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护理

    作者:于香红;宫树芝;王丽君;闫欣

    目的:探讨护理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方法:对63例实施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63例患者术前均无明显恐惧心理,术中能积极配合,确保了穿刺准确及粒子的顺利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积极合理的引导患者饮食,患者体质恢复较快,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项创伤小、疗效肯定的治疗胰腺癌的新技术,积极充分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不同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开贤;胡效坤;李苓;张美华;邢超

    目的:研究椎体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87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52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50例,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1∶4,用量为2~10ml;125I粒子植入治疗36例,植入10~25颗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籽源间距为0.6~1cm;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简称联合组)治疗49例,PMMA用量为2~6ml,植入10~20颗125I粒子.除放疗外,均采用CT引导,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侧旁进针.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d、1M、3M、6M时,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高,分别达到89.8%、87.7%、95.9%、93.9%;联合组治疗部位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性骨折率低,6个月时为4.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类型的椎体转移瘤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和预防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骨折方面疗效显著,能提高生存率,无明显并发症.

  •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龙;刘晓华;张良安

    近年来高剂量率近距放射治疗技术(high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HDR-BT)及设备均有较大发展,剂量分布及治疗计划系统的改善提高了HDR-BT治疗的准确性,从而推动其成为多种肿瘤的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HDR-BT所用的放射源、剂量分布、施源器、剂量优化、辐射生物效应等,探讨了HDR-BT剂量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头颈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磊;李晓江

    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优势成为各种头颈肿瘤手术治疗或外放射治疗的补充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手段.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作者:靳妍霞;刘宪红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照射在控制肿瘤进展同时,通过局部神经灭活或受压减轻,而使癌性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在胃癌、大肠癌、头颈部等全身肿瘤的治疗中显现了不凡的止痛效果,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为癌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进展

    作者:王绍奎;张爱云;张维浩;唐海英;胥琼;胡茂林

    放射治疗与外科治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是当今肿瘤四大治疗方法.100多年来,放射治疗(放疗)的发展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带来了一些难以避免的严重副反应和合并症.为了大限度地减少放疗副反应以及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近距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脱颖而出.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作者:底学敏;牛书雷;赵静;杜随;于慧敏;张宏涛;王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Ⅲ~Ⅳ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15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淋巴结直径≤5 cm6例、>5cm9例,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 0.7 mCi,术后验证D90、V100、V150,且与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病灶大小及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3.3%、有效率为73.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31%.D90、V100、V150术前与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0、0.628、0.971).未见大出血、胃穿孔、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Ⅲ~Ⅳ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125I放射性粒子插植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新江;曹贵文;宁厚法;孙莉宁;刘峰;杨莉莉

    目的 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3例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病例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总胆红素、肝功能、肿瘤大小、临床症状及生存率的变化来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患者总胆红素、肝功能及肿瘤大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 (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对中晚期期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近距离内照射125 I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质量控制的探讨及意义

    作者:苏倩;张遵城;杨景魁;郑广钧;郭永涛;李小东

    目的:探讨薄层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 I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172例NSCLC患者实施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 I植入治疗,其中CT定位的无阻塞性肺不张患者137例( CT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协助生物靶区定位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35例( SPECT/CT组)。在此过程中对粒子源、影像引导及应用治疗计划系统( TPS )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粒子植入前抽查至少15%的放射性活度,严格执行TPS功能及其质量控制,CT引导下植入粒子并实时位置校正,植入后进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随访。结果 CT组粒子实际植入情况与TPS符合率为94.16%,局部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1.97%,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24%和50.36%。仅出现放射性肺炎3例,无其他严重放射损伤发生。 SPECT/CT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1年生存率为88.5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近距离内照射125 I植入治疗NSCLC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提高疗效及低损微创具有重要意义。

  • 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肺癌20例

    作者:李体平;李桢;王治;刘静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模式,2003~2005年,我们应用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肺癌20例.现报告如下.

  • 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国定;韩伟;冯关荣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Ⅲ期NSCLC患者31例,均于植入125I粒子行组织间放疗后给予GP(吉西他滨十顺铂)化疗方案2~4个周期,治疗2、6个月复查CT评定疗效,观察患者生存期并计算照射剂量.结果 治疗后2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8例,无变化2例;6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9例,进展4例;随访存活1 a以上15例,2a以上10例,3a以上6例,其中1例无瘤生存7a;肿瘤实际受照小周边剂量80~150 Gy,90%肿瘤区实际小周边计量110~145 Gy,l例距心包近肿瘤外1 cm处,心包剂量为22.4 Gy;1例距脊髓近肿瘤外2 cm处,脊髓剂量为6.3 Gy.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可靠,并发症可控,放疗剂量分布可合理控制.

  • 以球囊携带液体188Re兔颈动脉腔内照射对再狭窄的预防

    作者:朱建国;崔长琮;崔翰斌;马爱群;胡国英;王东琦;刘引会

    目的:评价以球囊携带液体188Re兔颈动脉腔内照射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12只兔颈动脉用过大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铼(188Re)放射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照射组(n=6),管腔下0.05 mm处的吸收剂量为15 Gy.全部兔饲养3周后活杀,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照射组内膜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0.17±0.12) mm2∶(0.41±0.05) mm2,P<0.05],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0.61±0.15) mm2∶(0.36±0.05) mm2,P<0.05],血管面积无明显的变化[(1.22±0.11) mm2∶(1.15±0.08) mm2,P>0.05].结论:以球囊携带液体188Re血管腔内照射操作简单易行;可通过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进展

    作者:赵全兵;李启忠

    前列腺癌(PCa)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又称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性微粒直接植入前列腺内,从而近距离杀死癌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少的一种放射疗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包括短暂性和永久性植入治疗两种,PCa粒子植入治疗一般指的是永久性植入治疗.

  • ~(125)I粒子平面插植剂量学研究

    作者:王娟;张宏涛;赵文清;李庆霞;刘滕飞;张建波;王建华;胡智慧;徐建彬

    目的 观察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单平面布源的剂量分布.方法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9颗2.96×10~7Bq(贝克)~(125)I粒子9种分布模式,求出60、80、130、145、200Gy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结果 粒子不同分布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存在差异.60、80、130、145、200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大的粒子排列分别为:X1.5Y1.5、X1Y1.5、X1Y1(2)1.5、X1Y1、X1Y1(2)0.5,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641.91、1166.42、791.09、718.27、474.63 mm~2.结论 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的不同布源方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同一剂量曲线内面积大时的粒子排列剂量分布较均匀,靶区内无剂量学冷点,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彦舫

    0 引言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它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设计方案,按照治疗计划将125I在CT导向下穿刺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125 I粒子——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微小损伤.

  •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

    作者:吴君心;徐国镇

    近距离放射治疗开始于1905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初使用镭作为放射源进行治疗到今天,这一手段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近距离治疗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短暂性置入(放射源经施源管置入肿瘤部位,疗后拔出)与永久性植入(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部位,在体内自然衰减).在技术方面重要的进展包括后装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80年代以高剂量率微型源后装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近距离治疗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置源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其主要步骤是先将施源管置入所需部位,拍摄定位片,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优化,并将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及时间进行编程,使步进马达将微型放射源驱动到设计好的驻留位置,进行照射,因此更加安全、准确、可靠、简便,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现代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腔内治疗(如鼻咽癌) 、管内治疗(如食管癌、支气管肺癌)、组织间插植治疗(如前列腺癌、舌癌)、术中置管术后治疗、敷贴治疗(如皮肤癌)共5种形式,即所谓4I、1M.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面,由于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辅助性手段的广泛使用,可以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出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指导粒子植入的过程,令几何布源合理、可靠;通过粒源间距和活度的调整,令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因此近年来逐渐兴起,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治疗.

  •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作者:马洪明;邹珩;李红;罗凌飞;王洪武;倪家骧

    目的 评价12s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一定例数中晚期恶性肿瘤伴癌性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32例患者,年龄18~75岁,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8例.粒子活度为0.6~0.8 mCi,小周边剂量为110~160 Gy,人均植入粒子31颗.并发症为气胸、穿刺部位少量出血,均治愈,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癌痛减轻,VAS评分下降,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安全、微创、耐受性好,可有效治疗癌性疼痛.

  • 磷(32P)酸铬胶体瘤体注射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宝良;秦树光;裴士庚

    目的:观察磷(32 P)酸铬胶体组织间注射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评估定位下,根据肿瘤的大小,将不同剂量磷(32 P)酸铬胶体注入瘤体内治疗39例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每2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次注射,多注射3次,注射间隔时间为60~70d。结果磷(32P)酸铬胶体组织间注射一次治疗16例,2次治疗14例,3次治疗9例。在治疗结束后,4例瘤体完全消失( CR);28例部分消退( PR)≥50%;4例肿瘤消退( NR)<50%,3例肿瘤较治疗前增大( NR),总有效率( CR+PR)为82.1%。结论磷(32 P)酸铬胶体组织间注射为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近距离放射治疗照射剂量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徐晓;常力方;杨天恩;陈丽

    目的:研究我院近距离放疗照射剂量的准确性.方法:用显活度App(Ci)和空气比释动能率K(cGy@m2@h-1)两种方法校准192Ir源强.在水箱中心放置PTW M2331电离室,距电离室中心2 cm处放置4根施源针,角度互为90°,运行预先设计的计划,测量剂量与处方剂量相对照.结果:用显活度校准源强大误差-6.8%,平均误差4.38%,用空气比释动能率校准源强大误差3.1%,平均误差2.4%.处方剂量与测量剂量的大偏差5.11%,平均偏差3.87%.结论:用空气比释动能率K校准源强好于用显活度App校准源强.我院近距离治疗机的所有物理照射剂量的平均准确性符合ICRU24号报告提出的好于±5%的标准.

  • 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中放射源位置的准确性

    作者:谷珊珊;王运来;解传斌;赵娜娜

    目的:研究用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的准确性.方法:使用MatrixScan 1.1软件采集数据.塑料施源管拉直固定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面板上,选择中心电离室为测量参考电离室.以1mm为间隔改变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固定为10s,读取每个驻留位置的电离室读数,确定矩阵面板上中心电离室计数大的源位置;分析电离室测量的剂量线性和重复性.设置±1 mm的源位置误差进行测量,利用Verisoft 5.0软件作γ分析,标准为3%/1mm,确定源的位置准确性.结果:同一个电离室重复读数以及电离室之间读数的偏差范围都在±1%以内,剂量仪读数与放射源的位置非线性变化,而且读数随放射源位置变化的灵敏度较高.电离室矩阵可以检测的源驻留位置的灵敏度在±1 mm以内.结论:电离室矩阵验证近距离治疗机192Ir源驻留位置结果准确,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用于后装治疗系统的质控.

191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