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L细胞及味觉受体的影响

    作者:钱蔷;莫朝晖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L细胞功能及味觉受体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8只健康的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经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予链脲佐菌素( STZ)成模。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二甲双胍、模型组﹢普食;对照组。分别于成模干预前和干预第6周时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OGTT ),并测血脂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表达量。第6周时处死大鼠,并留取肠道组织标本运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胰高血糖素原(PG)基因, 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味觉受体T1R2、T1R3及Gαgust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后二甲双胍组和正常组的随机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且二甲双胍组下降更明显( P ﹤0.05)。干预后二甲双胍组血清总胆固醇(CHOL)较干预前明显改善( P ﹤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干预前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与正常组、对照组干预后相比,二甲双胍组CHOL明显下降( P ﹤0.01),LDL-C及TG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6周后,二甲双胍组空腹血清GLP-1的表达量较干预前增加,且比正常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糖负荷后,二甲双胍组血清GLP-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降脂的作用;二甲双胍可能具有通过上调肠道L细胞内PG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道L细胞GLP-1的产生,同时影响GLUT-2、味觉受体及其下游的信号因子Gαgust表达,进而间接起到降糖的作用。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和2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孙静媛;马丽娜;高凌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s,SGLTs)是一类在小肠黏膜和肾近曲小管中发现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其功能是介导肾脏和肠道中葡萄糖的跨膜转运,近几年研究表明,SGLT2是控制葡萄糖在肾脏重吸收的重要转运子,其抑制剂不仅可以增加尿糖的排泄从而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而且可以降低血压进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而SGLT1在SGLT2抑制后,可以代偿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削弱SGLT2抑制剂的降糖疗效,同时SGLT1也是肠道吸收葡萄糖的主要转运子,因此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也有治疗前景.另外,SGLT1的表达受到胃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调控,并与味觉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对人的摄食行为和食欲产生影响,参与肥胖的发病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SGLTs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味觉受体、肠道激素相互作用,并对其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进行展望.

  • 中药甘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作者:张静雅;曹煌;龚苏晓;许浚;韩彦琪;张铁军;刘昌孝

    对中药五味中甘味的中医药内涵、甘味药的基原、甘味药在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的分布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甘味味觉受体、味觉表达及物质基础研究进行阐述.后,概述甘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甘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基于味觉、嗅觉受体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性味物质基础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作者:韩彦琪;许浚;龚苏晓;张洪兵;张铁军;刘昌孝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五味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五味药性的客观表征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钥匙,是阐释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路径.基丁五味药性的基本定义以及药物分子-味觉、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并结合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从味觉、嗅觉感知的生物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原理、同源模建过程以及受体选择与五味药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属性角度,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可参照的研究方法.

  • 味觉和胃肠化学感应的同一性关系

    作者:李海艳;郭慧芳;郭园园;吴小光

    味觉是哺乳动物极为重要的感觉,可以感知多种味质.人们发现可以感知酸、甜、成、苦以及鲜味.味觉的感受部分即味觉细胞,味觉细胞也叫味觉感受细胞(taste receptor cell),多位于味蕾(taste bud)中央,细胞的游离端呈毛状突起,即微绒毛,微绒毛上的多种受体通过与口腔中的味质或其他神经肽结合,引起神经纤维兴奋,产生适应性的反应.

  • 肠内分泌细胞表面甜味与苦味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享;朱凯文;高悦;邹广琛;蔡韧;戎伟芳

    动物肠道黏膜上存在表达味觉受体和味觉相关因子的细胞,这些细胞调控着胰高血糖素样肽(GLP)和5-羟色胺(5-HT)等肠道激素的分泌.文章主要介绍了部分存在于消化道黏膜上的肠内分泌细胞和其味觉受体的工作原理、味觉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相关肠道激素的分泌机制.以上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调控机制,也可为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提供新的切人点.

  • 健脾法对肠道甜味觉信号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青山;刘佳;樊冬梅

    目的 研究健脾方案对肠粘膜上皮甜味觉通路中味觉受体细胞及信号关键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功能性腹泻患者分为脾胃虚弱组及脾胃湿热组(各20例),脾胃虚弱组服用健脾Ⅰ号方,脾胃湿热组服用健脾Ⅱ号方,每次20mL,3次/d,疗程4周.胃镜下钳取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粘膜组织2块,采用QPCR法检测两组功能性腹泻患者治疗前后十二指肠粘膜味觉通路中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1R1、T1R2、T1R3)及信号关键分子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除脾胃湿热组肠道味觉受体T1R1外,两组肠道味觉受体(T1R1、T1R2、T1R3)及关键信号分子Gαgust表达均有升高(P<0.01).治疗后,脾胃虚弱组肠道味觉受体第一家族及信号关键分子表达高于经健脾Ⅱ号方治疗后的脾胃湿热组(P<0.01).结论 健脾法可有效增加功能性腹泻患者肠道甜味觉受体细胞及关键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

  • 哺乳动物的外周味觉受体和信号转导及调节机制

    作者:刘彩云;王琳

    味觉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哺乳动物借助高度敏感专一的味觉感受器,对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识别、探寻食物和调节食欲并作出相应的好恶甚至规避性的行为应答.味觉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口腔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在过去的数年里,味觉受体、信号转导及调节机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就味觉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外周味觉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外周味觉信号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味觉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及对微生物的调控

    作者:陆洋宇;席苒珲;郑欣;何金枝;徐欣

    口腔味蕾细胞中的味觉受体有助于机体鉴别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发现,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还在呼吸道、大脑、胃肠道等多种组织细胞中表达.表达味觉受体的细胞统称为化学感官细胞,在抵抗微生物感染、调节营养吸收、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组织细胞中的味觉受体可识别细菌等微生物,介导宿主免疫应答反应,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味觉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 TRP离子通道在味觉系统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申惠君;王丹丹;郭美霞

    TRP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参与多种机体感受过程,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RP离子通道在味觉系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味觉受体研究现状

    作者:申惠君;金白洁;郭美霞

    味觉系统在动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甜味、鲜味、苦味的受体被认为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T1R和T2R,而咸味和酸味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当前味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