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米盼盼;陈胜乐;许雅芳;樊国峰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行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腰腿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椎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4]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小、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大(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患者腰腿痛缓解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较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更佳,值得推广.

  • 微创与切开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吴建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邹明

    目的 评价直视下微创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28例,传统切开手术组32例.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开放组,术后3d微创组腰痛VAS评分优于传统组,而2组腿痛VAS和后期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组与传统组同样具有长期优良的临床疗效,但是微创组的手术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腰痛均优于开放组.

  • TLIF手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陈晓东;易小波;翟明玉;王洪;贺旭;胡鑫华

    目的 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需要翻修的腰椎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2-2012-06采用TLIF手术治疗腰椎术后需要翻修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42(18.2±3.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2.05±1.50)分,术后1年为(24.35±2.53)分,ODI评分术前为(31.26±2.45)%,术后1年为(6.08±3.25)%,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善率评估优良率为92.3%.椎间高度术后(11.5±1.5)mm与术前(8.0±1.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术后1年(11.4±1.3)mm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融合率为100%.结论 TLIF有利于翻修手术的操作,术中、术后伴随可治愈性的并发症如硬膜撕裂、术后神经根性疼痛、术区肿胀,其近期疗效可靠.

  •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36例临床应用

    作者:叶舟;占蓓蕾;占允中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6例.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神经系统症状有改善,肽网内骨质和上下椎体紧密连接.按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15分评定,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12.8分,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

  • MIS-TLIF结合钉棒系统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智泉;党培业;樊艳梅;王彦东;邢永军;马琼;韩康;张伟

    目的:观察和比较使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的共计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上述患者分别纳入实验组(MIS-TLIF组)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组).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程度(JOA)及各围手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卧床时间,花费,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MIS-TLIF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经外科手术后,都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MIS-TLIF组在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能够显著改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和长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 MIS-TLIF与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杜怡斌;张之栋;刘艺明;王善松;马力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比较

    作者:胡枫;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锋

    目的 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将115例L4~5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开放组,53例)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微创组,62例).手术前后评测邻近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通过Seo评分系统评估椎间小关节受损情况,应用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评估术后邻近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 d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的程度及多裂肌脂肪化程度微创组明显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腰椎椎间关节的损伤开放组明显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多裂肌功能减退及小关节突退变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较开放TLIF可以更好地保护椎旁肌及小关节突的完整性,且术后近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艳兵;孙先泽;宫瑞;于金河;候树兵;顾振芳;赵正琦;胡红涛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S-T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IS-TLIF(100例)和TLIF(86例)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 评分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178例患者获得随访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5 d和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MIS-TLIF组明显优于TLIF组(P<0.05,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 MIS-TLIF、TLIF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手术方法,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腰痛改善均优于TLIF组。

  • 直视下微创与切开进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毛克亚;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刘保卫;张西峰;崔庚;张雪松;程自申;李鹏

    [目的]观察直视下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完成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临床结果.[方法]2007~2009年期间26例患者直视下进行单节段腰椎MIS - TLIF手术,45例患者采用Open - TLIF进行单节段腰椎手术,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MI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Open组,术后5 d MIS组腰痛VAS评分优于Open组,而两组腿痛VAS、ODI评分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直视下MIS与Open两组同样具有长期优良的临床治疗结果,但是MIS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腰痛均优于Open组.

  • 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田伟;徐云峰;刘波;茅剑平;张波;吕艳伟;崔冠宇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TLI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TLIF;对照组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试验组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创面。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56.49±235.51)mL,对照组(524.49±191.68)mL,P<0.05;试验组引流时间为(3.62±1.98)d,对照组(3.59±0.75)d, P<0.05;试验组出现伤口渗出3例,对照组无伤口渗出,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TLIF后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但延长引流时间。

  •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殷瑛;陈萌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护理后效果,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功能锻炼掌握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1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锻炼掌握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 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与传统开放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赵海恩;李东升;陈静园;魏延;刘建军;吴赪;张京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为Quadrant通道TLIF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手工检索骨科相关杂志,计算机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并纳入关于比较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计患者326例,其中mini-TLIF组145例,open-TLIF组181例.mini-TLIF组比open-TLIF组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术后早期缓解疼痛效果好.二者长期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mini-TLIF组存在术中透视时间长,对医护人员、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增加的缺点.结论 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Quadrant通道TLIF术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期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优越性.Quadrant通道TLIF的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时间长.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融合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晶

    目的 研究腰椎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TILF)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疾病的手术病人,分别行MIS-TLIF与Open-TILF治疗,其中MIS-TLIF组34例,Open-TILF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X线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或移位.Open组术中出血量(460±72) 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2±3.40)d;平均住院时间(12.2±3.60)d.MIS-TLIF组手术中出血量(145.73±38.32)mL,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3.02±0.43)d,平均住院时间(7.0±3.42)d,均明显少于Open-TILF组(P<0.05).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MIS-TLIF组均优于Open-TILF (P<0.05).结论 MIS-TLIF与Open-TILF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MISTLIF组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短期腰痛发生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郑勇;王建;袁超;郑文杰;李长青;张正丰;周跃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14例)和传统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TLIF)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差异;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9);但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LIF组(P<0.05).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34.1个月.无硬膜撕裂、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植物失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ILF组术后1d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OTLIF组(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和OTLIF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2.8%(13/14)和100%(12/12).结论 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选择技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