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EPCR、VEGF、MVD、KDR在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作者:银杉;林丽;卢白玉

    目的 研究sEPCR、VEGF、MVD、KDR在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测定入组对象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微血管密度(MVD)、含有激酶插入区的受体(KDR)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水平,同时比较子痫前期病情轻度、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分析PE患者sEPCR、VEGF、MVD、KDR及sFlt-1的相关性,评价上述指标联合诊断PE的效能.结果 早发型组胎盘组织VEGF(30.25 ±1.87)%、MVD(37.11 ±1.54)条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sEPCR(156.34±1.25) ng/mL、KDR(70.34±1.38)%、sFlt-1 (80.32±1.67)%较对照组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VEGF(30.18±1.30)%、MVD(36.20±1.31)条与轻度组比较明显降低,而sEPCR(154.22±1.05)%、KDR(71.20±1.66)%、sFlt-1 (81.11±1.56)升高(P<0.05);sEPCR、VEGF、MVD、KDR联合诊断早发型PE患者灵敏度为98.05%,特异性为93.11%,准确度为96.20%,均高于上述指标单项诊断;相关分析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MVD与sFlt-1呈负相关(P<0.05).结论 sEPCR、VEGF、MVD、KDR在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中呈异常表达,随病情加重VEGF、MVD表达降低,sEPCR、KDR表达增多,其中VEGF、MVD表达水平与sFlt-1高表达有关.

  •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亿平;王东;徐文静;吕勇;魏玲;茅燕萍;胡顺金;刘家生;章雪莲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每组35例;后实际完成64例(西药对照组32例,参地颗粒组32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参地颗粒组服用参地颗粒,每次1袋(每袋10 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害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的变化.结果 参地颗粒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0% (28/32)比68.75% (22/32)]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62% (29/32)比62.50%(20/32)]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均P<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且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更显著(g/24 h:0.85±0.51比1.12±0.62,P< 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前vWF、sEPC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vWF(μg/L):99.35±11.14比120.14±12.03,sEPCR(μg/L):112.35±11.62比134.76±12.14,均P<0.05].结论 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WF、sEPCR水平有关.

  •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洪汉;黎红华;林琅;杨梅

    目的 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vWF与sEPCR含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且分别将vWF、sEPCR作为因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均与vWF和sEPC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脑梗死危险因素越多,则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越严重.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展翅;陈洪汉;李钢;付金凤;黄虎翔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根据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vWF及sEPCR呈负相关(P <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越不稳定.

  •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亿平;徐文静;王东;金华;章雪莲;茅燕萍

    目的 观察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EPCR)水平的影响,探讨参地颗粒对MsPGN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1)、参地颗粒组(n=12)和缬沙坦组(n=12).参地颗粒组按0.4g/(100 g·d)灌胃,缬沙坦组按1.03 mg/(100 g·d)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温水灌胃,疗程为12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肾组织病理、血清vWF和s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WF蛋白含有量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U-Pro/24 h、血清vWF和sEPCR水平及肾组织中vWF蛋白含有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肾组织病理示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外基质聚集均较治疗前减少,参地颗粒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 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其机理可能与降低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vWF及sEPCR有关.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米玉霞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选择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为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观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 血必净对糖尿病足围手术期老年患者COX-2水平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顾珮瑜;刘平;马静;王琼英;盛静;胡玲玲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环氧合酶(COX)-2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截肢术前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tid,持续治疗7d.检测2组患者在术前(0 d)、术后第1天(1 d)、第7天(7 d)COX-2水平及内皮性依赖舒张功能(EDD)、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并进行比较.结果:(1)同时段2组比较:0d及1d2组COX-2水平、EDD、ET-1、sEPC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血必净组COX-2、ET-1、sEP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2)术后1d对照组与血必净组EDD、COX-2、ET-1、sEPCR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则COX-2、ET-1、sEPC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EDD较术前升高(P<0.05).(3)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老年患者COX-2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血必净可改善老年患者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的血管功能;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与调控血浆COX-2表达从而减轻内皮损伤有关.

  • 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苏梅芳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clcctin)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初诊AL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疾病类型将入组的初诊AL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37例)、不包括APL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non-APL AML,33例).ALL组患者采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APL组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方案诱导化疗,non-APL AML组患者采用DA方案或IA方案诱导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结果 ①初诊AL患者化疗前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初诊A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后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但是血浆sEPCR、vWF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而血浆P-selectin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同类型初诊AL患者化疗前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PL患者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ALL患者、non-APL AML患者(P<0.05),ALL患者与non-APL AML患者之间血浆sEPCR、vWF、P-selectin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初诊AL患者在治疗前往往伴随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种情况以APL表现更为显著.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存岩;周志芳;游莉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健康人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CPCR)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讨sECPCR在SL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8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组血浆中的sECPCR水平.结果 SLE患者与NC组的sECPCR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LE合并血栓及无血栓患者血浆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5,P<0.001),且SLE并发血栓的sECPCR水平及SLE无血栓患者的sECP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尿蛋白阳性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1,P<0.005),SLE尿蛋白阳性的sECPCR水平高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P<0.005).结论 sECPCR与SLE患者发生血栓无直接关系,可能参与SLE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与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

    作者:程芙蓉;胡旻;王青;吴正强;施江平;刘小媚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影响,以研究EOC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选择EOC 35例为实验组,另选择年龄和体质量匹配的健康妇女35例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8ml,分别获取血浆、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LISA法检测血浆sEPCR、血清IL-17和IL-2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NK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 实验组血浆sEPCR水平为(145.3±1 2.6)ng/ml,与对照组(23.4 ±6.3)ng/ml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IL-17(19.2 ±6.8)pg/ml和IL-21 (16.8 ±7.2) pg/ml水平、PBMCs中NK细胞(0.86%±0.23%)和Th17细胞(0.27%±0.09%)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sEPCR与IL-17、IL-21、Th17细胞和NK细胞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0.62、-0.68和-0.79.结论 EOC患者体内的sEPCR可能通过下调NK细胞和Th17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