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40例分析

    作者:佟银燕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GI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含免疫组化检查)进行分组观察,重新切片染色,分析肿瘤大小、核分裂数目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GIST中发生于胃27例,小肠8例,结肠4例.直肠1例,其中良性11例,交界性7例,恶性22例,良性及交界性获访15例均健在;恶性组获访18例,8例无瘤生存,4例复发及转移.7例死亡.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像>5/50HPF,肿瘤性坏死,细胞密集明显异型者均在恶性组.结论:除有无肿瘤性坏死、细胞密集明显异型外,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像>5/50HPF,可作为判断良、恶性参考指标.

  • 胃肠道间质瘤9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庄严阵;付莉;黄红浪;陈佩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 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标本,通过常规HE制片,单抗CD117等免疫组化标记确诊GIST 92例,分析和观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GIST高峰年龄55~75岁,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79.31%,约15.22%伴发消化道癌.好发部位是胃(54.35%)和小肠(18.48%),其次是肠系膜、结直肠及食管.瘤体大小为0.2~22 cm,单发或多发性结节(9.78%).显微镜下,瘤细胞梭形和上皮样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主,细胞异形性在同一瘤体内的不同区域可存在明显差异,可伴有骨软骨化生(4.35%).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17(96.74%)或CD34(89.23%),灶性表达DES、SMA、S-100及NSE.结论:GIST是具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高度异质性、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蛋白(CD117)的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

  • 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东;刘庆猛;谭卫峰

    目的 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 GIST按形态学特征主要分为梭形细胞型(58例)、上皮样型(10例)和混合型(16例),上述形态学类型中CD117和DO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15例)、低度(40例)、中等(18例)和高度(11例)危险程度.CD117和DOG-1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94.5%和92.7%,在中度和高度危险程度GIST中CD117和DOG-1表达率分别为96.6%和100.0%.在所有84例中联合检测DOG-1和CD117的表达率均为100.0%.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均不表达CD117和DOG-1.DOG-1和CD117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原发性软组织肿瘤,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作为GIST辅助诊断的一线标志物.

  •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荣维淇;王黎明;吴凡;崔修铮;刘立国;苗成利;吴健雄

    目的 探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GIST 25例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 GIST 23例(92.0%),交界性恶性 GIST 2 例(8.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肿瘤完全切除23 例 (92.0%),姑息性切除2 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 阳性率分别为94.4%(17/18) 和50.0%(10/20).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8年,复发和转移18例.全部病例术后口服伊玛替尼(格列卫),中位无瘤生存期短期服药组(15±3)月,长期服药组(52±3)月.全组无瘤生存期(35±13)月,转移、复发后中位生存期未治疗组(6±0.3)月,单纯服药组(23±10)月;服药加手术组(51±11)月,平均生存期(12±13)月.短期服药组与长期服药组1、3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0%、21.0%、21.0%和100.0%、82.0%、36.0%.肿瘤转移、复发后未治疗组,单纯服药组与服药手术组0.5、1、3 、5年肿瘤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14.0%、0.0%、0.0%、0.0%,64.0%、51.0%、0.0%、0.0%和88.0%、83.0%、76.0%、21.0%.结论 小肠G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 阳性的联合诊断.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分子靶向综合治疗是小肠GIST的主要手段.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积极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途径.

  • 胃间质瘤87例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鲁科斌;黄小娥;周小栋;吕锋;汪天翔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60% ~ 70%.目前认为其起源于胃肠道中有分化潜能的间叶干细胞,并由突变的特异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基因所驱动[1],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易被误诊为胃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胃间质瘤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位于黏膜下层,术前确诊较为困难,本文对87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肠源性胃肠道间质瘤7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战伟;韩少良;王晓红;丁耘峰;平金良

    目的 探讨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1例肠源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1例GIST患者中,病灶原发部位小肠51例,结直肠15例,肠系膜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45.1%,32例),其次为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2.5%,16例;16.9%,12例),复发风险极低危l例,低危16例,高危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径、核分裂相和复发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复发风险高危组中,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患者的预后好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结论 肿瘤完整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是肠源性GIST的佳治疗模式,肿瘤大直径、核分裂相及复发危险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胃间质瘤MSCT表现与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贤华;郑汉朋;邱乾德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特点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胃间质瘤MSCT表现,对肿瘤的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与病理类型作对照研究.结果 肿瘤大径3.0~20.5 cm,平均9.4 cm;肿瘤呈膨胀生长35例,浸润性生长25例.肿瘤呈椭圆形42例,不规则形18例;肿瘤界限清楚35例,界限不清25例.平扫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39例.等密度20例,平均CT值34.3 HU;低密度31例,平均CT值16.6 HU;高密度9例,CT值43.1 HU.肿瘤坏死囊变39例,肿瘤局部溃疡形成8例,伴出血8例,伴钙化3例.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25例.60例增强呈均匀强化19例,不均匀强化41例;轻度强化24例,平均CT值15.2 HU;中度强化31例,平均CT值29.7 HU;明显强化5例,平均CT值71.9 HU;瘤内伴迂曲血管13例.极低度危险性9例,低度危险性12例,中度危险性17例,高度危险性22例.胃间质瘤的恶性危险度与大小和核分裂有相关性(均P <0.05),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无相关性(P>0.05);在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强化程度、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间质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松;陈丽荣;王海军;罗月球;朱永良;程水珍;周燕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 DOG1、CD117及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的意义

    作者:况丽平;詹晓芬;沈金辉;王少洪

    目的 探讨DOG1、CD117及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DOG1、CD117及CD34在6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14例其他类型间叶源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IST组织中DO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P =0.000).发生于胃的GSIT组织中DO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肠道GIST(P=0.011).60例GIST组织中,DOG1、CD117和CD3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95%和83.3%,DOG1蛋白表达高于CD34(P=0.040),而DOG1与CD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117、CD34阳性表达GIST组织中DOG1表达率分别为94.7%、94.1%,CD117、CD34阴性表达GIST病例均全部表达DOG1(3/3,9/9),其中有3例CD117及CD34两者阴性,但DOG1阳性.结论 DOG1是一个诊断GIST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GIST标记物,在GIST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联合检测DOG1、CD117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GIST的准确性.

  • 18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秦美云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决定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10%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SP染色后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18例胃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呈梭形细胞样12例,上皮细胞样6例,CD117阳性+ 6例、++ 8例、+++ 4例,CD34 + 8例、++ 2例,+++ 6例、阴性2例,S100蛋白仅有1例散在阳性,SMA仅有2例散在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CD117、CD34是胃间质瘤的诊断标记物,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可靠方法,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是判断危险度的标准,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必要时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控制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 胃肠道间质瘤2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力;邸静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21 例GIST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D117 、CD34 、desmin 、Actin 、S-100 的表达情况.结果 GIST 发生于胃部15 例(71.4% )、空肠3 例(14.3% )、回肠1 例(4.8% )、肠系膜2 例(9.5% ).极低危险度4 例、低危险度7 例、中危险度6 例、高危险度4例.CD117 阳性表达率为95.2% 、CD34 阳性表达率为66.7% 、Actin 阳性表达率为33.3% 、desmin 阳性表达率为4.8% 、S-100 阳性表达率为9.5%,且均通过手术治疗.结论 CD117 标记阳性是GIST 重要的诊断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