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棘球蚴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作者:王昌源;陈雅棠

    能感染人类的棘球属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目前在我国仅发现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前者引起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hydatid disease),亦即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后者引起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俗称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棘球属绦虫的终宿主为狗、猫、狐等食肉类动物,成虫寄生于小肠,人和其它中间宿主被终宿主粪便中的虫卵所感染.

  • 多房棘球绦虫EM95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范彦雷;李立;娄忠子;闫鸿斌;贾万忠

    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又称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的幼虫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呈世界性分布.目前该病呈现感染地区以及感染宿主扩增的趋势,在一些非流行区的国家和地区也首次出现有感染人的报道[1],同时也有该寄生虫感染非特异性宿主的报道,从而间接增加人的感染[2].

  • 青海省班玛县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韩秀敏;王虎;邱加闽;马宵;蔡辉霞;刘培运;丁启军;代南;Ito. A;Craig PS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内蒙、宁夏、西藏、四川西部、甘肃等地.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省份,存在包虫病的高度流行[1],其中泡型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致死的寄生虫病,为了解果洛州的班玛县两型包虫病的流行分布状况,于2004年8~9月进行了调查.

  • 泡型包虫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流行和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史大中;赵玉敏;郭振华;包根书;李富荣;陈根;李文科;翁伟建;Craig PS

    泡球蚴病是一种少见,但对人有致命性危害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宁夏、新疆、四川、青海、西藏和甘肃等地.其流行在多数地区呈散发趋势.但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四川石渠县和甘肃漳县发病则相对集中.有临床资料显示甘肃省发现泡型包虫病的病例主要集中在定西地区的漳县、岷县、临洮、通渭和定西县.而以前3个县的发病多.我们针对临床报道病例所提供的线索,1996~1997年首先对甘肃漳县和岷县进行了的部分乡、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2003年又对临洮县莲儿湾乡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当地人的行为、易感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与流行的关系.

  • 湖北省宜昌市首例肝包虫病治疗及调查报告

    作者:潘会明;杨绍金;杨小兵;张皓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1].2009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1例肝包虫病临床诊断病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兔、羊脑泡型包虫病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作者:马娟;张德清;王俭;姜涛;姚卫宏;张黎敏;刘文亚;姜春晖

    目的 探讨泡状棘球蚴(Em)新西兰兔、新疆细绵羊脑病模型构建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57只兔分为3组,13只羊分为2批次,采用经颅穿刺法、颈动脉穿刺法接种不同浓度Em六勾蚴及生发层混悬液,建立模型.应用临床型3.0T磁共振扫描仪及病理方法评价模型.结果 两种模型总建模成功率为16.67%;羊、兔成模率分别为36.36%、12.24%.经颅穿刺法成模率为20.83%;进针深度小于0.5 cm成模率为5.56%,进针深度0.5 ~ 1.0 cm成模率为30.00%;接种液浓度1×107/L成模率为16.22%,2×107/L成模率为36.37%.颈动脉穿刺法建模成功0只.兔模型30 d磁共振成像(MRI)可检测出病灶;90 d两种模型MRI检出率与病理检测一致.结论 颅骨直接穿刺接种感染Em,建立新西兰兔、新疆细绵羊泡型包虫病(AE)脑病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模拟自然疫源性AE脑病.兔模型成模时间短,经济性高,适合早期病变观察;羊模型生活期长,脑容积大,适合临床及MRI完整的评价病理过程.

  • 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关系

    作者:蒲鹏;刘丽;王国俊;陈增雄;丁世荣;苟代文

    目的 分析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标本探讨其影像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实性和囊泡构成以及囊泡位置、形态和大小.结果 12例病变共检出49个病灶,直径0.5 ~4.4 cm,平均1,7 cm.2例单发,10例多发.额叶12个、顶叶16个、颞叶9个、枕叶4个、基底节区5个、小脑半球2个、脑干1个.病变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改变,囊泡散在分布病灶内或周边分布为主,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0 mm.脑泡型包虫病影像表现分为6型:实性肿块型、小囊泡-实性肿块型、大囊泡-肿块型、多囊泡型、单囊泡型和结节型.结论 脑泡型包虫病CT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理影像特征.

  • 包虫病防治

    作者:张贤昌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又称包虫)寄生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疾病.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是引起人类包虫病的主要病源,前者引起囊型包虫病(囊型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后者引起泡型包虫病(泡型棘球蚴病),仅分布于北半球.

  • 泡型脑包虫病的MRI特征分析

    作者:王宁;李萍;印弘;罗春海;席一斌

    目的 探讨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泡型脑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中7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1例病灶脑内弥漫分布,且大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在T1WI呈蜂窝状或类圆形等、略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小囊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内无明显强化,壁厚薄较均匀,表面欠光滑.病灶周围见明显不规则水肿.结论 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加深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静;冀林华;崔森;马婕;李占全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呈全球性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人类罹患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包虫病是世界上致命性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既往,我国颁布了一些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不同,实施难度较大。在该疾病的高发区接种疫苗被认为是保护居民免受包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近20年,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包虫病,在研制针对该种疾病的疫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尤其近5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方面的进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克隆和修饰等复杂程序构建的一种新型疫苗[2-4],对基因工程疫苗的开拓研究已成为当前疫苗领域的一个热点[5],本文就近年新研究发现的几种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ELISA法检测泡型包虫病的诊断界值

    作者:李艳红;朱有森;张朝霞

    目的:应用ROC曲线确定ELISA法检测泡型包虫病的诊断界值。方法筛选经金标准确认的34例泡型包虫病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界值,并根据其诊断界值计算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当诊断界值为0.44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995,诊断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97.06%。结论ROC曲线法是寻找ELISA法诊断界值的佳方法。

  • 泡球蚴感染对宿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传山;王俊华;吕国栋;李亮;温浩;林仁勇

    目的 探讨泡球蚴感染对宿主肝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8~ 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感染后2、8、30、60、90d采集小鼠肝脏标本.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检测泡球蚴感染不同阶段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定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随着泡球蚴持续感染,实验组病灶与肝细胞交界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感染早期(2、8、30 d)病灶周围肝细胞存在细胞核增大、双核或多核细胞增多等现象.感染30、60、90 d,实验组PCNA表达呈上升趋势,阳性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01%±1.89%与1.03%±0.52%、8.41%±2.80%与0.93%±0.31%、13.40%±4.43%与1.07% ±0.94%,t值分别为-6.817,-5.931,-6.102,P值均<0.05).感染30d和60d时,实验组cyclin D1表达上升,阳性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73%±2.52%与0.48%±0.43%、8.22%±3.09%与0.55%±0.34%,t值分别为-5.479,-5.504,P值均< 0.05);感染90d时,cyclin D1呈下降的趋势(从“+++”降至“+”).感染30、60、90d时,实验组cyclin A阳性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75%±3.05%与0.69%±0.36%、3.42%±1.80%与1.14%±0.42%、3.03%±1.50%与0.69%±0.31%,t值分别为-5.131,-2.774,-3.415,P值均< 0.05).感染2、8、30d时,实验组cyclin B1表达呈上升趋势(从“+”升至“++”),感染60、90 d时,cyclin B1表达呈下降趋势(从“++”降至“+”).结论 体内泡球蚴感染促进宿主肝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并对其细胞周期产生影响.

  • 2017年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患病情况现状调查

    作者:喻文杰;王谦;廖沙;钟波;刘磊;黄燕;何伟;谢飞;邹斌;徐克均;陆志豪;杨春霞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患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采用B超影像学方法对石渠县全人群开展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石渠县共计筛查84 742人.包虫病患病率为5.96%(5 036/84 742),术后未复发和病灶小于1 cm的患者未纳入统计.全县泡型包虫病3 028人,囊型包虫病1 949人,混合感染59人.泡型包虫病患病率高的是长沙贡马8.72%(322/3 694),囊型包虫病患病率高的是呷衣乡3.45%(171/4957).男性、女性总患病率分别为5.00%、6.89%,男性泡型包虫病患病率为3.12%,囊型包虫病患病率为1.82%,女性泡型包虫病患病率为4.02%,囊型包虫病患病率为2.78%.不同年龄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AE液化空洞型占5.64%(284/5 036),AE浸润型26.39%(1 329/5 036),AE钙化型0.99%(50/5 036),AE未分型占0.89%(45/5 036),CL占0.81%(41/5 036),CE1占5.2%(262/5 036),CE2占2.7%(136/5 036),CE3占3%(151/5 036),CE4占8.02%(404/5 036),CE5占2.8%(141/5 036),CE未分型0.32%(16/5 036).结论 四川省石渠县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混合流行情况严重,尤其是泡型包虫病极为严重,应对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加强患者的治疗.

  • 四川省藏族牧区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只空间聚集性研究

    作者:王谦;克莉丝汀·布德克;黄亮;帕崔克·热合度;弗兰西斯·豪尔;多米尼克·维通;菲利普·克瑞格;邱东川

    目的 泡型包虫病(AE)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四川和青海2省藏族地区更为突出.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是泡型包虫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犬是是泡型包虫病的显著流行风险因素,一些牧区犬只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较高.这些研究表明犬可能作为终末宿主,在环境中维持多房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但是普遍认为狐狸是环境中支撑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的终末宿主.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只的空间聚集性,来进一步了解犬在环境中维持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的证据.方法 在中国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石渠县的牧区,通过氢溴酸槟榔碱驱虫的方法,收集家牧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状态,并用GPS测量这些犬只的地理位置数据.通过BB join - count test分析,了解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只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果 在300 ~600、800、1600和1800~3900 m的距离,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只存在空间聚集性.结论 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只存在空间聚集性,表明环境中犬可能在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中发挥作用.

  • 国内泡型包虫病文献分布

    作者:郑强;王晓全;曹岩;张京萍;汤旭

    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动物或人体内,而致的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人体的肝脏,但可以通过浸润扩散、血行扩散和淋巴转移等方式累及肺脑等器官.其病症犹如恶性肿瘤,对组织破坏严重,有"寄生虫肿瘤"和"第二癌症"之称.

  • 包虫病手术患者1 312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作者:仁真;李调英;廖万明;陈兴旺;赵晓东;肖宁;喻晓慧;张西春;Akira Ito;邱加闽;Patrick Giraudoux;Philip S Craig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包虫病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的1 312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均有分布.患者主要集中于21~50岁,20岁以下的患者相对较少,以藏族为主.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17个县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的5个县,而泡型包虫病同时分布于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结论 囊型和泡型包虫病同时流行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和青海省的东南部.

  • 抗体芯片检测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凋亡因子的表达

    作者:邵军;王志鑫;王虎;李衍飞;张灵强;阳丹才让;任利;侯立朝;周瀛;王海久;樊海宁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泡型包虫病组织中凋亡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包括病变边缘带和正常肝组织),提取组织蛋白并利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其凋亡因子水平,采用AAH-APO-G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边缘带肝组织中5种凋亡因子(Bad、Fas、IGFBP-3、P21及XIAP)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d、Fas、IGFBP-3及P21表达水平上调,XIAP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凋亡相关因子在泡型包虫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相关作用,可能与泡型包虫病的免疫逃逸机制存在联系,而促凋亡因子与抑制性凋亡因子之间也存在某些功能失衡.因此更深入的探究凋亡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泡型包虫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闫珊玲;卢强;郑红;李成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集HAE及PLC患者共56例,其中PLC患者32例,HAE患者24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PLC及HAE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包括病灶的大小、数量、有无钙化、造影时有无增强及增强的程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2).32例PLC患者共检出38个病灶,病灶直径3~ 10 cm,平均(5.6±2.1) cm,其中2个(5.3%)病灶内部可见钙化灶.24例HAE患者共检出32个病灶,病灶直径4~12cm,平均(9.1±4.4) cm,其中24个(75.0%)病灶内部可见钙化灶.两组病灶大小及钙化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造影动脉期100.0% (38/38) PLC病灶周边均可见增强,其中84.2% (32/38)呈高增强,15.8% (6/38)动脉期周边可见枯枝状稍高增强,实质期100.0% (38/38)呈低增强.43.8% (14/32) HAE病灶周边动脉期及实质期探及不规则高增强区,56.2% (18/32)周边动脉期及实质期均未见强化,100.0% (32/32) HAE病灶内部均未见增强.两组患者在动脉期周边增强及病灶内部增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AE及PLC的常规灰阶超声表现有相似性,但超声造影表现有明显差异,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可以帮助PLC与HAE的鉴别.超声造影时肝脏占位动脉期高增强、实质期低增强要考虑PLC;当肝脏占位有明显钙化,超声造影显示占位内部无增强,周边出现或不出现不规则强化时需考虑HAE.

  • 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吴欣桐;何永桥;邓永宜

    目的 总结1例隐匿性脑泡型包虫伴肝肺感染的成人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1例中年男性藏族患者,有疫区接触史,于甘孜州人民医院诊断为肝、双肺、脑包虫感染,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泡型包虫病.检索1985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脑泡型包虫病的文献报道并查阅全文,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7篇共42例患者,结合Medline相关英文文献,分析了脑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特点,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结果 根据查阅文献结果分析,脑泡型包虫病发病率多,常继发于其他器官的感染,神经系统症状隐匿或进展缓慢,影像学和病理的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治愈的根本方法.结论 泡型包虫病可以侵袭多个器官,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当发现其他器官已有感染的依据后,要对患者颅内情况进行筛查.由于该类患者的颅内病灶往往是继发于其他器官的包虫感染,因此,早期需要积极治疗颅外病灶,以避免病灶的进一步扩大和转移.

  • 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作者:蒲鹏;王国俊;刘丽;苟代文

    目的 探讨脑泡型包虫病(AE)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脑AE的影像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AE的CT和MRI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12例脑AE中,CT检出38个病灶.实性肿块病灶12个,CT平扫呈稍高密度.囊实性病灶14个,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周围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泡.9个多囊性病灶,1个单囊性和2个结节病灶.4个病灶见钙化.MRI检出48个病灶.实性肿块3个,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小囊泡实性肿块11个,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病灶内可见多个高、低信号小囊泡.大囊泡肿块15个,实性成分T1WI呈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或稍低信号;周边分布为主的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泡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10个多囊泡病灶,2个单囊泡和7个结节病灶.结论 脑AE的CT和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肝AE影像表现多可做出明确诊断.

56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