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PM1基因突变调控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及其机制

    作者:苗宗玉;吴红;邵会媛;李倩;邢艳艳;张伶;孙成铭

    目的 探讨NPM1基因突变对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THP-1细胞分为THP-1-mA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THP-1-mA组使用携带人NPM1-mA的重组质粒pEGFPC1-NPM 1-mA转染THP-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NPM1-mA的白血病细胞系(THP-1-mA);空载体转染组使用空载体质粒pEGFPC1转染THP-1细胞;未处理组不进行质粒转染.采用反转录PCR、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组细胞NPM1-m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使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生成素1 (Ang-1)、Ang-2 mRNA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NPM1-mA的白血病细胞株.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比较,稳定表达NPM1-mA蛋白的THP-1-m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增强,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均P<0.01).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处理组比较,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显示THP-1-mA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HP-1-mA组细胞Ang-1 mRNA表达增高(均P<0.01).结论 NPM1突变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THP-1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而Ang-1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陈华英

    核仁磷酸蛋白(NPM1)又称B23、N038,是位于核仁颗粒区的一种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质.目前的多项研究发现,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尤其是在正常核型AML(nk-AML)中检出率高的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NPM1突变是AML一类特殊的亚群,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且是AML独立的预后良好的指标.NPM1突变的研究对AML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AML中NPM1基因突变的发现,包括NPM1基因结构与生理功能,AML中NPM1基因突变及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等问题.

  • 核型正常的NPM1突变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艳荣;赖悦云;常艳;阮国瑞;秦亚溱;王亚哲;主鸿鹄;石红霞;江滨

    本研究在形态学亚型构成比例相似情况下比较具有正常核型的NPM1基因突变阳性的AML(NPM1m+AML)与突变阴性的AML(NPM1m-AML)非特指型(NOS)间的免疫表型、临床、细胞遗传学和基因表达特征.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定量PCR方法检测NPM1基因A、B、D型突变及多种基因;正常核型的NPM1m+ AML并进行免疫分型患者共77例,AML NOS患者55例.结果表明:NPM1m+ AML患者以女性为主,WBC和血小板计数、WT1表达水平、FLT3-ITD突变阳性率和第一疗程诱导缓解率明显高于NPM1 m-AML(P<0.05).在免疫表型方面共有10个抗原显著不同,主要为早期分化标志CD34、HLA-DR、CD117、CD38和淋系标志CD4、CD7、CD19、CD2的低表达及CD123、CD33的高表达.进一步分析NPM1m+AML中M1/2和M4/5患者的结果显示,M1/2患者保留了女性为主及WBC数和W1表达较高的特点(P<0.05),免疫表型共有9个抗原的阳性细胞数明显不同(P<0.05),主要为包括HLA-DR内的单核细胞标志及CD7在M4/5中高表达及CD117的低表达.结论:在形态学亚型构成比例相似及正常核型情况下,NPM1m+AML高表达WT1,且具有较高的CR率,免疫表型主要表现为早期祖细胞标志、淋系标志的低表达和CD33、CD123的高表达.在NPM1m+AML中只有M4/5患者高表达单核细胞相关标志.

  • FLT3,NPM1,WT1,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翾;李伟京;骆燕辉;林巍;漆佩静;李斯丹;郑胡镛;吴敏媛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仁磷酸蛋白(NPM1)、Wilms瘤基因(WT1)及c-KIT基因突变发生的频次,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2005年1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A ML患者的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这些突变与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56例患儿中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2.5%、30.1%、4.7%及12.1%.FLT'3及WT1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降低(P=0.027,P=0.014).单纯FLT3-ITD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及无事件生存时间(EFS)低,单纯NPM1阳性或无基因突变的患儿RFS及EFS高(P <0.001).结论 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AML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这四种基因突变的研究与认识利于儿童AML准确分层治疗,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PM1和FLT3-ITD突变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应逸;陈建兰;王汉平;谢健晋;周薇;陈小卫;陈小燕

    目的:研究核仁磷酸蛋白1(NPM1)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发生的情况,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HRM)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103例初诊AML患者NPM1和FLT3-ITD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初诊AML患者中,31例发现NPM1基因突变,20例发现FLT3-ITD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0.1%和19.4%,而在核型正常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6%(20/42)和26.2%(11/42).FLT3-ITD突变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t=2.21,P=0.037;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t=2.44,P=0.023;NPM1突变型亦表现为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2.24,P=0.034.在非M3患者中,NPM1突变型的CR与野生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1次化疗的CR(76.9%)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35.0%),x2=12.78,P=0.000 35;FLT3-ITD突变型患者的CR为58.8%,野生型患者为82.6%,两者比较,x2=4.48,P=0.034;FLT3-ITD突变型患者第1次化疗的CR为17.6%,而野生型患者为55.1%,两者比较,x2=6.23,P=0.012.31例NPM1基因突变中有6例合并FLT3-ITD突变,NPM1+/FLT3-ITD-组的CR高(85.0%),1年内RR率低(17.6%);NPM1-/FLT3-ITD+组的CR低(54.5%),1年内RR率高(50.0%).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目前细胞遗传学预后分组的重要补充,对于指导AM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NPM1基因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邱少伟;万玉玲;王敏;王建祥

    目的 探讨NPM1基因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AML细胞系U937和HL-60细胞,转染NPM1质粒至细胞系构建稳定克隆,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高表达NPM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显微镜下计数检测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法检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NP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①U937和HL-60细胞中NPM1高表达组相对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8±1.28对3.89±0.81,3.34±0.37对2.68±0.29,P值均>0.05).②U937和HL-60细胞中NPM1高表达组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0.22±3.42)%对(39.78±3.80)%,(59.01±3.27)%对(43.94±2.08)%,P值均<0.05].③U937细胞NPM1高表达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48.67±3.22)%和(68.77±10.21)%,P<0.05]和集落形成能力(772.7±24.0和652.3± 16.5,P<0.05),而HL-60细胞相应的两组细胞上述能力均相似.④NPM1高表达组细胞中CDK4、Cyclin Dl 、Cyclin D2及Cyclin E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yclin D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⑤细胞遗传学预后良好组AML患者NPM1定量水平低于预后中等组.结论 NPM1蛋白能够促进更多的细胞进入S期,增强抗凋亡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NPM1定量水平可能预示细胞遗传学的危险度.

  • 早期评估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残留白血病水平的预后意义

    作者:赵婷;主鸿鹄;王婧;贾晋松;杨申淼;江浩;路瑾;陈欢;许兰平;张晓辉;江滨;阮国瑞;王德炳;黄晓军;江倩

    目的:探讨NPM1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初治成人伴NPM1基因主要突变(A、B、D突变)AML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化疗后早期时间点MRD(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在137例患者中,男67例(48.9%),中位年龄49(16~67)岁,染色体正常核型107例(78.1%),FLT3-ITD突变阳性57例(41.6%),初诊时NPM1基因突变转录本中位水平84.1%(4.1%~509.9%)。在134例可评估的患者中,115例(85.8%)终获完全缓解(CR)。多因素分析显示,WBC<100×109/L(OR=0.3,95%CI 0.1~0.9,P=0.027)和初始诱导治疗为“IA10”方案(OR=0.3,95%CI 0.1~0.8,P=0.015)是获得CR的有利因素。在108例可评估的CR患者中,存活患者中位随访24(2~91)个月,3年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8.0%和63.9%。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突变阳性(HR=3.2,95%CI 1.6~6.7,P=0.002)、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MRD高水平(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个对数级,HR=23.2,95%CI 7.0~76.6,P<0.001)、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HR=2.6,95%CI 1.0~6.6, P=0.045)是影响患者DFS的不利因素;MRD在首次获得CR时高水平(NPM1突变转录本水平下降<2个对数级,HR=2.5,95%CI 1.0~6.1,P=0.040)和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高水平(HR=4.5,95%CI 2.0~10.3, 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分析78例接受化疗(或自体移植)的CR患者,3年DFS和OS率分别为39.7%和59.1%,FLT3-ITD突变阳性和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MRD高水平是独立影响患者DFS(HR=3.5,95%CI 1.6~7.6,P=0.002和HR=8.9,95%CI 3.8~20.7,P<0.001)和OS(HR=2.7,95%CI 1.1~6.9,P=0.036和HR=3.1,95%CI 1.2~8.0,P=0.021)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次获得CR时MRD高水平(HR=3.1,95%CI 1.2~8.0,P=0.022)也是影响患者OS的不利因素。结论在NPM1突变阳性AML患者中,伴有FLT3-ITD突变和化疗后早期MRD高水平预示不良预后。

  •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韩聪;林冬;艾晓非;王芳;孙海燕;王敏;秘营昌;王建祥;汝昆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A)基因的突变率、突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直接测序分析法检测206例初治AML患者CEBPA基因全部编码区突变情况.结果 206例AML患者中31例检测到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23例为双突变,8例为单突变.CEBPA基因突变常见于M2型或预后中等组患者.与CEBPA野生型组比,CEBPA基因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较高[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分别为20.92(0.86 ~ 351.43)×109/L和8.17(0.47~ 295.20)×109/L,P=0.003]、血红蛋白水平较高[97.5(51~ 128) g/L和80.5(13~ 153) g/L,P=0.015],血小板计数较低[27.5(5~81)×109/L和44(3~548)×109/L (P=0.004)].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与CEBPA双突变患者相比,M5型CEBPA单突变患者更易伴随NPM1突变(0对25%)(P=0.013).动态跟踪20例患者,临床缓解后未再检出CEBPA基因突变,而复发患者则伴有同样的位点突变.PCR片段长度分析与测序分析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CEBPA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状态有关,其突变检测可作为AML患者疾病状态的监测指标之一;M5型CEBPA单突变患者更易伴随NPM1突变.

  • NPM1基因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艳荣;常艳;阮国瑞;秦亚溱;赖悦云;石红霞;王亚哲;李玲娣;江滨;李金兰

    目的 在形态学亚型比例相似的情况下,比较NPM1基因突变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NPM1m+AML) 与NPM1基因突变阴性AML(NPM1m-AML)非特指型(NOS)间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定量PCR方法检测NPM1基因 A、B、D型突变及多种白血病相关基因.NPM1m+AML 并进行免疫分型患者104例,NPM1m-AML NOS患者 97例.结果 NPM1m+AML与NPM1m-AML NOS患者间在女性患者比例、WBC、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正常核型患者比例、WT1基因表达水平、FLT3-ITD突变阳性率和第1疗程诱导缓解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方面主要为早期分化标志CD34、HLA-DR、CD117、CD38,淋系标志CD4、CD7、CD19、CD2和髓细胞标志CD13、CD14、CD15的低表达,及CD123、CD33的高表达.其中只有CD34、HLA-DR、CD7和CD4的阳性率在NPM1m+AML患者明显低于NPM1m-AML NOS患者(P<0.05),其余均为阳性细胞数的明显不同(P<0.05).进一步对NPM1m+AML中M1/M2和M4/M5患者进行分析,结果M1/M2患者保留了女性为主及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的特点(P<0.05),免疫表型共有10个抗原的阳性细胞数明显不同(P<0.05),主要为在M4/M5中包括单核细胞标志及淋系标志高表达及CD117的低表达.其中HLA-DR、CD64、CD11b、CD10、CD15和CD4 6个抗原的阳性率在NPM1m+AML M4/M5中也明显高于M1/M2患者(P<0.05).结论 在形态学亚型构成比例相似的情况下,NPM1m+AML与NPM1m-AML NOS患者相比,其主要临床特征与文献报道的一致.但免疫表型存在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早期祖细胞标志、髓细胞标志和淋系标志的差异.在NPM1m+AML中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在M4/M5患者中高表达.

  • Aurora-B介导NPM1蛋白磷酸化促进骨肉瘤细胞 恶性表型的体外研究

    作者:皮闻森;刘家明;黄山虎;刘志礼

    目的 探讨Aurora-B介导NPM1(nucleophosmin1)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变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NPM1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urora-B与NPM1的相互关系.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沉默Aurora-B慢病毒(LV/ShAurora-B)、过表达NPM1慢病毒(LV/NPM1)和阴性对照慢病毒(LV/negative).转染人源骨肉瘤细胞系143B及U2-OS细胞,分为Lv/ShAurora-B组、NC(LV/negative)组和LV/ShAurora-B+LV/NPM1共转染组.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V/ShAurora-B组和NC组中Aurora-B、磷酸化NPM1ser125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情况,Wound healing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invasion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NPM1在肉瘤中高表达以及NPM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且NPM1存在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位点,Aurora-B与NPM1之间可能存在磷酸化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LV/ShAurora-B组中Aurora-B和磷酸化NPM1ser125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而NPM1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表型实验显示,LV/ShAurora-B组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能力均低于NC组(P<0.05),且LV/ShAurora-B+LV/NPM1共转染组能部分恢复下调Aurora-B对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P<0.05).结论 Aurora-B通过介导NPM1蛋白磷酸化促进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

  • 急性髓系白血病 NPM1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作者:吴继颖;赵芳;马建华;范进婷;冯雅青

    目的:研究伴有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 PCR -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 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突变阳性占所有 AML 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的26.1%。7例NPM1突变阳性和60例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发时血小板(54×109/ L 和27.5×109/ L,P ﹤0.01)、AML - M5比例(57.1%和23.3%,P ﹤0.01)、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85.7%和28.3%,P ﹤0.01)、CD34阳性比例(28.6%和63.3%,P ﹤0.01)、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8.3%,P ﹤0.01)、伴有 FLT3- ITD 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8.6%和 8.3%,P ﹤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初发时中位年龄、性别比例、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发病时血小板计数不低和核型正常 AML 患者检测 NPM1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类更新解读

    作者:何广胜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伴相应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和del(7q),再伴有1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突变与MDS-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关系紧密,使RS阈值降至5%.TP53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和MLL阳性提示进展为AML.

  • 多重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FLT3及NPM1基因突变的实验方法的研究

    作者:薛梦星;仇惠英;冯宇峰;孙爱宁;吴德沛

    目的 建立一种便捷可靠的实验方法 能够同时检测FLT3基因突变及NPM1基因突变.方法 设计多重PCR结合毛细管电泳(CE)方法 同时检测75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FLT3基因及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多重PCR结合CE方法 在75例AL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阳性28例,FLT3-TKD突变阳性5例,NPM1突变阳性20例,9例同时存在FLT3-ITD及NPM1基因突变,1例同时存在FLT3-ITD及FLT3-TKD突变.结论 多重PCR结合CE是一种能同时检测FLT3基因和NPM1基因突变的便捷可靠的方法,对判断AML患者的临床预后、指导分层治疗有重要意义,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相关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景传红;乔纯;郭睿;张弛;张苏江;钱思轩;李建勇;洪鸣

    目的:研究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提取DNA.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基因组PCR及测序进行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4种突变在CN-AML中的发生率,比较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及累积复发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研究CN-AML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突变状态等因素在总生存期(OS)中的预后意义.结果:112例CN-AML患者中NPM1、CEBPA、FLT3-ITD及c-kit的突变率分别为21.4%、21.4%、13.4%和5.4%.NPM1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WBC)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FLT3-ITD及c-kit突变型患者的血小板(PLT)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而外周血(PB)及骨髓(BM)的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排除放弃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后,孤立的NPM1突变患者的OS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型患者的OS及无病生存期(DFS)均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原始细胞比例高是OS独立的预后指标,CEBPA突变状态与OS相关.结论:在CN-AML中存在一定比例的NPM1、CEBPA、FLT3-ITD及c-kit突变,其中NPM1与CEBPA突变率较高.FLT3-ITD及c-kit突变患者具有较低的PLT及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孤立的NPM1与CEBPA突变与良好预后相关.

  • 白血病患者CD33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志刚

    目的 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AML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选取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范围为12%~91%,集中在69%. 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突变的病例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范围为2580~18356,集中在12236,剩余17个没突变的病例的ABC值范围为366~16720,集中在4205 (P<0.05).结论 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 FLT3和NPM1联合突变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作者:李明

    在异质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病中,细胞遗传学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常会出现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然而约45%的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正常核型,对于此类正常核型(normal cytogenetics,NC)的AML来说,在诊断、预后分层和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上是一大挑战,因此一些特征性的分子标志对于亚型分类和预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Flt3 NPM1 突变 白血病
  • 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南;夏建胜;桑玉旗;卢秀霞;杨书环;齐云飞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FLT3-ITD、NPM1、C-kit基因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50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FLT3-ITD、NPM1、C-kit表达,比较分析FLT3-ITD、NPM1、C-kit突变与临床资料、细胞遗传学的关系及预后影响.结果 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NPM1突变检出率占38%,在正常核型占61.9%,显著高于在异常核型(P< 0.05);FLT3-ITD突变检出率32%,正常核型占38.1%,与在异常核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kit突变检出率10%,核型为t(8;21)占80%.FLT3-ITD、NPM1突变初诊时WBC、LDH、α-HBDH显著高于无突变患者(P<0.05);在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68.42%,显著高于在无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的9.68%(P<0.05);单纯NPM1突变CR率100%,显著高于无三基因突变的患者54.16%(P< 0.05),FLT3-1TD、NPM1突变CR率46.15%,显著低于单纯NPM1突变CR率100%(P< 0.05).CR的患者FLT3-ITD、NPM1、C-kit突变均转阴,复发患者再次检出突变早于骨髓复发.结论 FLT3-ITD、NPM1及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上有特殊的分布,并且与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小板数、LDH、α-HBDH密切相关,三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 不同片段的NPM1-EG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刘岩;张飞;郭华;张晓方;张宁

    目的 构建不同片段的NPM1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融合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RT-PCR法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NA中扩增不同片段的NPM1,产物经电泳分离、切胶纯化后,分别采用Xho Ⅰ和EcoR Ⅰ进行酶切,然后与同样酶切后的pEGFP-C3载体进行连接反应,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克隆,提取质粒并酶切鉴定.将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的pEGFP/NPM1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后将其转入MDA-MB-231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结果 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片段的pEGFP-NPM1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可在MDA-MB-231细胞内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晰显见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论 NPM1及其不同结构域的真核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可以用于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PM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基因突变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作者:王香梅;金莱;胡慧仙;张素丽;胡英萍

    目的 分析初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基因突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HRM)对118例初治的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NPM1基因分析及选取典型的单克隆质粒进行测序验证.并将患者分为NPM1突变组和NPMI无突变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中检出NPM1突变患者有36例(30.5%),突变以女性居多;突变患者初发时血小板高于NPM1无突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数、1疗程缓解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Log-rank单因素分析:NMP1是否突变对患者的5年中位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均无影响.结论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单基因突变并不预示患者的生存预后良好.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NPM1
  • CD34阳性对NPM1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勇会;姜中兴;孙慧;孙玲;万鼎铭;刘延方

    目的 分析初治和复发时CD34表达对NPM1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49例NPM1突变型AML规律治疗患者的预后,并分析CD34表达程度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NPM1突变型AML中:①CD34阳性≥20%时完全缓解(CR)率为71.4%,初诊中CD34< 20%时CR率为81%,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CD34阳性≥20%时总生存期(0S)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无病生存期(DFS)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CD34阳性<20%时OS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DFS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OS、DFS在不同程度CD34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CD34阳性≥20%时复发率为20%,CD34阳性<20%时复发率为20.6%,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④FLT3-ITD阳性与CD34表达百分比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4的表达程度与NPM1突变型AML的预后无关.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