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研究

    作者:刘建榕;陈幼贞;方秋容

    目的 在心理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方法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师大和四川师范大学的28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学习适应(t=-2.643,P<0.01)、角色适应(t=-3.357,P<0.001)、职业选择适应(t=-2.074,P<0.05)、生活自理适应(t=-4.524,P<0.001)以及身心症状表现(t=-2.401,P<0.05)方面都显著优于非贫困大学生;②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t=-5.015,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t=-2.184,P<0.05)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在主观支持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t=7.548,P<0.001);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0.416,P<0.01),主观支持仅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46,P<0.001);④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适应良好的非贫困生的客观支持(t=3.999,P<0.001)、主观支持(t=4.193,P<0.001)和对支特的利用度都极其显著地高于适应一般的非贫困生(t=3.380,P<0.001);适应良好的贫困生仅在客观支持(t=2.647,P<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显著高于适应一般的贫困大学生(t=2,737,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保护因子表现为充分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 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高磊;毛富强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建设和谐校园、预防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学校登记的在校贫困生名单,采用自评症状量表(SCL- 90)进行测评,筛选148名心理异常者作为研究组,在其余贫困生中随机选取14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将其一般情况和SCSQ、SCCS及EPQ评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SCSQ(t=5.46,7.38;P<0.01)、SCCS(t=13.59,P<0.01)和EPQ (t=51.44,49.76;P<0.01)的测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级、消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程度及神经质被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年级低、应对方式不合理、自我不和谐、人格特质是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

  •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潘清泉;周宗奎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7名贫困大学生和34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通过与对照组非贫困大学生的对比,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费本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较低,且其中的自信维度女生又显著低于男生.②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性和乐观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③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差异,自信维度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 高校贫困生心理扶助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探索

    作者:傅文芳;开治中;戚振兴;宁乙静

    本文通过综述前人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及扶助方案,发现主要以宏观政策与建议为主,而无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本课题组通过临床经验和前期研究,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心理扶助计划,主要包含:朋辈互助小组、三线心理监控体系、全员支持系统、CCL团体咨询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可以独立运作,根据轻重缓急地分别处理贫困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课题前期成果验证了CCL团体咨询的有效性,本文也通过实施展示了心理扶助计划的其他部分及整体在实施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势:①整个计划系统而全面;②整个计划有效且受学生欢迎.劣势:①计划需要多部门多人力配合完成;②计划需要培训以达到技术门槛.

  •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

    作者:徐浩岚;唐平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泸州医学院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SCL-90总症状指数和各因子分上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和全国常模,尤其体现在强迫因子(2.26),人际关系因子(2.23),抑郁因子(2.43),焦虑因子(2.05)和偏执因子(2.06),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结论高校应加强以关爱、支持、鼓励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作者:沈永健;杜文东;王挺

    目的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16PF调查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 本次测查共测量被试8302人,删除部分无效量表,实际有效数据为7742人,问卷有效率为93.27%,其中,以月生活费不足200元作为贫困生的标准,检出贫困生304人,占总人数的3.9%.22.0%的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贫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这8个因素上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事实上也表现为与正常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矛盾的冲突性;人际交往消极退缩;情绪孤独、抑郁等.教育对策:就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容和质量;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要转变教育模式;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同时,大学生还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努力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

  • 高校贫困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廖湘蓉;龙晓东;邓治文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并轨收费体制的实行,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致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特别在自我认识与评价即自我概念方面.本研究试图对高校贫困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针对问题探索出高校贫困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途径,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 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琴;丁霞;黄雪梅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1~3年级中请学校贫困助学贷款的贫困生131名为研究组,175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SCL-90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比非贫困大学生大,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经济问题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各类生活事件的压力感与SCL-90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按相关程度的高低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学业成就与前途问题,再次是经济问题.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严重,主要压力源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经济问题.

  • 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尊的调查分析

    作者:罗京滨;曾峥;张滔华;黄才炎;苏文英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状况以及自我和谐与自尊的相关程度.方法 应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自尊调查表(SEI)对196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中3个分量表各均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但自我和谐性低的贫困生占的比例却明显高于常模比例,将SCCS与SEI进行相关比较,高自尊的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也比较高.结论 贫困大学生总体的自我和谐性较好,自我和谐性与自尊高低呈正相关.

  • 贫困大学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袭开国;董博;崔诣晨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结果 ①无论在状态焦虑还是特质焦虑维度上,贫困大学生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两者差异显著(t=-2.081,-2.178;P<0.05);②贫困大学生个体状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F=3.189,2.927;P<0.05).大一、大四学生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大二、大三;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状态焦虑;③贫困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显著(F=0.762,2.491;P>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受年级及性别等因素影响.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与教育引导模式

    作者:曾雅丽;吴善添;宋迎秋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与现实压力及教育引导模式.方法 观察目前高校整体情况和本校贫困大学生现实状况,结合学生工作和心理咨询、访谈.结果 高校贫因生、特因生比例分别为20%、9.4%~12.4%,贫困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扰已成为制约部分在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结论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分析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层面的困扰及现实压力来源,高校学生工作应大力提倡切实有效、更具针对性的贫困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引导模式.

  • 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忠琼;班永飞;殷红敏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安顺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朋友支持相关较高,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0后和90后贫困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20,-2.50,2.40,-2.2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朋友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 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

    作者:张玉妹;孔令豪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以127名贫困大学生,149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自我、求成动机高于非贫困生(t=2.107,1.99;P<0.05),但自我认同低于非贫困生(t=2.084,P<0.05),并且人际困扰比非贫困生多(t=2.04,P<0.05);②贫困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376,P<0.01);③贫困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倾向、求成动机正相关(r=0.404,0.418;P<0.01),与避败动机负相关(r=-0.223,P<0.01),与成就强度无关(r=0.097,P>0.05);④贫困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一0.292,P<0.01),而成就倾向与心理健康正相关(r=0.430,P<0.01),避败动机与心理健康负相关(r=一0.470,P<0.01).结论 通过帮助贫困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特别是良好的自我认同,引导贫困生适当降低避败动机来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 不同认知风格贫困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干预

    作者:袭开国

    目的:探讨认知风格及干预策略对贫困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及自编情境故事,对12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①“情境讨论”的干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场依存组贫困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水平,但对场独立组贫困大学生没有显著影响(t=-2.371,-0.975;P>0.05);②“角色扮演”的干预方式对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贫困大学生道德自我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t=-2.498,-2.320;P<0.05)。结论:贫困大学生道德自我水平可以通过团体干预的方式得到提高;认知风格对干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孙永明;钱秋源

    目的全面准确了确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并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团体心理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作者:张晖;罗军;陶建刚;何凯;李鎏;李思思;蔡丹妮

    目的:本研究根据 Luthans 的心理资本理论及干预模型,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探究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辅导和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并使用心理资本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为测量工具。结果:①心理资本因子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 =6.261,P <0.001),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 =‐5.490,P <0.001),心理资本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②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2.557,P <0.05);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t =5.214,P <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能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资本水平。

  • 贫困大学生的逆境商与成就动机

    作者:林少惠;陈俊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逆境商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受“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201名;利用“跨校联选课”的上课时间选取非贫困大学生196名.用逆境商(AQ)量表和成就动机(AM)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贫困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及控制、忍耐、归因因子分和AM量表的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但AM量表的避免失败动机得分低于贫困大学生(均P<0.01);男性贫困大学生(n=94)成就动机得分高于女性贫困大学生(n=107),而避免失败因子分低于女性贫困大学生(均P <0.05),AQ得分则没有性别差异(P>0.05);贫困生追求成功因子分、成就动机得分与逆境商得分呈正相关(r =0.19~0.34,P<0.01),而避免失败因子分与逆境商得分呈负相关(r= -0.37,P<0.001).结论:贫困大学生在逆境商、成就动机上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并且两者关系密切.

  • 潮汕贫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评价的关系

    作者:林少惠;陈晓斌;朱秋莹;陈俊

    目的:探讨潮汕贫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评价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接受"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资助的潮汕地区贫困大学生205名,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EOM-EIS-2)和个人评价问卷(PEI)进行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潮汕贫困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弥散性得分高于男大学生[(53.2±10.8)vs.(49.6±12.0),P<0.05];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评价的典型相关为0.63,弥散型、排他型与个人评价多个维度负相关(r=-0.20~-0.44,均P<0.05),成就型与个人评价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18~0.49,均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自我评价关系密切.

  • 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

    作者:孔德生;张静

    目的:探索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差异.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732名贫困生和903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卡特尔16PF测验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自信型、挣扎型、中间型和不安型;非贫困生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自信型、中间型、挣扎型.自信型贫困生的主要特点是情绪稳定,自信进取;挣扎型贫困生的主要特点是紧张忧虑,心态失衡;中间型贫困生的主要特点是情绪较稳定,心态较平衡;不安型贫困生的特点是情绪不够稳定,内心较为紧张忧虑.结论: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人格有明显差异;不安型贫困生是贫困生群体所特有的,表明贫困生群体心理压力较大.

  • 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卢洪明;傅纳;李旸;郑日昌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比普通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普通大学生,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1.已有研究很少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结合起来探讨两者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160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