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勇辉;段晓秋

    目的 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为责任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未见狭窄及轻度狭窄(<50%),B组中度狭窄(50% -69%),C组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70%),并DSA证实狭窄血管跟责任病灶具有相关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于入院当天及第7、14、21天给予评分.结果 纳入了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病率88%.A、B、C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B组(68.8%)(P<0.01);而B组总有效率(68.8%)与C组(41.6%)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6%)高于C组(4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之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关.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可能影响神经功能评分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狭窄越严重神经功能评分越高,早期预后越差.

  •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孙巧松;温清艳;李广生;刁士元;钟建新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将其中4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作为A组,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给予血管内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与B组的2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90例患者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术前显著降低,血管搏动弹性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管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SPECTS量表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成形术可很好地治疗老年脑血管病,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其相较颅外段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术后并发症更多一些.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作者:韩玉惠;钟耀艺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导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组48例与介入组5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给予支架成形术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 介入组所有病人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介入组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7.5%,介入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治疗后的迷走神经反射、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药物组为20.8%,介入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与药物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上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介入组的MRS与BI评分与药物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总体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方案推荐

    作者:雷宇;廖煜君;安庆祝;倪伟;江汉强;李彦江;顾宇翔

    目的 通过外科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评价既定推荐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将纳入的70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根据既定选择策略分为4组:①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组(必行CEA组,3例).②仅可行颈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术(CAS)治疗组(必行CAS组,25例).③同时可行CEA与CAS,选行CEA组,11例.④选行CAS组,31例.另同时期纳入颈动脉颅外段闭塞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IAB)患者31例为EIAB组.分别观察5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 颈动脉狭窄必行CEA组、必行CAS组以及颈动脉闭塞行EIAB患者的临床预后与既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相似或稍好;颈动脉狭窄选行CEA组与选行CAS组患者的组间临床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只有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策略,才能实现个体化外科治疗以保证理想的临床预后.

  •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介入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复发脑卒中的特点分析

    作者:陈伟明;文学;陈志健;陈志强;林涛;罗德宏;林进光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区别,将其中采用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2年内的的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发脑卒中、大面积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多发脑梗死、TIA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介入治疗是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作者:努尔比亚·乌买尔;郝晨光;韩登峰;张小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糖尿病组,其中男64例,女44例,选取同期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非糖尿病组,其中男65例,女43例,对两组DSA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膨大部狭窄率、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率、颈内动脉主干部狭窄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密切相关,但与狭窄部位相关性并不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