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附9例报告)

    作者:穆广态;李晓林;康志学;俞玮

    目的:总结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9例四肢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根据伤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坏死,成活皮瓣外观较好,不显臃肿,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较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疗效满意.

  • 乳房Ⅰ期再造手术中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配合

    作者:孙梅林;冯磊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应用于乳房Ⅰ期再造手术配合管理的方法.方法 对6例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血管吻合术手术配合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皮瓣成活,切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乳房外形病人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DIEP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郑丽君;虞渝生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皮瓣行乳房再造是目前较受国内外整形医生推荐的自体组织重建乳房方法,它克服了许多以前常用于乳房再造皮瓣存在的缺点.现综述DIEP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的现状.

  • 应用浅表静脉引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

    作者:陈阔;Reshetov I.;Sinelnikov M.;Melnikov D.;Starceva O.

    目的 总结应用浅表静脉引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的手术方法,探讨分析其适应证及优点.方法 精细解剖浅表腹部静脉系统,并游离腹部浅表静脉及腹壁下动、静脉穿支,形成带有浅表静脉的腹壁下动脉穿支蒂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者胸廓内血管相吻合,浅表静脉与胸骨旁穿支血管静脉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16年起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与重建外科此种术式临床应用35例,所有皮瓣全部存活,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浅静脉吻合胸骨旁穿支血管静脉引流,可有效防止皮瓣灌注不足及静脉危象造成的危险并发症,使皮瓣成活率提高,达到手术终目的.

  • 下腹壁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相关肋间神经解剖学研究

    作者:靳小雷;徐军;杨红岩;严义坪;刘元波;穆兰花;晏晓青;于浩

    目的为开展保留感觉神经和部分腹直肌功能的下腹壁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皮瓣)乳房再造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9具18侧10 %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腹前外侧壁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 T8~T12肋间神经的走行及分布,重点解剖腹直肌区域内肋间神经分支.在15例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中,观察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内的走行分布特点及其与腹壁下血管穿支的关系. 结果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外侧1/3区域内穿入腹直肌,其运动支在腹直肌内有交通支形成,相邻神经可重叠支配节段性腹直肌.感觉神经支分为内侧穿支和外侧穿支,与腹壁下血管穿支形成血管神经束进入皮下组织.纯感觉神经蒂长为(27.6 ±12.2) mm. 结论在应用TRAM皮瓣和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时,可以保留感觉神经蒂进行神经吻合以恢复乳房感觉功能;而在切取TRAM皮瓣时,保留外侧1/3腹直肌不会导致术后肌肉失神经萎缩.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满意度及并发症

    作者:刘静;张学慧;孙敬岩;何珊珊;王燕;董焱;尹健

    目的 评估乳腺癌术后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6例行DIEP皮瓣乳房重建的乳腺癌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随访,乳房重建满意度采用美国Michigan乳房重建效果研究评价量表,包括总体满意度及美学满意度.结果 26例DIEP皮瓣均存活,21例获得随访结果.Michigan乳房重建总体满意度61.9%(13/21),美学满意度66.7%(14/21).年龄[≤40岁81.8%(9/11),>40岁40.0%(4/10);P=0.049]、腹部手术史[无腹部手术史75.0%(12/16),有腹部手术史20.0%(1/5);P=0.027]为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因素;体重指数(BMI)[BMI<25 kg/m2 76.5%(11/17),BMI为25~30 kg/m2 50.0%(2/4);P=0.049]为影响美学满意度的因素.4例静脉淤血,1例局部脂肪坏死,1例皮瓣感染;1例腹肌力量减弱.结论 DIEP皮瓣乳房重建外形美观自然,供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作者:徐军;靳小雷;刘元波;穆兰花;朱晓峰;杨红岩;晏晓青;于浩

    目的通过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进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总结应用该方法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经验. 方法切取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穿支游离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 结果自2000年以来,临床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共15例,10例皮瓣100 %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皮肤坏死,1例皮瓣远端脂肪硬结,2例皮瓣完全坏死.随访6个月至1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供区无腹壁疝、腹壁膨出、腹壁薄弱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是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的技术改良与发展,该皮瓣具有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塑形、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乳房再造方法.

  • 腹壁静脉血管构造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薄中的应用

    作者:方柏荣;孙杨;贺吉庸;王先成

    目的 应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的静脉血管构造,并探讨腹壁静脉系统在DIEP皮瓣修薄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对11例拟行修薄DIEP皮瓣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腹壁静脉血管CTA检查,研究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以及静脉穿支的走行、分支及相互吻合情况,并根据腹壁静脉血管构造进行DIEP皮瓣的修薄.结果 共观测22条腹壁下静脉、22条腹壁浅静脉及22条每侧粗的穿支静脉的CTA图像.在脐上3 cm至脐下15 cm区域,腹壁浅静脉与腹壁中线距离为3.30~5.77 cm,走行深度比例为0.29 ~0.39.腹壁浅静脉是腹壁浅层的主要回流静脉,与腹壁下静脉以穿支静脉形式在脐周存在吻合.根据腹壁浅静脉的走行及层次进行DIEP皮瓣修薄的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无静脉回流障碍.结论 术前腹壁静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DIEP皮瓣的静脉血管构造,腹壁浅静脉可作为指导DIEP皮瓣修薄的标志性参考解剖结构.

  • 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唐举玉;卿黎明;吴攀峰;周征兵;梁捷予;俞芳;符劲飞

    目的 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死腔、骨缺损或骨关节外露.其中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好,其中2例皮瓣继发肥厚,行皮瓣修薄术.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结论 游离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只需吻合1组血管蒂,能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提高了受区的修复质量,减少供区损害,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创面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穿支及感觉神经的应用解剖

    作者:杨红岩;徐军;靳小雷;严义坪;穆兰花;刘元波;晏晓青;李森恺

    目的 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感觉的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9具18侧常规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腹前外侧壁进行详细解剖学研究.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主要位于腹直肌鞘区,平均每侧17.5支,直径≥0.5 mm者7.8支,直径≥0.5 mm者9.7支,其中皮瓣上半部多,内侧略多于外侧.DIEP皮瓣主要位于T9~T12神经节段范围内,56.2%DIEP有感觉神经穿支伴行,而粗大DIEP的感觉神经伴行率高达80.9%.结论切取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血供来源、以肋间神经感觉支为感觉支配的DIEP皮瓣时,穿支选择应以脐周外侧粗大神经血管束为首选.

  • 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一期重建乳房

    作者:白雪莉;虞渝生;刘小蕉;林礼根

    目的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游离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1年12月~2003年1月对12例患单侧乳癌的女性患者,在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同时用游离DIEP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采用胸背动、静脉或胸廓内动、静脉.结果本组12例DIEP皮瓣中有1例因为下腹部多条瘢痕,术后整块皮瓣坏死,其余11例全部存活.11例再造乳房和对侧乳房大小基本一致,术后无一例发生腹壁薄弱、腹部包块、腹壁疝等.结论DIEP皮瓣是利用自体组织一期重建乳房合理可靠的新方法,较TRAM皮瓣,术后供区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康复快,但手术较复杂、时间较长,对外科技术的要求较高.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

    作者:何金光;王涛;徐华;张亦;董佳生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向上折叠对合进行乳房重建.同时,在患侧胸壁切取远端携带皮岛的去表皮局部皮瓣,穿过再造乳房,并将皮岛固定于拟再造乳头位置.3周后胸壁皮瓣断蒂,将皮岛重塑成乳头形态.结果 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应用该方法对42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乳房和乳头重建,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即刻再造乳头高度为(16.3±2.4) mm,1年后高度降低至(8.4士1.3)mm.其中35例患者对再造乳房和乳头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进行乳房和乳头再造,可获得较好的乳房形态,乳头能维持足够的高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 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伯扬;李杉珊;臧梦青;朱珊;陈博;薛兵建;韩婷璐;刘元波

    目的 探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患者软组织缺损,缺损位置包括腹部6例,髂腰部2例,会阴部4例,大腿近端6例.皮瓣分成2种类型,Ⅰ型为螺旋桨皮瓣,其中又分成2种亚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为Ⅰa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但切断血管主干为Ⅰb型.Ⅱ型是传统的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结果18例患者(20块皮瓣)中,包括Ⅰa型皮瓣4块,皮瓣大小平均为19.0 cm×6.5 cm;血管蒂长度平均2.88 cm;旋转角度分别为60°1例、120°1例和180°2例.Ⅱb型皮瓣3块,皮瓣大小分别为26 cm×6 cm、20 cm×5 cm和24 cm×7 cm;血管蒂长度分别为6 cm、7 cm和7 cm;皮瓣旋转角度均为180°.Ⅱ型皮瓣13块,皮瓣大小平均为21.5 cm×9.4 cm,血管蒂长度平均11.08 cm.手术后17块皮瓣全部成活,Ⅰa、Ⅰb和Ⅱ型皮瓣各有1例出现皮瓣尖端小面积坏死,2例经换药处理后,创面直接缝合,1例创面清创后,植皮修复.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肿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既可以岛状皮瓣形式用于腹部、腰部、大腿近端及会阴部的缺损修复,亦可作为螺旋桨皮瓣修复腹部、髂腰部缺损,是兼具灵活性及可靠性的有效修复方法.

  • 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

    作者:栾杰;穆兰花;范飞;穆大力;刘晨;牛兆河;尤建军;王盛;王凌宇;郑一华

    目的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 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

    作者:栾杰;张保宁;穆大力;宣立学;穆兰花;辛敏强;刘霞

    目的 总结乳腺癌切除同时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经验,探讨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 2003年4月~200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患者21例(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15例),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MDCT)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穿支位置,乳腺癌切除的同时,解剖腹壁下动脉穿支,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蒂皮瓣,与患侧胸背血管吻合,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21例患者中,20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1/3脂肪液化;胸部受区出现1例血肿;无腹壁膨隆、腹壁疝、切口脂肪液化等供区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满意,形态自然.结论 乳腺癌切除同时,采用DIEP皮瓣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可以使患者免受乳房缺失的痛苦,同时具有受区组织条件好、皮瓣组织量丰富、供区损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即刻乳房重建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在乳房重建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亮;刘军涛;蔡海峰;张文龙;侍朋举;郑宏明;赵刚

    目的 比较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和带蒂横行腹直肌(TRAM)皮瓣行乳房重建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行DIEP皮瓣和TRAM皮瓣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应用TRAM皮瓣进行了即刻乳房重建,19例应用了DIEP皮瓣.比较两组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术后2年的并发症.结果 主要并发症方面,脂肪液化在TRAM组有5例,DIEP组有1例,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皮瓣坏死在TRAM组有1例,DIEP组无该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腹壁疝气发生,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次要并发症方面,术后血肿在TRAM组有4例,DIEP组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伤口裂开在TRAM组有2例,DIEP组有1例,感染仅在TRAM组有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AM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4 133.12±1 546.88)元,DIEP组为(16838.94±3 006.0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TRAM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8±2.08)d,DIEP组为(18.39±2.8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发展的DIEP皮瓣乳房重建技术临床结局更好,但经济负担更高.

  • 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偲;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16例患者,分别采用以腹壁下动脉主干或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共17个皮瓣),修复腹部、腰部、大腿近端、胸腹部和会阴部缺损.供瓣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7个皮瓣中,10个皮瓣为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其中9个皮瓣全部成活,1个皮瓣尖端部发生坏死;7个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主干为蒂的螺旋桨皮瓣,其中6个皮瓣全部成活,1个皮瓣由于术后发生严重感染而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创面清洁后,缺损直接拉拢缝合.随访1~7年,瘢痕患者挛缩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 选择恰当的病例,以腹壁下动脉主干或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腹部、腰部、大腿近端和会阴部缺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有效修复方法.

  • 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乳房重建13例分析

    作者:陈辉;陈龙;童洪飞;郑敏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共行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自体皮瓣(DIEP皮瓣)移植重建乳房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年龄30~43岁.肿瘤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直径1~3cm,平均1.25cm;1期10例,Ⅱ期3例.病例选择条件:原发肿瘤直径≤3cm,腋窝触诊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病人对乳房再造有很强烈的要求,术前腹壁B超找到腹壁下动脉穿支并予以体表标记.腹壁下动脉较大的穿支集中在脐周附近.术前尽量行空心针穿刺活检获得确诊,如果术前未确诊者术中应先行肿瘤完整切除,送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获得确诊.13例病人均病理确诊乳腺癌.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彭歆;章文博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是一种以腹壁下动脉为血供来源的穿支皮瓣,仅包舍下腹部皮肤和皮下组织,不破坏腹直肌及前鞘结构.与传统的腹直肌皮瓣相比,DIEP克服了皮瓣臃肿的缺点,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得以推广普及.由于具有组织量大、血供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近年来,DIEP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尤其对于大型口腔颌面部缺损,该皮瓣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