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的改善效果观察

    作者:应晓瑞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收治的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育情况及预后改善效果.结果: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MDI与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发育情况,减少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电图T波改变分析

    作者:阳亮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电图 T 波改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80例患儿,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疾病的常规治疗和检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检查的基础上加用微伏 T 波交替监测技术观察患儿病情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给予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情况和从发生心脏猝死到抢救用时及抢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18例,占45%,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有26例,占65%;观察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2.1±0.4)min,对照组从发现心脏猝死到抢救平均用时(4.2±0.6)min,观察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44.4%对照组抢救的成功率为26.9%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伏 T 波交替对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心肌损害发生心脏猝死具有显著价值,可以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发生,同时可以缩短心脏猝死发生到抢救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顾玉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造成我国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诊断,重点阐述临床治疗进展.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庆范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显效34例,有效23例,5例患儿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1.94%.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为(23.0±2.6)分,治疗后NBNA评分为(37.2±2.7),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患儿脑部缺氧状况,并能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春庆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种疾病的患儿90例,将两种疾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1、2组和对照1、2组.对照组新生儿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1组的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优于对照1组(P﹤0.05).护理后,对照2组和试验2组治疗后28日龄NBNA评分均升高(P﹤0.05),试验2组评分高于对照2组(P﹤0.05).随访1年发现,试验2组1岁时的言语能、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等智能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 科学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新生儿疾病的观察和治疗,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

  • 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在HIE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新春;李文艳;王巧红;兰亚红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53例中重度HIE患儿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127例,对照组1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发育商(DQ)评分及后遗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在6、12月龄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可有效促进HIE患儿神经发育,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梁俊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积水、脑实质坏死等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00%(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高,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小凤;王红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及运动发育指数、发育商水平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发育商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P<0.05).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敏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37例.观察两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NBNA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6个月的MDI与PDI指数均高于干预3个月,且试验组的MDI与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各机体方面的发育状况,且预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琼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中新生儿护理效果的总有效率是95.0%,对照组中新生儿护理效果的总有效率是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能显著改善缺氧缺血症状,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敬;郭秀霞;曹海英;邸英芬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型利钠肽(CN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1天、3天、7天外周血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于生后24小时内外周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多谱勒超声显示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2)与正常新生儿相比,HIE患儿血浆ET-1、cGRP 、CNP 、NPY与NT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NPY至生后3天、ET-1与 CNP至生后1周末可恢复正常;而cGRP 、NT至生后1周末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3)血浆NO降低,但呈逐渐升高趋势,生后3天时达正常对照组水平,至生后7天则超过正常新生儿血浆含量.(4)细胞因子的变化表现为脐血与生后第1天静脉血IL-6降低、TNF-α升高,至生后7天可恢复正常;IL-8的变化则为脐血水平升高而外周血含量则降低,至生后1周末不能恢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脑血流阻力指数(RI)与IL-6呈负相关(r=-0.61,p<0.01),与IL-8、TNF-α呈正相关(r=0.80、0.7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述血管活性因子中以ET-1、cGRP 、CNP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大(F=36.52,p<0.01).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窒息HIE的主要原因,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ET-1、cGRP 、CNP的平衡失调是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主要原因.

  •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作者:乔小平;乔艳梅;张青春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剂量为0.1mg/(kg·d)加入10%葡萄糖30-40ml内静脉滴注,疗程为5-7d.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 婴儿抚触和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涛涛;郭锦瑞;高玮

    目的:探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接受抚触及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HIE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行基础治疗,试验组34例除基础治疗外接受抚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各时段NBNA评分均显著优于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肌张力恢复、脑水肿恢复、意识恢复、反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结合抚触及高压氧治疗缩短了HIE的恢复时间,提高了行为神经水平.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观察

    作者:焦显科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2例。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胞磷胆碱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NBNA )评分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平凉市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高磊

    目的:探究平凉市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36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的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程度疾病患儿的DQ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DQ恢复情况,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方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良好,提升DQ水平的同时,也减少了脑损伤发生率,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樊春信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节苷脂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有效手段,同时安全可靠,有很高应用价值.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周永琴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共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脑电图情况,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试验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出生后25d脑电图的好转率、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对于预防后遗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窒息脑损伤中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廖春玲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窒息脑损伤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提高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窒息脑损伤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在我院2008-2010年治疗的窒息脑损伤新生儿中抽取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试验组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CDCC)及头部CT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脑损伤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包括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NBNA和CDCC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头部CT检查异常的患儿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有作用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脑损伤,有利于患儿健康成长.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耀勋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部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在出生1、2、4周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出生3、6个月后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发育指数(P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瑾

    目的:观察与探究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新生儿,对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治疗,对试验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治疗加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新生儿(80.00%)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新生儿家长的治疗满意度(93.33%)与对照组新生儿家长(73.33%)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较好.

3114 条记录 2/156 页 « 12345678...1551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