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药物镇痛疗效观察

    作者:张宝梅

    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较多,其镇痛疗效也不尽相同.为了解掌握各种镇痛方法的疗效,现选用吗啡、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为耐乐品)进行PCA泵镇痛,对其镇痛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 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余丽珍;李仁海;李东元

    我院从2003-01对4~15岁术后要求行镇痛的患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用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谢春玲;苏春华;陈仙;伦雪萍;王丽华;程晓红;罗红鹤

    目的:对比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术的成年患者35例,观察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曲马多肌肉注射,记录用药前后的VAS评分、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98%,对照组42%;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对照组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皆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诱发肌无力危象.

  • 纳洛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临床分析

    作者:黄兴华

    对我院纳洛酮与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临床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妇产科手术60例.ASA I~I级,年龄20~62岁,体重40~85 kg.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I组纳洛酮+吗啡2 mg,I组吗啡2 mg.

  • 氯诺昔康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野;赵国胜;张国刚;康凯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在妇科微创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氯诺昔康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分别给予氯诺昔康和曲马多,观察24 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应时间PCI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接近甚至优于曲马多,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低.是术后PCIA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硬膜外与皮下芬太尼复合液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程振伦;周保定;王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优良方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E、S两组,每组44例.E组行2%利多卡因15 ml+0.75%布比卡因15 ml+氟哌啶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硬膜外连续泵注.S组行芬太尼1 mg+氟哌啶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皮下连续泵注.结果:两种方法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和皮下术后镇痛均是优良的术后镇痛方法,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腹腔手术镇痛更佳,而皮下镇痛适用于非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

  • 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

    作者:孙红霞;何农;刘红玉;刘野;谢燕妮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方法:120例硬膜外麻或静脉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自控止痛泵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副作用及患者对术后活动量的耐受情况.结果: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准确及时护理,可提高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

  • 前列腺术后止痛泵硬膜外腔持续注药镇痛120例分析

    作者:梁启伟;叶长琦;李德超;胡忠良

    1997年以来本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摘除术120例,术后应用止痛泵硬膜外腔持续小剂量注射镇痛药,预防疼痛和膀胱痉挛性收缩,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 术后应用微量镇痛泵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燕;翟萍

    2006-08~2007-05我们对580例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泵镇痛,加强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静脉镇痛观察

    作者:谭红鹰;陆霄云;操隆辉;林文前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常用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比较.方法:60例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片j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对照组用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记录术中出血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捧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毕苏醒时间延长10.3 min,但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 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的影响

    作者:翁险峰;杨锡馨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个氯诺昔康预处理模型组(制作手术致痛模型前20 min腹腔注射1、3、9 mg/kg).3 h后,取出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较强,而氯诺昔康可减少手术致痛引起的COX-2表达,并有量效关系.结论:氯诺昔康能对手术致痛引起脊髓背角COX-2的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玥;康凯;徐铭军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产妇随机等分为三组.术时用药,A、C组:罗哌卡因15 mg+0.9%生理盐水0.5 ml+10%葡萄糖1 ml;B组:罗哌卡因15 mg+舒芬太尼5 μg(0.5 ml)+10%葡萄糖1 ml.术后用药,A、B组:0.16%罗哌卡因+0.002 5%氟比利多;C组:0.16%罗哌卡因+0.002 5%氟比利多+0.005%(5 mg)吗啡.设置:无负荷量,2 ml/h,PCA:1 ml,锁定时间:15 min,术毕开启,镇痛24 h.专人术后2、4、6、8、24、36、48 h用VAS和Prince-Henry 方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用药量、PCA按压次数.结果:B组比A、C组起效时间缩短(P<0.01),A、C组在术后2、4、6 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B组(P<0.01),三组在8、24 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在36、48 h两个时点A、C组评分均高于B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明显,8 h后镇痛效果减弱但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副作用.

  • 高乌甲素应用于老年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围术期镇痛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林露;欧珊;李军;周乐顺;侯景利;巩固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术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23)和高乌甲素组(Ⅱ组,n=23).Ⅱ组在麻醉前20 min静脉推注高乌甲素4 mg后缓慢静滴1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高乌甲察4 mg至手术结束;Ⅰ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术中HR、BP、SpO2、RR及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法检测术后0、1、3、6、12、24 h患侧血清中MDA、SOD表达水平.结果 Ⅱ组切缝皮及探查时HR、BP、SpO2、RR等变化幅度及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术后镇静镇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总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24 h的SOD值高于Ⅰ组,而MDA值低于Ⅰ组(P<0.05).结论 运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老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围术期急性疼痛,完善PCA效果和抑制术后早期氧化应激反应.

  • 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辅以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勇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对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吗啡用于鞘内注射的佳剂量,并观察穴位贴敷三阴交穴对其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180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成6组(各3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A组)用0.5%的布比卡因2.0 ml (10.0 mg)+50%葡萄糖溶液0.2 ml,B、C、D、E组为吗啡处理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啡0.1、0.3、0.6和0.9 mg,F组在C组基础上使用穴位贴敷方法.评价新生儿情况、术后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时Apgar评分在正常范围(P>0.05).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加入吗啡可使术后无痛时限明显延长(P<0.05).术后各吗啡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与剂量相关,D组和E组病例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组与C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5),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 吗啡鞘内注射能有效延长剖宫产术后镇痛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白芥子膏三阴交敷贴能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同样能达到镇痛效果,并能显著减少使用吗啡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孙德峰;王剑平;阎妮;安刚;吴崇天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mg由臂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8.3%和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将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注射吗啡者.

  •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策略进展

    作者:康凯;徐铭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手术方面表现在对围术期安全、舒适、无痛的要求."无痛治疗"的概念现已广泛为患者所理解和接受,作为在无痛治疗中占很大比例的术后镇痛也同样倍受关注.针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而言,产褥期和疼痛相关的活动减少可增加栓塞性疾病的风险;疼痛还会损害母亲在产后即刻给婴儿佳照顾的能力,并对母婴间的早期交流产生不良影响;疼痛和焦虑也会显著降低母亲哺乳的能力[1].本综述仅从给药方式上重点讨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策略进展.

  • 腹部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作者:曾莉;吴新民;马琼;苏玉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42例选择性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罗哌卡因芬太尼(ropivacaine fentanyl, RF)、布比卡因芬太尼(bupivacaine fentanyl, BF)、布比卡因吗啡(bupivacaine morphine, BM)组术中1.2 g*L-1硬膜外复合全麻,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1.2 g*L-1罗哌卡因+2 mg*L-1芬太尼、1.2 g*L-1布比卡因+2 mg*L-1芬太尼、1.2 g*L-1布比卡因+80 mg*L-1吗啡;EM组术中硬膜外复合全麻,术后持续静脉吗啡0.5 g*L-1镇痛;静脉吗啡(intravenous morphine, M)组术中单纯全麻,术后持续静脉吗啡0.5 g*L-1镇痛.记录镇痛效果,测定麻醉前、术后1 h、术后24 h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各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VAS评分BM组、M组显著低于RF组,VRS评分BM组明显高于RF、EM、M组.BM、M、EM组副作用较多,M组恶心发生率高(5例).术后1 h BM组肾上腺素显著低于BF组,EM组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低于RF组.术后24 h M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高于术前.结论:目前常用的硬膜外或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方法都有明确的镇痛效果,术中复合硬膜外阻滞或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显著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是更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的比较

    作者:郭怡;谢澎;徐虹;李建忠

    目的 研究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对TKA患者术后镇痛作用及对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关节外科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收肌管阻滞镇痛,对照组进行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2h、6h、12h、24 h、48 h)疼痛评分,术前、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静息痛、活动痛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h、6h、12h、24h、48h,2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管阻滞组患者术后24 h、48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优于股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2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肌管阻滞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股神经阻滞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对TKA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收肌管阻滞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较股神经阻滞快,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及早恢复.

  •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官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周琪;孙义;张析哲

    目的 分析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剖宫产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以静脉PCA镇痛为基础,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2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观察组患者术后4h宫缩痛情况好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内的Ramsay评分均在镇静适宜范围内.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7.07%,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接受剖宫产者,在应用静脉PCA镇痛过程中,使用盐酸纳布啡,可取得满意镇痛效果,不失为一种良好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

  • 曲马多对切口痛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基因和血液IL-6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甬民;祝胜美;王奎荣;陈庆廉;郑跃英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研究腹腔注射曲马多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和血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切口痛组、术前3个浓度曲马多预处理组(剂量分别为1 mg/kg、10 mg/kg、20 mg/kg)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剂量为10 mg/kg).按Brennan法制成大鼠切口痛模型,以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积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的行为学变化.手术后2 h取脊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c-fos表达(Fos蛋白,以FLI阳性神经元表示),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 h时切口痛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大鼠的von Frey纤毛刺激缩爪阚值均明显增加(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T10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T10组相似.切口痛组FLI细胞主要分布在Ⅰ~Ⅱ层,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FLI细胞与切口痛组相比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切口痛组大鼠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和20 mg/kg组能使脊髓c-fos表达和血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术后曲马多治疗组这种抑制作用弱于曲马多预处理10 mg/kg组(P<0.05).与切口痛组比较,曲马多预处理1 mg/kg组的痛阈和脊髓c-fos表达以及血液IL-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神经元增多和血液IL-6含量增加的效应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曲马多预处理效果更强;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层可能是曲马多产生痛觉调制的主要部位.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曲马多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c-fos的表达和减少血液IL-6含量有关.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