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刘爱华;吴中学;杨新健;李海云;张友平;林欣;王忠诚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6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20例为单侧椎弓根入路,16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结果 两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两组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完全缓解率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侧组手术80min,单侧组手术45min,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术前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对单侧入路选择非常重要,单侧椎弓根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 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析因研究

    作者:刘氜;曾宪忠;杨娟

    目的:评测阿伦磷酸钠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效果,旨在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方法以阿伦磷酸钠服药史、PKP为考察因素,利用析因实验设计方法,按照2×2型析因实验设计方案,以术后疼痛程度、功能满意度为指标,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析因分析。结果以术后疼痛程度、功能满意度为指标,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服用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不同骨折治疗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结论对于Ⅰ、Ⅱ型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远期效果相当,那么医生在选择治疗时,应把二磷酸盐类抗骨质疏松类药物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张翠君;刘玉霞;魏雪春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手术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45 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安全度过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同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作者:彭湛贤;黄丽珊;刘燕芳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 1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C臂机透视下接受了经皮穿刺胸腰椎体成形术.术前评估掌握相关合并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卧硬板床24 h,适当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手术患者疗效显著,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细心的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做好术中、术后护理,能充分发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作用.

  • PVP和PKP术式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莉琼;熊英环;孟庆奇;张星亮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骨水泥用量与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2012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372例,共472个椎体,按术式不同,分为PVP及PKP两组.对472个椎体的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椎体高度,及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疼痛VA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术后2年的椎体高度、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的椎体高度没有明确的相关性;骨水泥注射量与术后第2天VAS评分没有明确相关性;术后2年椎体COBB角及VAS,PVP组要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无差异;骨水泥渗漏多发生于椎体前方.结论 行PVP或PKP手术患者术中所注射的骨水泥量与术后的椎体高度和术后的VAS评分并不相关,这对我们在术中把握骨水泥注射量有所帮助.术后2年,单从椎体COBB角和疼痛VAS评分,PKP组要更有优势.

  • 简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疗效

    作者:王洪;郭万兴;肖胜捷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简化PVP手术治疗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简化的PVP手术方法治疗:手术中当穿刺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时,穿刺针尖在X线正位照片上仅要求位于穿椎弓根眼内侧皮质与棘突中线之间即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A组:28±6 min,骨水泥渗漏率7.14%,术后24 h、术后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简化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穿刺定位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更多X线照射,手术操作简单,更安全,疗效肯定,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运用.

  • 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何钢;萧锦瑜;高粱斌;刘振华;余博臣;郭燕平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3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m1,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4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 手法加中药外敷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李一厚;李广昌;邹忠炜

    近几年,我们采用手法按摩加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3例,新近压缩性骨折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体会

    作者:郭玲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性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痛残留率、再次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性护理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依从性、配合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罗春林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1日~2012年6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45例,在C臂X线机定位下对患者的24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对照组35例,采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研究两组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治疗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者38例,部分缓解者7例,无效0例.对全部病例随访4-16个月,疼痛无加重或复发,椎体无再压缩现象;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者19例,部分缓解者11例,无效5例.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稳定性,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微创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潘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等指标的病化情况.结果: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相比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降低VAS评分,缩小Cobb角,使压缩的椎体恢复正常.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潘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等指标的病化情况.结果: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相比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降低VAS评分,缩小Cobb角,使压缩的椎体恢复正常.

  • 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

    作者:祁志华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和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研究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4年至 2009年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58例,共 79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由 8.4分(术前)下降至 2.3分(术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平均压缩为 57.9%,术后高度恢复到 88.6%.后凸畸形 Cobb角基本矫正.58例术后 6个月均无疼痛复发,以及骨水泥渗漏至椎管或椎旁的现象.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疼痛缓解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董孝龙

    目的: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给予PVP治疗,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可知,本研究8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4.88%),患者术后1d、1个月、1年疼痛评分相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作者:陈文超;陈子华;陈建威;刘丹;陈鑫营;方磊;游军;曾红生

    目的:探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1日至2017年6月21日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

  • 椎体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椎体成形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冯明星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及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方法: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47例PVP后邻近节段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纳入保守治疗组23例与椎体成形治疗组24例.为保守治疗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主要包含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支具保护以及功能锻炼指导等,为椎体成形治疗组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椎体成形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椎体成形治疗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有效改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多与患者机体素质、功能锻炼以及是否严格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情况密切相关,PVP治疗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早期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早期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 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比观察

    作者:杨光乾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单侧组(23例单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24例双侧椎弓根入路)、外侧组(24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椎体分布及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进行对比;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为单侧组35 min、双侧组60 min、外侧组30 min;平均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2.5 mL/椎、双侧组4.5 mL/椎、外侧组3 mL/椎;术后经X线平片显示,骨水泥位置单侧组位于椎体一侧、双侧组位于椎体中央两侧、外侧组位于椎体中央.手术前后3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对于骨质疏松性主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

  • 椎体压缩性骨折MRI、CT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研究

    作者:董雪峰

    目的:研究MRI和CT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影像学特点以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统计两种方法的影像学特点、良恶性骨折鉴别准确度等.结果:MRI对恶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高于CT检查,对良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低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鉴别诊断的灵敏度(79.59%)低于CT(95.92%),但特异度(95.12%)高于CT(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和恶性骨折患者中,MRI检查的椎体形态、椎体后缘、椎体软组织以及椎弓根破坏征象的检出率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中良性骨折的征象主要为:椎体和小梁高密度、附件骨出现骨折线、骨碎侵入椎管、椎体前后缘的双边征等;恶性骨折主要为椎体软组织病变侵入椎管、椎体边缘软组织肿块影、椎体高度下降等.结论:MRI和CT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价值高,其中MRI在恶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高,CT在良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高,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采取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联合检查确诊.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方煜;安玉梅;赖仁欢;庄华伟;梁木荣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胸腰支具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PKP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伤椎椎体的前沿、中间与后沿的高度、节段之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的注入量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伤椎椎体的前沿、中间与后沿的高度优于对照组,节段之后凸Cobb角优于对照组,骨水泥的注入量比对照组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PKP及胸腰支具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疗法,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24例疗效观察

    作者:许小三;汤优民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分期治疗,随访6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椎体压缩比例及cobb角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末后第7、28天,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观察组骨折椎体压缩比例及cobb角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腰背酸胀2例;对照组出现腰背酸痛5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稚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术后疼痛缓解,且较为安全.

777 条记录 29/39 页 « 12...26272829303132...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