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茶多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婧;陈登榜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又叫茶鞣质、茶单宁,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稠环芳香烃类物质,它是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多酚复合体的总称.近十几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了茶多酚在抗氧化、抗炎、抗辐射、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保肝护肝及防龋等方面都有功效,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由于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作用,茶多酚对很多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性作用,其临床应用倍受关注.现将茶多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IL-1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房小龙;薛育政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并发症多.近年来关于促炎症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1-6]).因此利用抗炎症因子治疗SAP日益受到重视.IL-11(interleukin-11,IL-11)是近来报道的一种有效的抗炎症因子~([7]),它在肠道炎症、内毒素血症及辐射导致胸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仅就目前IL-11在SA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雌激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的保护性作用研究

    作者:吴宏禧;桂馥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由南昌大学动物科学部提供的4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将其分为去卵巢手术注射STZ组(Ovx+STZ)、假手术注射STZ组(Sham+STZ)、去卵巢手术组(Ovx)、假手术组(Sham)4组,对比分析雌激素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的保护性作用.结果 HIF-1a阳性细胞在视网膜组织外核层与内核层表现为棕黄色的细胞,电镜下大鼠眼组外节膜盘结构.各组全部雌性SD大鼠HIF-1 a浓度检测结果、雌性SD大鼠观察对象NO和SOD水平的对比中,Ovx+STZ组明显优于Sham+STZ组,Sham+STZ组明显优于Sham组,Ovx+STZ组明显优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对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其HIF-1a表达.

  • 蒙药钦那德棍斯勒对酒精性肝损害大鼠血清ALT、AST的的影响

    作者:图门乌力吉;包乌兰;斯日古楞;包玉荣;白龙棠

    目的:了解蒙药钦纳德棍斯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20只大鼠分四组(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除空白组以外的三组酒精灌胃至4、8、12周末处死,每次每组取10只,采血清检测ALT、AST值.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①血清ALT、AST检测值,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组,;②实验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钦那德棍斯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害有保护性作用.

  • 重组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余传信;殷旭仁;李健;吴宇迪;华万全;梁幼生;高琪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融合蛋白(GST-TSP2HD)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胶亲和层析法大量制备GST-TSP2HD蛋白.实验组以GST-TSP2HD融合蛋白的福氏佐剂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同时设置佐剂对照组及GST蛋白免疫对照组,每2周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2次后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45±2)条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后剖杀小鼠,经生理盐水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减虫率,用KOH溶液消化肝组织收集虫卵,计算减卵率.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 与佐剂对照组相比,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的减虫率为27.10%,减卵率为32.30%;与GST蛋白免疫组相比,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可获得39.57%的减虫率,43.53%的减卵率.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肝组织中的虫卵肉芽肿数量明显减少,单个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佐剂对照组、GST蛋白免疫组分别下降了27.08%(P<0.05)和40.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TSP2HI)能诱导高水平抗TSP2HD蛋白的特异性抗体IgG,其中IgG1、IgG2b和lgG2c亚类可能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日本血吸虫网跨膜蛋白是一个有效的只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 日本血吸虫重组跨膜蛋白4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作者:余宏;刘晓静;汪学龙

    目的 寻找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跨膜蛋白4(rSj-Ts4)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以rSj-Ts4 每鼠50μg/100μl、100μg/100μl 和200μg/100μl 分别免疫BALB/c 小鼠,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模型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观察它们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病例切片观察肝脏组织中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用重组Sj-Ts4 免疫BALB/c小鼠,第1、第2 和第3 组诱导的减虫率分别为22.6%、27.1%和30.8%,经t 检验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第2 和第3 组诱导的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31.2%、34.29%和35.2%,经t检验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可见重组Sj-Ts4 组小鼠肝脏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软,色泽略带暗红色,隐约可见少量灰白色小点,虫卵结节较少;生理盐水组小鼠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虫卵肉芽肿形成,肉芽肿体积较大,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较多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重组跨膜蛋白4(rSj-Ts4)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 重组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作者:陈多玲;张婧;姚涌;汪学龙

    目的 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rSj-TPM)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寻找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法 以rSj-TPM每鼠50μg/100μl、100μg/100μl和200μg/100μl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尾蚴攻击模型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观察它们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病例切片观察肝脏组织中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用重组Sj-TPM免疫BALB/c小鼠,1、2及3组诱导的减虫率分别为27.1%、32.1%和35.2%;1、2及3组诱导的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34.2%、39.29%和43.6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病理可见重组Sj-TPM组小鼠肝脏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软,色泽略带暗红色,隐约可见少量灰白色小点,虫卵结节较少;生理盐水组小鼠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虫卵肉芽肿形成,肉芽肿体积较大,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较多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转移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 替普瑞酮及雷贝拉唑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 TFF3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宏伟;石莎;卢克美

    目的:研究替普瑞酮及雷贝拉唑对无水乙醇诱发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保护性作用及三叶草因子3( TFF3)的表达。方法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替普瑞酮治疗组、雷贝拉唑治疗组、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用无水乙醇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替普瑞酮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贝拉唑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 P<0.01)。 HE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缺失,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被破坏;与模型组比较,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大鼠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缺失减少,黏膜腺体重现,浆膜结构较完整,且炎症细胞较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治疗组胃黏膜TFF3的表达显著增多( P<0.05)。与雷贝拉唑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胃溃疡周边TFF3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替普瑞酮与雷贝拉唑可能通过上调 TFF3的表达改善无水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促进胃黏膜的愈合,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 雌性激素对严重创伤所致机体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作者:郑月慧;戴育成;钟一丁;戴群

    严重烧伤、重度创伤以及手术等均为机体常见的损伤.损伤除了可造成局部受损部位的伤害外,还可由于感染和失血及由其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炎症介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等造成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损害,甚至产生多功能脏器衰竭.这些伤害性变化的程度在雌性动物明显弱于雄性动物.研究表明,损伤可导致雌性激素的变化,而雌性激素又可对损伤造成的伤害性影响产生广泛性的保护性作用.本文拟对严重损伤对雌性激素产生的影响及雌性激素对机体的保护性作用和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 日本血吸虫SjC23-Hsp70 DNA疫苗与IL-12对水牛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胡平成;夏大;崔虹艳;张苹芳;何永康;喻鑫玲;孙振球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膜蛋白-热休克蛋白(SjC23-Hsp70)DNA疫苗联合佐剂白细胞介素12(IL-12)质粒DNA对水牛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血吸虫病非流行区8~10月龄健康水牛45头随机分为A组(SjC23-Hsp70+IL-12)、B组(SjC23+IL- 12)和C组(pVAX+IL-12),每组15头.每头牛经肩部肌注免疫3次,每次间隔28 d.末次免疫后28 d,每头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0条.解剖前2天及当天分别收集粪便1次,用定量法检测虫卵和毛蚴数.攻击感染后56天解剖所有水牛,经胸主动脉灌冲法收集成虫,计数成虫数,检测每克肝组织虫卵数.结果:A,B组与C组相比,分别获得45.70%和26.61%的减雌率,44.51%和25.84%的减虫率,41.10%和31.63%的减粪卵率,48.11%和38.07%的减毛蚴率及43.39%和31.95%的减肝卵率.A组的5个率均比B组高(P<0.05).结论:用SjC23-Hsp70 DNA疫苗和IL-12联合免疫水牛可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 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洁;贾春燕;王若光;王璇;肖艳娟;叶赞

    目的 研究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活性、内皮素(EP)、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TT比色法观察蒲黄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内皮素-1(ET-1)、NO的含量.结果 蒲黄黄酮可提高缺氧时HUVE-12细胞活性,减少NO降低程度(P<0.05),抑制ET-1的生成(P<0.05),蒲黄黄酮对HUVE-12细胞的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12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NO和ET-1的生成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