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当前任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的影响

    作者:刘礼丽;邹义壮;陈楠;郜肖肖;钱程

    目的:比较不同当前任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的影响,探讨其EBPM的加工机制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及正常对照51例,采用实验室PM范式,考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两组被试在图片材料、数字材料两种当前任务条件下的EBPM表现,统计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控制年龄影响后,精神分裂症组当前任务正确率、前瞻任务正确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90.3±12.6) %vs.(93.8±4.3)%,(78.3±29.9)%vs.(86.9±22.6)%;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当前任务反应时、前瞻任务反应时均长于正常对照组[(1700.4±501.4) ms vs.(1549.5±435.0) ms,(2514.8±842.1)msvs.(2064.4±657.5)ms;均P<0.05];当前任务不同对精神分裂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前瞻任务正确率的影响不同(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EBPM损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对特定EBPM任务的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其EBPM自动加工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 树突状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和加工机制

    作者:苏敏;钟翠平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因其成熟时胞体伸出许多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与其它APC相比,DC能高效地内吞、处理及呈递抗原,并能激活幼稚型(nave)T淋巴细胞,启动初级免疫应答,故在免疫反应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1].因此,深入了解D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MHC分子的生成及作用对揭示DC的抗原提呈机制有重要意义.

  • 失语症与时间加工机制之间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惠

    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时间加工与言语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言语功能受损的患者往往同时伴随着时间加工能力上的缺陷.心理物理学及生理学研究 [1-3]表明,大脑在处理随时问展开的言语信息时,存在多上以不同时间参数为特征的整合窗口.

  • 前瞻记忆研究进展

    作者:马忆萌

    前瞻记忆是指未来要执行的记忆任务,是和回溯记忆相对应的.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关于前瞻记忆文章的基础上,从前瞻记忆的概述、研究方法、加工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前瞻记忆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对前瞻记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汉语词汇集合容量及新异性对阈下语义加工的影响

    作者:安龙

    目的:考察汉语词汇概念容量和熟悉性对阈下语义加工的影响.方法:结合Greenwald的回归分析技术,采用阈下启动的方式考察刺激集合容量、材料熟悉性对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不论启动刺激是否出现在目标集合,实验都获得了稳定的语义启动效应;启动集合容量的变化不会影响启动效应的出现.结论:汉语词汇的语义信息在无意识状况下得到了加工,而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联结.该结果支持激活扩散理论.

  • n-back范式在工作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赵延鑫

    1 n-back任务范式及其产生与发展1.1 什么是n-back任务n-back任务是让被试浏览一系列逐个呈现的项目(字母、数字或携带空间位置信息的图片等),然后要求被试从第n个项目起判断每一个出现的项目是否与前面刚呈现过的倒数第n个项目相匹配.其中,"匹配"即指两个项目的某一特征相同或完全相同.所呈现的项目可以是视觉刺激,也可以是听觉刺激.此范式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控制n的大小来操纵工作记忆负荷,从而考察不同记忆负荷下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1].

  • 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

    作者:戴好运;徐晓东

    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是传递与事实相反意义的语句,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用以表达对已知事实的另外假设.研究发现,相对于事实语义,违实语义能够激活双重心理表征/空间(虚拟vS.现实),需消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本文分别从句法结构和语境制约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语境方面,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受到语境相关性的制约,充足的语境信息可以消解事实表征的干扰.句法方面,汉语违实标记的缺失使得汉语母语者更加依赖语境与语用来表达、理解违实义,但尚不明确其在线加工机制与印欧语违实义加工有何异同.后续研究应扩大语言研究范围,关注违实语义加工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厘清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 道德直觉决策及其机制探析

    作者:唐江伟;路红;刘毅;彭坚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