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合西医分期,分型辨治痛风初探

    作者:王建明;张艳珍;阎小萍

    笔者学习先贤理论、治验,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互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在临证中结合西医分期,采用分型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急则治标,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期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关键词: 痛风 分期 分型 论治
  • 痛风每作历节治

    作者:陈国权

    笔者认为西医学的痛风病可按《金匮要略》的历节病辨证论治,历节病是把《素问·痹论》的痛痹乃至行痹具体化.通过列举临床案例说明本病关乎外邪,除寒与湿外,尚关乎风邪,这对痛风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提示和借鉴作用.同时指出,从治疗痛风的临床实践看,《素问·痹论》所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并非尽然,寒邪轻微甚或几无寒邪者,亦可致痛.在寒、湿乃至于风邪相合的痛风病中,尚有夹杂着热邪者,亦可致痛.

  • 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的处方筛选研究

    作者:尹莲;史欣德;钱祖稀

    本文以治疗痛风加味四妙丸为例,介绍经典类方的筛选及组方规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临床应用的治疗痛风加味四妙丸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四妙丸的组方结构,将加味药按功效分类,组成四组加味四妙丸处方;经药效比较,临床验证,筛选出有效处方;对该有效处方各类成分进行药效评价、正交组合筛选,确定各类成分对抗炎、镇痛、降尿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毒炽盛为急性痛风病机的关键,加清热解毒药组成的四妙丸类方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佳配伍,加味药中的有机酸类成分在降血尿酸作用上起较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四妙丸中黄柏的清热解毒功效;君药苍术中的挥发油部位在抗炎、镇痛、降尿酸方面均起主要作用.

  • 基于数据挖掘的痛风急性期患者中药处方模式的研究

    作者:宋倩;刘健;忻凌;周巧;黄旦;郭锦晨

    目的:中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在本文中,我们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了中药配伍背后隐含的处方模式,以探索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732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A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①其中性温和性寒的、性平的,味甘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频繁(在选定的732个处方中);②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被频繁的使用;③中药功效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高的三个药对为:健脾利湿药和清热药(99.24%),活血化瘀药和祛风除湿药(99.01%),健脾利湿药和理气药(98.92%);两味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高的三个药对为:红花配伍桃仁(99.7%),薏苡仁配伍山慈菇(93.04%),薏苡仁配伍垂盆草(92.67%);④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健脾利湿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结论:结果表明,痛风性关节炎与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健脾利湿的中药,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 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常兴和;门九章;李霞;李飞;李瑾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56例,根据症状给予汤剂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治愈24例(42.9%),好转30例(53.6%),未愈2例(3.5%),总有效率达96.5%.多数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治疗后血尿酸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匮肾气丸治疗痛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满意.

  • 复方豨莶草胶囊对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滑膜IL-1β、IL-8含量的影响

    作者:孙贵才;于学峰;李登宇

    目的:研究复方豨莶草胶囊对急性痛风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尿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踝关节造成急性痛风模型.复方豨莶草胶囊、扶他林悬浮液连续灌胃给药.取受试关节滑膜组织测定IL-1β、IL-8的含量.结果:动物造模后,关节滑膜组织IL-1β、IL-8含量均明显升高,中药能明显降低IL-1β、IL-8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豨莶草胶囊可能通过抑制滑膜细胞IL-1β、IL-8的合成,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等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黄传兵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各个医家在痛风的治疗辨证用药经验和经方与成药的应用以及单味中药的应用,为临床更有效利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提供参考。

  • 痛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作者:周茹;张明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及脂代谢紊乱与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查阅近十年的临床文献,综述了痛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脂代谢紊乱的关系和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体质指数和腰围是主要对血尿酸水平有影响的肥胖诊断指标;血脂指标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均有相关性;肥胖或脂代谢紊乱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除了和饮食有关,还和胰岛素抵抗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关注血尿酸的同时也需重视对肥胖及脂质代谢紊乱的防治。

  • 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与体质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凤丽;陈汉裕;邱联群

    痛风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广泛危害性的特点,已经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中医体质学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体系已相对成熟.中医体质学说为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与体质的相关研究随之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果,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对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与中医体质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付德红;钟琴;刘正奇;安阳;马武开

    痛风(gout)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在体内关节等处沉积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目前对该病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等,但此类药物用量较大,副作用较多,很多患者不能耐受.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少,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就几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综述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丹;姜兆荣;董巡;陈海铭;鲁耘曌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西药组、结合组.西药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四妙汤口服,连续治疗2 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McGill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以及C-反应蛋白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疗效、McGill疼痛、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以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结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

  • 痛风泰对TLRs/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剑勇;吴施楠;王晶;潘虹;肖敏;邱侠;肖语雅;张燕英;王彬彬

    目的:研究痛风泰颗粒对 TLRs/ NF -κB 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究该药物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痛风泰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向每组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混悬液,造成急性痛风大鼠模型,随后按照分组和剂量灌胃给药5 d。末次灌服后分别采用 ELISA 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血清中 TNF -α的含量和关节滑膜组织中 NF -κB p65的表达。另将15只大鼠随机分为 A、B、C、D、E 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戴芬溶液、低剂量痛风泰颗粒、中剂量痛风泰颗粒及高剂量痛风泰颗粒,得到5种含药血清。取8只大鼠,构建痛风大鼠模型后取关节滑膜组织培养炎性的原代滑膜细胞,分别用 A、B、C、D、E 组血清刺激相应的 A、B、C、D、E 组细胞,利用 RT - PCR 检测不同组别血清刺激8 h 后 TLR2、TLR3及 TLR4基因 mRNA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TNF -α含量、关节滑膜组织中 NF -κB p65表达量均升高(P ﹤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 TNF -α含量、关节滑膜组织中 NF -κB p65表达量都有所下降(P﹤0.05,P ﹤0.01,P ﹤0.001);血清刺激后,与 A 组相比,B、C、D、E 组细胞 TLR4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呈现出一定变化趋势(P ﹤0.05,P ﹤0.001)。但 TLR2和 TLR3基因的 mRNA 相对表达量无任何趋势及表达差异。结论痛风泰颗粒能够降低 TLRs/ NF -κB 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 TLR4、TNF -α及 NF -κB 的表达,作用效果与戴芬相近。该药物可能通过这一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 有病无症痛风的中医辨证思路探讨

    作者:赵恒立;金启范

    关键词: 痛风 中医辨证
  • 应用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治疗痛风病78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新颖

    目的:研究应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痛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痛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给予患者1~3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及治疗后血肌酐(Cre)、血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e、BUN、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药物辅灸疗法辨证治疗痛风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调节血清Cre、BUN、UA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中医痛风相关病名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陆妍;孟凤仙;刘慧

    按照痛风病在中国医学史上被认识的过程,对痛风相关病名及涵义的演变进行梳理,为正确认识目前中医痛风概念及形成背景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 痛风 病名 疾病史
  • 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作者:毛古燧;黄传兵;汪元;付俊;闫学朋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并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中医辨证论治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综合疗效,但临床上对痛风的辨证论治,分型较多,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对痛风辨证论治的经验加以综述,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痛风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

    作者:唐英;徐潇蓉;赵洁;吴闽枫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发现本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西药治疗虽有效,但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诸多的限制.而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明确,方法多种多样,且无不良反应,显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痛风 中医药 综述
  • 土茯苓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梁巧静;梁维萍;李琼;郭宏伟;朱丹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痛风疾病的难愈性和反复发作性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目前使用的抗痛风西药降低尿酸和控制炎性反应在短期内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痛风,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将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治疗痛风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 基于因子分析的痛风病病机研究

    作者:吴文静;王世东;周鑫;王颖辉;吕仁和

    目的:探讨痛风病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和间歇期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总结归纳痛风病的病机.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患者、69例痛风急性期患者和72例痛风间歇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归纳各期证素分布情况.结果: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的主要证素为湿热证(36%)、阴虚证(30%)、痰湿证(19%)、气虚证(9%)及阳虚证(6%).急性关节炎期主要证素为痰湿证(29%)、湿热证(26.1%)、阴虚证(23.2%)、阳虚证(11.6%)、血瘀证(7.2%)及气虚证(2.9%).间歇期主要证素为阴虚证(36.1%)、湿热证(23.6%)、阳虚证(18.1%)、痰湿证(15.3%)、气虚证(9%).结论:痛风为虚实夹杂之证,早期及急性期以痰湿热为主,反复发作,病情迁移,则正虚加重,以阴虚、阳虚为主.

  • 刘清泉教授运用祛湿通络、健脾温阳法论治痛风急性期经验

    作者:连博;刘清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升高,部分尿酸升高并且无症状的百姓,由于饮食及生活方式不当,发展为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总结刘清泉教授运用中医内治法祛湿通络、健脾温阳法,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急性期疼痛验案1则,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治疗思路.

    关键词: 痛风 中医治疗 经验
3372 条记录 8/169 页 « 12...567891011...1681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