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骨汤辅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张洁文;冯绍文;陈少珍

    目的:研究健骨汤辅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术后健骨汤辅助治疗,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评估椎体影像学愈合情况、疼痛程度、骨代谢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时,两组患者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中央、后缘的高度以及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中BALP、PICP、BPG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患者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中BALP 、PICP、BPG含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中央、后缘的高度以及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中BALP、PICP、BP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使用健骨汤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进而更为有效地恢复伤椎解剖结构、减轻疼痛程度.

  •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徐晖;李健;程立明;高梁斌;张平;张美超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结果:胸11下位终板和腰1上位终板手术前后总体应力变化不大.但两终板中间部分的应力在各种状态下术后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注入较小剂量(胸12 4.0 ml)骨水泥,PVP不足以引起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相邻椎体骨折可能性增加.PVP中较小剂量的骨水泥注入是安全有效的.

  •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作者:李健;徐晖;程立明;高梁斌;张平;张美超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11椎体上缘-腰1椎体下缘,所得数据经Photoshop处理后转入Pro/Engineer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出三维立体几何图像,再利用自由造型模型系统对图像进行修改,通过铺面形成椎体三维图形,转入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成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结论:为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的方法,为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吴金涛;刘维钢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椎体肿瘤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椎体成形术能够迅速缓解病椎引发的疼痛,显示了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其止痛的机制日前尚不明了,骨水泥对病变椎体的机械稳定作用可能是个重要原因.为此,科研人员在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方而做了大研究,以期对这一手术过程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支持.本文将就骨水泥的注射量、注射的方式和骨密度对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影响,以及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和预防性强化椎体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莉莉;马向阳;吴秋容;魏革

    报道了1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护理.通过加强术前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术中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步骤,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加强骨水泥注射后护理,做好骨水泥外漏并发症如神经根痛、脊髓受压的积极预防与护理;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认为良好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微信随访的效果观察

    作者:黎春雨;陈国良;何巧玲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给予微信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随访后3个月末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关节僵硬1例,压疮1例;对照组5例,其中关节僵硬2例,压疮3例.观察组患者对随访护理服务连续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及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微信随访,能及时、全面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例数,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及邻近结构改变

    作者:施庭芳

    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但是做出正确的诊断需进行仔细的征象辨别.其鉴别诊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①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②感染与肿瘤鉴别;③骨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鉴别.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单个椎体骨折(solitary vertebral collapse,SVC)的MR 良恶性鉴别诊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附件posterior element 是否受累,强化形式,椎旁软组织病变,椎体内异常信号边缘情况.①附件:恶性病例较常见附件受累, 良性骨折附件受累较少见,恶性病例多表现不均匀强化enhancement, 良性病例多表现均匀强化(J Magn Reson Imaging,1999,9:635-642).②椎体内异常信号的边缘:恶性病变多表现病变边缘膨隆(图1a~c),良性病变边缘多平直或凹陷.③椎旁软组织病变包括:椎旁软组织肿块、椎旁软组织浸润、椎旁软组织反应、韧带下浸润等.④良性病变的椎旁软组织改变,常表现为环绕椎体的"镶边状"(rim shape)软组织影,形态规则,呈轻微或均匀强化(图2a、b).恶性病变的椎旁软组织改变, 常表现为椎旁局限性隆起的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 明显不均匀强化, 常伴有附件受累.

  • 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朱朝选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临床病理证实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者均行常规磁共振及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检查,并阐述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42例研究对象中,其中24例骨折部位为胸椎,18例骨折部位为腰椎,其中为单个椎体病变的有28例,为多节椎体病变的有1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在MRI图像上主要呈现凹陷形和扁平形;其中椎体后缘骨皮质主要表现形态为:骨皮质后缘上、下角后翘,后缘皮质成角;在TlWI扫描序列中椎体内呈低信号显示,在T2WI扫描序列上椎体内呈稍高信号,在脂肪抑制STIR序列上椎体内显示大部分为高信号,少数椎体内出现小部分低信号;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4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确诊率为100%.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形态、附件及周围软组织显影均直观清晰.结论 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检出率高,能从多角度、多切面准确显示椎体压缩骨折的具体情况,为临床提供了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的MRI、CT影像特点分析

    作者:潘祖友;胡高云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我院骨伤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32例研究对象中,28例为单个椎体病变,3例为双节椎体病变,1例为三节椎骨折,病变部位:胸椎18例,腰椎14例.MRI影像学特点显示椎体形态:楔形16例,倒楔形0例,凹陷形14例,扁平形2例;T1WI低信号10例,T2WI高信号8例,DWI低信号12例,DWI高信号2例;后缘膨隆3例,成角29例;椎弓根破坏0例,T1WI低信号1例;结节肿块0例,环形增厚11例.CT表现为椎体前缘、侧缘可见透亮线.17例局部骨皮质断裂不连,7例椎体前缘双边改变,12例椎体中前柱骨质致密、紊乱,3例经CT判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同时可见椎体前缘骨皮质内细小裂隙,仅1例表现为椎体前缘局部骨密度增高与椎体相续.结论通过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两者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经验

    作者:施权峰;吕厚忠;黄文东;陈巨鹏;黄海样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应用PVP治疗的36例单椎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4岁.从疼痛程度变化、伤椎压缩率、后凸角、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24小时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例存在无症状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至今获随访24~42个月,平均33个月.4例于术后2年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经X线证实为邻近椎体新发骨折;余患者无疼痛复发,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受压症状出现,伤椎及邻近椎体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对任何年龄段的OVCF,采用积极的PVP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

  • MSCT容积测量在两种椎体成型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杨泽宏;杨绮华;蔡兆熙;陈建宇

    目的 探讨MSCT(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评价椎体成型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了PVP及PKP椎体成形术,术后72小时内进行MSCT检查,通过MSCT容积测量,得到注入骨水泥的量及其弥散体积,计算得出其弥散系数.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及VAS评分变化的差异.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组间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间VAS评分变化(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骨水泥弥散系数与VAS评分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65).结论 PVP骨水泥弥散系数小于PKP.骨水泥弥散系数可以作为评价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参考指标.

  •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刘玉林;刘志祥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间全部共48例应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一例发生重大并发症.其中7例邻近椎体再发骨折,3例反复行3次手术.结论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和微创的方法.

  •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刘尚礼;李春海;丁悦;陈燕涛;黄东生;尹庆水;梁伟国;梁德;徐中和;林定坤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Sky)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适应证及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采用 Sky治疗 74例( 8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 16例附加后路 USS固定融合.按照 Genant分级 :一级 29个椎体,二级 41个椎体,三级 17个椎体.新鲜骨折 46例,陈旧性骨折 28例.术前 VAS评分 8.7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 8.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第 3天的平均 VAS评分为 1.4分 (P< 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 20.9°恢复为平均 12.4°,疗效满意.结论 Sky椎体成形术对新鲜和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适用,该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血管瘤

    作者:刘爱华;吴中学;杨新健;李海云;张友平;林欣;王忠诚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7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腰椎30例,胸椎10例,颈椎2例,40例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2例颈椎血管瘤采用颈椎前外侧入路.注射13%~20%的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铸形.结果 42例治疗都获得成功,注射骨水泥0.5~7 mL.42例随访3~15个月,33例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缓解.42例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1).无复发迹象.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应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近期临床研究

    作者:李凡;程维;郭海峰;陈钱;宋扬

    目的 研究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两组均实施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中应用常规平直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观察组术中应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及脊神经受损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水泥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及脊神经受损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椎体压缩骨折实施椎体成形术时,采用弯角式椎体成形植入装置实施骨水泥注入能够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使术式更精简、骨水泥用量更低,避免骨水泥渗漏和脊神经受损发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黄刚;陈海云;刘卓勋;林强;喻秀兵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增强型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登君;陈建庭;金大地

    目的探讨增强型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高度恢复的作用.方法3具新鲜青年腰椎(L1~L5)标本.术前摄X线片.将连续腰椎标本分离成单个椎体,去除椎体双侧椎弓根.用万能试验机将15个椎体纵向压缩约20%,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模型.对骨折椎体使用自行研制的网纱增强型球囊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骨水泥灌注的情况,测量椎体在压缩前、后及成形术后前后缘的高度.结果球囊平均扩张体积(2.95±0.18)ml,扩张平均压力(122.67±27.89)psi(1 psi=6895 Pa).骨水泥平均注入量(4.27±1.10)ml.椎体高度在压缩后和成形术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增强型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椎体的高度,改善了后凸畸形,由于相对国外价格低廉,为国内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 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

    作者:曾明;赵新建;张健平;谭健韶

    目的探讨根据Rao不同分型的骨折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穿刺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骨科收治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25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骨折压缩程度74%,平均病程22 d.采用Rao骨折分型分3组:A组楔型12例、B组双凹型7例、C组粉碎型6例.A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B组经外侧双侧椎弓根入路,C组后路减压经椎体后壁椎体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年.术前、术后第3天(C组术后7d)、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采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及O'Brein:止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25例全部穿刺成功.平均手术时间:A组35 min,B组50min,C组120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0ml.平均出血量A、B组各30ml,C组600ml.术后3 dA组VAS平均下降4.8,B组6.2,C组(术后7 d)5.4;配对样本t检验VAS、止痛药使用、活动能力,术后与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维持原水平或仍有进步.9例骨水泥外渗,2例椎管内少许内溢,有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5例椎间盘外渗,2例椎体前外渗,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不同类型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取得椎体内较好的骨水泥分布与止痛效果并拓宽其手术适应证,术前体位训练对提高手术耐受力实用有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作者:郑惠连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20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80±1.30)分,ODI评分为(2.80±0.62)分;出院时VAS评分(1.81±0.46),ODI评分(1.26±0.4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作者:钟志宏;张平;李健;余灏涛;周葳

    目的:评估新型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椎体成形两种术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中疗效.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一区自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间符合条件的102例(共142节段)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病患术前随机分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A组,52例)以及单纯椎体成形(B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术式处理.术后随访一年,通过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骨水泥渗漏与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骨水泥弥散情况等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椎体成形术式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及预后可能产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天VAS评分改善方面A组较B组好(P<0.05),但术后1月及随访中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改善相当且保持稳定.术后一年时椎体高度恢复率A、B两组分别为(28.82±5.13)%和(27.84±2.12)%.A、B两组102例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过敏、肺栓塞、椎管渗漏引起神经症状等严重并发症.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发生例数分别为11例和23例(P<0.05).结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较单纯椎体成形术在改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症状及功能方面即时疗效更佳,椎体高度恢复率及丢失率相似,但骨水泥弥散情况及骨水泥外渗率更好,提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具有更简短的手术时间、更佳的手术疗效及更低骨水泥外渗率.

777 条记录 30/39 页 « 12...27282930313233...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