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与切开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吴建明;胡伟;袁建华;刘向阳;邹明

    目的 评价直视下微创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28例,传统切开手术组32例.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开放组,术后3d微创组腰痛VAS评分优于传统组,而2组腿痛VAS和后期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组与传统组同样具有长期优良的临床疗效,但是微创组的手术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腰痛均优于开放组.

  • 腰椎Active-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陈小龙;海涌;张强;鲁世保;刘玉增;周立金

    背景:腰椎融合术一直被广大学者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木加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为保留脊柱功能单位的生理和运动特性,提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目的:比较前路Active-L型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和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62例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6~ 58岁,平均47.7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4例,腰椎间盘后路开窗术后复发1例;手术节段:L3-4 2例,L4-5 13例,L5-S1 5例.对照组行腰椎融合术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0~60岁,平均48.5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7例,腰椎间盘后路开窗术后复发3例;手术节段:L3-4 4例,L4-5 26例,L5-S1 12例.随访观察指标包括:(1)临床疗效评定:术后疼痛及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手术成功率的评定.(2)影像学评定:膜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独立因素t检验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全部获得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为12 ~27个月,平均19.3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 27个月,平均19.8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下腰痛方面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改善ODI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SF-36、椎间隙活动度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腰椎前凸序列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融合术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条件下,相比腰椎融合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度.因此,在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下,人工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更优且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的有效治疗方法.

  • 棘突间稳定器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依村;梁伟国;吴劲风;周子强;陈志光;叶韶晖;李锋生;叶冬平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KMC (Kinetic Medical CO.)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入本科治疗,行棘突间稳定器KMC置入手术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共有14例纳入研究.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8 ~78岁,平均(57.0±11.83)岁.手术部位:L2≡3节段1例,L3≡4节段3例,L4≡5节段10例,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KMC置入.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标准(ODI)和VAS疼痛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按照是否行髓核摘除将病例分为髓核摘除组和非髓核摘除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患者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64.59±13.34)%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7±8.48)%,降低显著(P<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29±1.2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4±1.0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和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中高、后高以及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宽度较术前增加明显.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变小,且是否行髓核摘除对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则无明显改变.截止到末次随访时为止,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间稳定器KMC能维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安全可行,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肯定,且对上一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小.

  • 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与传统开放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赵海恩;李东升;陈静园;魏延;刘建军;吴赪;张京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为Quadrant通道TLIF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手工检索骨科相关杂志,计算机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并纳入关于比较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计患者326例,其中mini-TLIF组145例,open-TLIF组181例.mini-TLIF组比open-TLIF组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术后早期缓解疼痛效果好.二者长期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mini-TLIF组存在术中透视时间长,对医护人员、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增加的缺点.结论 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Quadrant通道TLIF术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期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优越性.Quadrant通道TLIF的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时间长.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Coflex与KMC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姚依村;梁伟国;吴劲风;周子强;陈志光;叶韶晖;李锋生;叶冬平

    目的 比较棘突间稳定器KMC动力重建与Coflex植入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改变,评估KMC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Coflex组(19例)和KMC组(14例),均为单节段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病变节段及疾病诊断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腰椎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估腰椎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3例均获随访,Coflex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KMC组12~26个月,平均17.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椎间隙前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椎间隙中高、椎间隙后高、椎间孔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及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突间稳定器KMC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