血、渗出及有明显的其它眼底病变者,有完整的中心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资料、视网膜电图资料及眼底血管造影资料的患者120例(240只眼),依据OCT测量(中心点1 mm、1~3 mm、3~6 mm直经范围)的中心视网膜厚度,按Zeiss cirrus400 OCT随机正常值范围将该组患者分为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组及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厚组,观察患者的OCT中心视网膜厚度及PVEP指标,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中心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76.4~304.9μm;3组患者眼PVEP的P100波潜伏期均有延迟,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组较其它两组延迟更明显( F =13.68、3.79, P =0.00、0.04),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组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迟明显( F =15.56, P =0.00);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PVEP的P100波振幅值变化不明显,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组及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厚组较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组PVEP的P100波振幅值显著降低( F =9.65、19.36, P =0.00、0.00),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厚组较中心视网膜厚度变薄组PVEP的P100波振幅值降幅更显著( F =4.62, P =0.02)。结论 NPDR患眼中心视网膜厚度与PVEP指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 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韵佳;孙松;孟小妹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及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5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行视力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 P-VEP)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医学验光。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 UCVA)、佳矫正视力(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1个月P100(1°)潜伏期、治疗后6个月P100(2°及1°)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 SE)、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UCVA、治疗后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及1°)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后1个月UCVA、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BCVA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6个月P100潜伏期(2°)较治疗前缩短、P100振幅(1°)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视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两者视力及P-VEP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轻中度还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改变均不明显。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觉诱发电位相关研究

    作者:刘爱玲;闫俊茹;李成龙

    目的 分析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WEP)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研究P-VEP对早期DR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30例(60只眼)正常人和80例(160只限)糖尿病患者进行P-VEP检测.结果 DR患者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P-VEP的LP100、AP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DR进展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VEP的相关参数能够在眼底尚未出现明显病变之前预测DR的发生,但与DR的发展无显著相关性,在DR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湄;马师强;孙廷励

    目的 探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联合检测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105只眼)可疑青光眼、30例(60只眼)正常人进行上述3项检测.结果 在可疑青光眼组,上述3项检测阳性率依次为57.1%、33.3%和47.6%,两项以上异常为36.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0.6%.结论 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高,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 儿童单眼视力缺陷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盛迅伦;庄文娟;郗淑红

    目的研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判断儿童单眼视功能的三种方法(波幅差异比率法、波幅比率法、潜伏斯差异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寻找一种可靠、有效的发现儿童单眼视力缺陷的VEP视力评估手段.方法用P-VEP检查了178名正常儿童,建立每一种方法的正常值范围.用P-VEP测定两组具有单眼疾患的儿童(一组患眼视力正常,另一组患眼视力异常).评估每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三种方法在各年龄组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0.83~0.94).波幅差异比率法的敏感度在各年龄组均明显高于波幅比率法和潜伏期差异法.结论 VEP波幅差异比率法估计视力,在各年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而是发现单眼视力缺陷的较好的分析指标.

  • 双眼埋藏性视乳头玻璃疣致单眼全周视野缺损1例

    作者:王静波;张琳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8个月”于2014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8个月前偶然发现左眼视力下降,无眼红,无眼球转动痛,无视物变形,视物无色泽改变,分泌物不多,未予诊治。否认既往眼病史,其他无特殊。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10DS矫正视力1.0,左眼0.6,-1.75DS -075DC ×90°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16.5 mmHg,左眼18.1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隆起约1D,边界模糊,视乳头色略淡,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或渗出,视网膜静脉轻度迂曲,黄斑中心凹反光清(图1)。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早期可见视乳头荧光逐渐增强,晚期视乳头呈强的荧光着染(图2),造影过程中未见荧光渗漏。视野:右眼生理盲点扩大、散在视敏度降低,左眼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全周视野缺损(图3)。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P 100峰潜时右眼108 ms,左眼128 ms。眼球B型超声检查:双眼视乳头前方可见结节状强回声光团(图4),当增益降低至正常眼球结构消失时,强回声光团仍清晰可见。经视盘行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检查:双眼视乳头部位的视网膜神经纤维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临床诊断:埋藏性视乳头玻璃疣(双眼),视神经病变(左眼),屈光不正(双眼)。给予银杏叶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 1和维生素C口服,定期门诊复查。

  •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杜素强;夏光辉;李秋果;许玮琳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变化.方法 选择43例(78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弱视儿童P-VEP P100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则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经治疗后P-VEP均有改善,重度弱视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EP是诊断弱视的可靠依据.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P-VEP,能评价治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

  • 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模型的作用

    作者:李勇文;林兴;张士军;黎荣;蒋伟哲;黄仁彬

    目的 观察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对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幼猫30只随机分成6组:左旋多巴甲酯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于4 wk时行眼外直肌切除术造成人工斜视(正常对照组除外),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确定形成弱视后,灌胃给予左旋多巴甲酯20,40,80 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40 mg·kg~(-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P-VEP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猫视皮质的c-f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左旋多巴甲酯明显的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00波峰潜时及提高P100波幅值.斜视猫视皮质的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猫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后各组阳性染色细胞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左旋多巴甲酯明显地改善斜视性弱视猫模型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左旋多巴甲酯进入脑内的量增加及介导视皮质c-fos mRNA的表达调控有关.

  • 视神经与黄斑病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探讨

    作者:洪金针;侯丽枫;林发森;何青

    作者对两年来在我院诊治的病人视神经病变41例63眼、黄斑病变47例76眼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视神经病变组:急性视神经炎32例5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例13眼,共计41例63眼.黄斑病变组:老年黄斑变性25列42眼,中浆病22例34眼,共计47例76眼.正常对照组:42例84眼,排除屈光间质、视神经、视网膜等病变,视力在1.0以上正常眼的P-VEP主要参数为正常对照组.

  • 儿童弱视的诊治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孙平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诊治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对70例(105只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弱视儿童的P-VEP均有异常改变(潜伏期延长,幅值降低),治疗后P-VEP均有改善.结论:P-VEP是诊治弱视的可靠依据.

  • 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护理

    作者:彭翠波;万春

    图形诱发电位检查已成为研究视觉系统发育及弱视发病机理和诊断的主要手段[1].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进行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862例,兹将护理体会略述如下:

  • 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治疗前后视觉电生理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

    作者:王文娟;黄晓蓬;田军;甘小英;陈桂平

    目的 研究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视觉电生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闪光视网膜电流图(闪光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72例外伤性视网膜震荡患者(均为单眼钝挫伤)的伤眼和对侧健眼进行P-VEP、闪光ERG及OCT检测;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开始治疗后30 d和3个月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的P-VEP P100波和闪光ERG b波潜伏期、幅值开始治疗后30 d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健眼的P-VEP P100波和闪光ERG b波潜伏期、幅值与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图像显示视网膜震荡眼治疗前黄斑区结构基本正常,但63例(87.5%)黄斑厚度已较正常范围增加;开始治疗后30 d 56例厚度恢复正常,3个月59例厚度恢复正常.结论 P-VEP、闪光ERG和OCT可以作为外伤性视网膜震荡眼病情判断、疗效评价的指标.

  • 中浆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妍丽;黄毅;饶杰

    目的 探讨中浆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68眼中浆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FFA:(1)根据渗漏形态分:墨渍样弥散型36眼,炊烟喷出型20眼,不典型渗漏12眼.(2)根据渗漏部位分:A区14眼,B区28眼,C区20眼,其中有6例病变位于视盘黄斑束间.P-VEP:(1)渗漏部位位于黄斑区和视盘黄斑束同的20眼P-VEP中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显著下降;(2)旁黄斑区者20眼,视力影响较小,P100波潜伏期轻度延长、振幅轻度下降或不明显;(3)黄斑周围区者28眼,视力几乎不受影响,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对中浆患者的视力损害和预后情况都能作出很好的临床评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为中浆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对恢复时间的长短起到预示作用.

  • 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治疗白内障46例临床观察

    作者:阮燕飞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夜间光晕及眩光程度、视力、黄斑结构和P-VEP差异,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夜间光晕及眩光者比例分别为34.8%、63.0%,两组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DCNVA分别为(0.18±0.07)、(0.61±0.14)D,UCNVA分别为(0.04±0.01)、(0.03±0.0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2.00±32.00)、(180.00±21.00)μm,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分别为(8.00±3.21)、(7.34±4.58)U/μV,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分别为(8.96±4.67)、(6.32±4.52)U/μV,高空间频率P100波潜时分别为(102.09±15.44)、(109.32±14.32)t/ms,低空间频率P100波潜时分别为(107.32±14.50)、(113.65±15.48)t/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通过改善白内障患者黄斑结构及P-VEP水平,保护视网膜结构,进而提高患者近距离视力.

  • 视觉诱发电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魏洪润;张哲成;田丽;刘娜;朱炬;张静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视觉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50例眼底检查无DR病变的DM患者( DM组)进行P-VEP及周围神经传导( NCS)检测。结果 DM组P-VEP的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M组中NCS异常组与比NCS正常组的P100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00波潜伏期延长可能是DM患者DR的早期表现,可为亚临床DR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并且在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中更敏感。

  • 重复性眶周交流电刺激对单眼剥夺小鼠视皮层眼优势移动的影响

    作者:任冬冬;张伟

    目的:观察单眼剥夺小鼠视皮层对重复性眶周交流电刺激( rPACS)的反应,探讨rPACS对弱视小鼠眼优势移动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刺激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电刺激组采用单眼剥夺法建立单眼(右眼)弱视模型。造模后电刺激组右眼行rPACS 3 d;模型组及正常组不行rPACS。测定各组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双眼PVEP信号P100波的振幅和潜伏期,计算对侧眼振幅/同侧眼振幅( C/I)值。结果模型组右眼PVEP P100波振幅低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亦低于左眼( P均<0.05);右眼PVEP P100波潜伏期长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亦长于左眼(P均<0.05);右眼C/I低于电刺激组及正常组(P均<0.01)。结论单眼剥夺后可使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眼优势柱从剥夺眼转移至对侧眼,rPACS可使眼优势柱从对侧眼转移回剥夺眼。

116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