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及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一清;朱晓军;王彤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性疾病发生后出现以抑郁为特征或重性抑郁样发作的心境障碍,其发病率多在30%---60%之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1],应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而PS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理论[2]:①原发性内源性机制:脑卒中病灶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或其受体功能下降而出现抑郁症状.②反应性机制:认为PSD是脑损害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的调节障碍.目前PSD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针对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如改善单胺类递质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药物副作用[3]和难治性抑郁患者[4],而针对PSD反应性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就PSD与HPA轴的关系、运动干预在其中的作用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运动干预对免疫衰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睿;李春艳

    "免疫衰老"指随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退化,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对疫苗免疫反应减弱的现象.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一突出现象,在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因中癌症、肺炎、流感、败血病和肾炎等位列于前十,而这些疾病均与免疫衰老引发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 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肥胖症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谭思洁;郭振;王建雄

    肥胖和超重与心脏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生育畸形、骨性关节炎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6],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不断低龄化已经对儿童生长发育、心肺功能、姿势控制及感觉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7-8].其中单纯性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是缺乏体力活动和膳食热量摄入过多,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结果[9-11].适宜的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科学合理的减肥措施之一[12-14].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额外运动增加热能消耗,大多数人都已接受运动减肥的理念,并渴望获得预期效果,但目前国内外运动减肥的成功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成为大众健康领域的研究难点.其中运动强度选择不当被认为是重要的问题[10].

  • 运动负荷强度与运动疲劳程度量化分级研究进展

    作者:上官若男;苏全生;尚画雨;黄玫梅

    在体育科研中大量涉及运动干预,关于运动负荷与机能反应的报道很多,但各报道中涉及的负荷强度、负荷方式及负荷密度各异,尚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运动负荷量化标准.虽然有很多研究,但很零乱,各研究之间的可比性较低,不利于后续研究的参考和比较,因此目前尚缺少一个大家认同的具有量化的和可比性的负荷强度评价体系、疲劳评价体系.本文试图对现有文献,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运动强度的统一划分和运动疲劳分级,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运动干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研究

    作者:邵晓林

    目的:对具有强迫症状者采用体育运动干预研究,为人们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CL-90量表、艾森克EPQ量表进行评定,以我院2010年3月至6月门诊有强迫症状者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人,以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方式干预,对照组不干预.结果:运动干预6周后,研究组强迫症状(t=3.43,P<0.01)、情绪稳定性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12.4,P<0.001).强迫症状与情绪稳定性、个性特征有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状的改善效果与运动处方相关;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和娱乐性运动活动有利于改善强迫症状,并能够培养健康的个性和稳定的情绪.

    关键词: 运动干预 强迫症状
  • 社区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海洁;夏芸;王健

    目的:探讨社区运动干预在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人40例,由我社区站医生带领参加为期3个月中老年健身操运动.观察老年人接受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运动干预后老年人运动功能有所提高(P<0.05).结论:社区运动干预能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是倡导社区老年保健的有效途径.

  • 运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干预研究

    作者:韩瑜

    目的 运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干预研究.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比较的对照试验,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对200名老年者在要求不改变其基线水平情况下,行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结果 采用骨密度测量,对两组优良进行x2检验.结论 运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起到干预作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运动干预
  • 运动干预对血脂异常高校教师运动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作者:马江平;赵秋利;程姗姗;刘爽;王艳秋

    目的 评价运动干预对血脂异常高校教师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在哈尔滨市某两所高校中选取研究对象,一所高校的40名教师作为试验组,另一所高校的37名教师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次健康讲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1次个性化指导、8次自发运动小组培育活动,并建立微信和QQ交流群.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的运动达标率、BMI和腰围.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运动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教师的BMI和腰围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师的BMI和腰围在干预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干预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血脂异常高校教师的运动依从性,促使其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 运动干预与饮食结合降糖药物对空勤人员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娇

    目的 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结合规定降糖药物对空勤人员血糖异常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航空公司体检鉴定为2型糖尿病空勤人员12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每组患者4例,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A组空勤人员给予《空勤人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体检鉴定指南》规定的合法使用的降糖药物,B组空勤人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之饮食干预措施,C组空勤人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饮食和运动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三组人员血糖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空勤人员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和C组在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的程度上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组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上明显好于A组(P<0.05),而A和B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空勤人员特殊群体中实施饮食健康宣教和适当运动等干预措施在治疗效果上有着积极显著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空勤人员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在空勤人员健康安全管理中进一步的落实和推广.

  • 增加肌肉质量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

    作者:罗伯特;庄稼英

    要点●无论体重,更多质量肌肉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旨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运动干预时间.研究人员说,无论体重,更多肌肉质量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肌肉质量每增加总体重的10%,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就会减少11%,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风险就会下降12%,PreethiSrikanthan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其同事把此项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

  • 增加肌肉质量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

    作者:罗伯特

    要点无论体重,更多质量肌肉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旨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运动干预时间.研究人员说,无论体重,更多肌肉质量或可防止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肌肉质量每增加总体重的10%,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就会减少11%,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风险就会下降12%, Preethi Srikanthan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其同事把此项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

  • 一天运动20分钟,孩子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

    作者:

    以前在孩子和成人中开展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多大的运动量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风险.近在《JAMA》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新的数据.研究者评价了两种不同的有氧运动量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2003 ~2006年间,从乔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州的15个学校共收集了7~11岁的222名孩子,他们符合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关于肥胖的标准(BMI≥85百分位数),在入组前每周运动量少于1小时,且没有将来可能影响到试验结果的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情况,在为期4年的研究中,入组的孩子被随机分入以下3组:1)低运动量干预组(每天20分钟的有氧运动);2)高运动量干预组(每天40分钟的有氧运动);3)对照组(没有特殊的运动干预).

  • 《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公布

    作者:

    北京糖尿病协会4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据该报告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糖尿病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占据15%,餐后血糖占5%.此次调查是以北京市常驻的5万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为离退休人员;糖尿病知识存在一些盲点;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有上升空间;要加强对职业人群干预;须探讨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干预方法.

  • 中药联合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闫薇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与运动联合干预,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单纯应用运动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联合中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糖代谢情况、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浓度(4.83±0.44)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5.39±0.62)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值(5.83±0.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0.56)mmol/L,(6.33±0.61)mmol/L与(6.84±0.39)%,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式分娩率(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3%),且观察组羊水过多、产后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合并妊娠高血压总发生率(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或胎儿窘迫、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总发生情况(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与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方法相比于单一的运动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改善围生儿结局,建议广泛应用。

  • 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徐丽艳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调控的价值探讨

    作者:滕清凤;郭玲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和运动干预对患者血糖调控的价值.方法 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15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75)和干预组(n=7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实施饮食和运动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调控效果及母婴预后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异常率、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和运动干预可提升患者血糖调控效果.

  •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影响分析

    作者:闫培霞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规范的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早期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杨惠琴

    目的:探讨早期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孕8~13周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饮食和运动干预。结果观察组血糖情况、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饮食和运动干预有助于控制孕妇体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 运动干预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的影响

    作者:陈琼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交叉分为A组(单纯常规肠道准备)和B组(运动干预结合常规肠道准备),每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肠道清洁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A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干预作为一种物理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特点,而且它在保证患者肠道清洁度的同时还缩短了其肠道准备时间,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

    作者:朱平辉;刘晓曦;宋德利;安冰;刘彤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可依据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unction,EF)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 with preserved EF,HFpEF)和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HF with reduced EF,HFrEF)[1-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HF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在发达国家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1%~2%,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升高至10%以上[3].在我国,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4-5].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5年的病死率与肿瘤相当,同时由于体力活动受限,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55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